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個人資料:23歲成名獲獎無數,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4-05-23潘虹

面對這樣的告白,對方只是冷冷地看著他說:“我早已沒了激情。”

這位「無情」的演員就是潘虹。

說起潘虹,或許很多人會想起螢幕上的「惡婆婆」:

《雙面膠》中綿裡藏針懟人不停的麗娟媽:

《當婆婆遇上媽》中不斷插手兒子媳婦家庭事務的大可媽:

《理智派生活》中只想把女兒早點嫁出去的若歆媽:

劇中潘虹飾演了各種類型的婆婆和丈母娘的角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卻從未有過一兒半女,甚至晚年選擇了皈依佛門。

她曾在傳記裡說:

「陽光下的我,是別人眼中燦爛的輝煌;月色中的我,卻是自己心裡空洞的失落。

一個從小遭人白眼的「壞人」的女兒,一個10歲父親就身亡的小姑娘,一個24歲結婚,32分手的獨身女子。 」

被譽為上世紀80年代「悲情女王」的她,究竟經歷過什麼樣的坎坷呢?

很少人知道,潘虹曾與劉曉慶、斯琴高娃並稱為影視圈的「三朵金花」。

她是影壇史上獲得最多「金雞獎」的演員,甚至因此創下了金氏紀錄。

她也是第一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娛樂人物,也是首個拍攝廣告的影星,開創了電視廣告模特兒時代。

她曾在1979年以《苦惱人的笑》榮獲各大獎項,成為首位登上坎城影展紅毯的女星。

1992年,她出演輕喜劇電影《股瘋》,成功塑造了一個狀若瘋癲的股人形象。

那一年,她一口氣拿下國內五座大大小小的影后桂冠。

當她與鞏俐、張艾嘉齊聚戛納時甚至是妥妥的C位,一向霸氣的鞏俐在她面前都只是配角。

然而在這樣輝煌的背後,她仍隱藏著一段辛酸的童年。

1954年,潘虹在上海出生,然而不僅生父成謎,小時候的她也不知道母親是誰。

從小她被外婆撫養長大,直到7歲那年才與母親和繼父相聚。

繼父待她視如己出,兩個妹妹有的也從來不少她的,給了她美好的童年親情。

然而好景不長,在潘虹10歲那年,繼父過世了。

母親承受不住丈夫離世的悲痛,甚至連認領遺體這件事都是年僅十歲的潘虹處理的。

遺體火化後,潘虹獨自帶著繼父的骨灰從上海回到了哈爾濱。

後來她在《潘虹獨語》中寫到:

「父親的死使我一下子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年齡,甚至超越了痛苦。但也就在那一刻,我徹底失去了我的童年。」

繼父不在了,母親也忙於工作,小小年紀的潘虹學會了照顧兩個妹妹。

多年後潘虹曾回憶起那些日子:

「我想如果我做的好一點,那對母親來說就是一個安慰,因此總是不敢有一點的閃失。」

中學畢業時,恰逢知識青年下鄉運動,潘虹被分配到崇明島的一個農場。

從小就懂事的她總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份正面表現為她帶來了一份好運。

1973年,上海戲劇學院來崇明島招生,積極分子潘虹便被隊裡推薦了上去。

長相較好的她一下就被老師看中,順利入選,從此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因事業而破碎的婚姻

考取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潘虹終於揮別了過去的苦難,也找到了一輩子熱愛的電影事業。

1976年,初出茅廬的她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女主角,演出《奴隸的女兒》。

也是在拍攝期間,她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男主角-青年導演米家山。

米家山比她大8歲,外表也不出眾,但他才華和成熟穩重的個性吸引了潘虹。

當時的米家山還是上海電影廠的美工,拍​​攝期間一直照顧潘虹,還陪她一起讀劇本,給她出謀劃策。

淪陷在這種「父愛」般溫暖下的潘虹,很快便和米家山確定了關係,並火速舉辦了婚禮。

婚後潘虹以事業為重,米家山也很支持,甚至為了追趕上潘虹的步伐,他去北影深造讀了導演系。

潘虹曾在《透過雲層的霞光》中回憶:

