老子與道教究竟有何淵源?

2024-12-17老子

在春秋戰國時期,“黃老之術”還是諸子中的一個學派。到了漢代,為了鞏固成立不久的西漢政權,漢高祖劉邦接受大臣的建議,採納黃帝和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思想,實行“與民休息”、“輕徭薄賦”以及“約法省刑”等政策,使得漢初經濟得以復蘇和發展。

老子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之後,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將“黃老之術”作為治國方針,迎來了文景之治。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黃老思想漸衰。

隨後,道家思想流入民間,至東漢末年,出現了道教。道家把老子神化,老子被尊為神仙,稱為“太上老君”。

隨著道教的傳播,關於春秋時期的老子事蹟也被改編成神話故事流傳開來。

傳說,在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城東十里有個叫曲仁裡的村莊,村前有條小河,河邊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

這天,李家女孩到河邊洗衣服,當她正在石頭上搓衣服時,忽然看見一顆鮮紅的李子漂了過來。她便放下衣服,伸手把李子撈起來,用手掰開,幾口就吃完了。

從此,李姑娘有了身孕,懷了81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來就白眉白髮,白須絡腮。因此,李姑娘給他取名叫“老子”。

老子老子像

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指著院子中的一顆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他自幼聰慧好學,並向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學習。後來,老子又拜見周朝的博士,進入太學學習各種典籍,不幾年,他終於成為精通天文地理學識淵博的學者。

學習結束後,經老師推薦,老子到周王朝的圖書資料室工作。隨著周王朝漸漸衰弱,老子辭官過著隱居生活。

後來,老子騎一青牛,西遊秦國。這天,在他要出函谷關的時候,守關的官員尹喜在城樓上見東方紫雲聚集一團,形如飛龍,自東向西而來,由此他知道一定是有聖人要來函谷關了,於是,尹喜便下樓親自迎接。

不一會兒,尹喜果真看到仙風道骨的老子騎青牛踏風而來。尹喜知道老子定有才學,聽說老子要遠行,便堅持要把他留下來,非要他寫下所悟到的真理,才肯讓他出關。

於是老子便把他所感悟的智慧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了簡牘上,取名為《道德經》,上篇叫《道經》,下篇叫《德經》。

老子

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深深陶醉其中。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想跟您一起走。”老子表示同意。然後,尹喜隨老子西行而去。此後,就再也沒有他們的踪跡了。

到了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把老子尊為祖師爺,並稱他為太上老君,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從此以後,太上老君成為道教最高神之一。

東漢漢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在老子出生地曲仁裡蓋了老子廟。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淵為了抬高家族地位,就聽取了大臣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下詔改老子廟為太清宮。

唐高宗、唐玄宗又先後為老子加封尊號,推為宗室遠祖,並在太清宮專奉老子,儀規同於朝廷,於是太上老君最終確定為太清境洞神教主{/b },即道德天尊。此後,宋、金、元、明、清等歷朝皇帝都親諳或派大臣拜諫太清宮。

老子太清宮

老子故里曲仁里也因老子之名,先後更名為真源、衛真、鹿邑,在苦縣,老子的各種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苦縣也成為全球李姓華人尋根問祖的勝地。

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也成為我國文化的一個基因,人們把“紫氣”當成祥瑞的象徵,還把“紫氣東來”寫在大門上。另外,老子坐騎“青牛”也成為道教文化的一個著名意象,以至於成為神仙道士的坐騎。

老子與《道德經》,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而且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