「米家山給了我寬大的肩膀,讓我可以依靠憩息。」

同時,潘虹的事業也一路高歌猛進:

1981年,她以電影《杜十娘》贏得小百花獎最佳女主,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她整整一年沒有回家。

這部電影也成為她影視事業的轉捩點:開啟了一系列悲劇人物的演藝之路。

1982年,她又毛遂自薦飾演了《人到中年》,一舉獲得金雞獎的最佳女主角。

此後她更是一口氣拍了幾部影片,成為各大影展上最閃耀的女明星,順利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然而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她卻漸漸忽略了家庭。

常跟著劇組東奔西跑的她檔期很緊,通常是拍完一部戲後就馬不停蹄去趕下一個劇組。

好不容易等到有休息時間,米家山提出想要一個孩子,潘虹卻因為害怕耽誤工作進度而拒絕了。

聚少離多的夫妻逐漸生出嫌隙,最後米家山終於忍受不了提出離婚。

他拿出往年的日曆指著畫圈的地方給潘虹看,說:

「我們結婚8年了,但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80天,我不知道這樣的婚姻還有什麼意義,我雖然愛你,但我更渴望家庭。」

兩人離婚後曾有記者問潘虹,婚姻破裂是否跟她太執著於事業有關?

她無奈地回答:

「離婚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太要強,忽略了丈夫的感受。

太過獨立導致兩人出現矛盾,自己把自己的男人嚇跑了。 」

發光發熱,優雅老去

步入中年後,潘虹不再追求絕對的“大女主角”,反而扮演了各種“惡婆婆”的角色。

冷傲的氣質、高挺的鼻樑,再配上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就是精明強勢不好惹的婆婆形象,她也因此被稱為「惡婆婆專業戶」。

對這個稱號她往往一笑了之,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現實的她與劇中正好相反,親切又低調。

演員李勤勤曾評價她:「潘老師自始至終都是我心裡的大明星」。

她回憶起剛入行時與兩個女孩去劇組試鏡,經過幾天幾夜的奔波和勞累,鏡頭還是沒試上。

而當時的潘虹已經是當紅的大明星,看到正打算灰溜溜走掉的李勤勤,主動向劇組提議說:

「不如送她吧,一個小女孩這樣辛苦,太不容易了。」

30多年過去,李勤勤提起潘虹依舊充滿了敬意:

「那時候的大明星就只有那麼幾個,她是那麼高高在上,卻是那麼的平易近人。」

潘虹也曾被媒體曝出,做了20多年的公益,建造了多所希望學校,也組織了大批明星參與公益。

這份刻在骨子裡的善意,不僅溫暖了他人,也滋養了她自己。

從小跟著外婆生活的她本就和母親不太親近,工作後更是與母親產生很大隔閡。

離婚後她開始努力緩和和母親之間的關係,陪她四處旅遊,過簡單生活。

後來的她也曾接觸過一些優秀的男士,然而每段感情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她說:「一年拍兩齣戲,300天在劇組,60天陪母親,我的時間吝嗇到給不了別人。」

“現在學著跟人溝通?我會讓自己過得不舒服,真的不要給自己找麻煩,也不要給別人添堵了。”

年過60的她即使獨自一人,也依然過得輕鬆自在。

63歲那年,潘虹宣布皈依空門,成為一個有著屬於自己信仰的居士,一生吃素。

她曾在書裡寫道:

「我給自己最大的目標,是盡量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妥協,不錯位。」

*註:文章配圖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寫在最後·

潘虹曾在影展公開感謝自己的前夫:

“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我,米家山是我一輩子的牽掛。”

也曾在節目上對董卿吐露自己的遺憾:

「如果現在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寧願不是什麼影后,而是有一個家和幾個孩子。」

童年的經歷和第一段婚姻帶給她的傷口可能一直都沒有癒合,但她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精神上很獨立,經濟上也可以把自己養活,偶爾拍拍戲,閒時讀讀書,生活過得很充實。

對於過去的選擇,她或許有遺憾,但不會再後悔。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