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簡介(培根紀念日 | 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2022-11-11培根

法蘭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

曾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父親曾向他的孩子語重心長地說:「Knowledge is Power,France is Bacon」。後來,這孩子花了十年寶貴光陰苦苦思索,到底知識、力量、法國與菸肉(培根)有什麼超現實的連結呢?難道冥冥之中法國就是知識的培根?當孩子漸漸長大,在不同場合聽見別人說「知識就是力量」時,就響應道「法國就是培根」,而別人只會默默地點頭,而孩子根本搞不懂為什麼他們要同意後來孩子跑去問老師為什麼知識就是力量,法國是培根時,老師就用十分鐘向他解釋為什麼知識是力量,沒提到法國和培根。結果忍無可忍之下,他問老師:France is Bacon?而老師回答:YES。那年孩子十二歲,他決定放棄這個問題。

他這生也不會再能理解這個問題了。直到好久好久以後的某天,他終於看到了:Knowledge is Power – Francis Bacon

培根語錄: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出生在1561年的今天,不是畫家培根,而是哲學家培根。培根是英國近代非常有影響力的經驗主義哲學家,他出生在貴族家庭,而且他的父親是掌璽大臣。由於生於貴族之家,培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二歲時就讀英國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思廬哲學編輯)在就學期間,他並不接受當時盛行的亞里斯多德和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的體系,這種不滿和敵視日後慢慢發展成為對它們的哲學批判。

後來,培根像他的父親一樣,順利當上了掌璽大臣,爾後被封為男爵,再被任命為大法官,風頭一時無兩。不過好景不常,他後來被捲入賄賂案,丟了官職,更被關在倫敦塔。雖然他的服役時間不長,但他的政治生涯已正式宣告完結了。由於再也不能踏足官場,他唯有關門著述,閒時做做科學實驗度日。據說有一天,培根為了證明用雪可以讓食物保存得更久,他就在嚴冬的日子出去買了一隻雞,以用作冷藏實驗,但這卻不幸令他感染了風寒,後來因風寒引發的氣管炎去世。

法蘭西斯 • 培根的生命活動

Francis Bacon,1561—1626年。培根的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兩件事:(1)主動指控與他有恩的埃塞克斯伯爵謀反。 (2)作為大法官收受賄賂。黑格爾說他「極度忘恩負義」、「參與政治陰謀,做不正當的事」、「犯了最荒唐的貪污罪」。

馬克思說:「英國唯物論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是培根。」

培根對以經院哲學為代表的傳統思想的分析批判

1、認為經院哲學以及亞里斯多德的科學體系存在著種種弊端,沒有實用性。認為傳統的和現實的知識只是為了滿足言談、爭辯、宣傳、個人名利和個人思辨的需要而存在,卻偏偏沒有服務於人類的實用性。

他說:經院哲學是希臘神話中的斯居拉女神,雖然“具有一個處女的頭臉”,但是卻沒有生育的能力。

2、培根不僅是對經院哲學予以否定,而且深入地分析了傳統科學觀賴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會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說。

認為妨礙人們認識自然真理的幻想和偏見稱之為“假相”,這些“假相”有四種:

(1)「種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類在認識事物時,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感覺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為尺度,從而陷入主觀主義,歪曲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指個體差別造成的缺陷,即由於個人的天性不同,每個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個人的偏見,它猶如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處的“洞穴” 。相當於「坐井觀天」。

(3)「市場假相」:指語言互動中所產生的誤解,即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由於用詞的錯誤和混亂而造成的假相。

(4)「劇場假相」:指各種哲學體係以及流行理論造成的錯誤,即人們盲目崇拜各種傳統的哲學體系和錯誤的證明法則,並將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見。

「四假相」說雖然主要是針對經院哲學的,但是它對錯誤認識所做的根源性的分析,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思廬哲學編輯)他看到了人類認識過程的複雜性、曲折性,指出了認識上的主觀性、片面性是產生謬誤的認識論根源,並且仔細分析了主觀性、片面性的各種具體表現形式及其形成的條件。它對於人們防止和克服錯誤認識具有啟發意義。

培根的經驗論

從最基本的特徵來看,培根無疑是經驗論者,但是,他也認為認識需要理性的參與。

1、認為一切知識起源於經驗。 “人們若非發狂,一切自然的知識都應當求之於感官。”

2、認為「經驗」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作為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的經驗必須具有「確實性」 。

(2)經驗應是豐富的,數量是足夠的。

(3)科學實驗要作為最主要的經驗。

3、認為經驗尤其科學實驗是真理的保證。 “科學在人的心目中的價值也必須由它的實踐來決定。”

4、認為只有將感性和理性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科學知識。

培根創立的歸納法

培根在經驗中看中科學實驗,在他看來,因為科學實驗講究科學方法的,而他認為科學實驗應用的方法應是歸納法,它是不同於亞里斯多德主張的演繹法的“新工具」。

他的歸納法是分三步驟進行的:

(1)廣泛蒐集自然史和科學實驗的資料。

(2)整理材料,為歸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一步驟中,他提出了他的歸納法的核心內容—「三表法」。 「本質與具有表」、「差異表」、「程度表」。

(3)歸納。此步最要緊的是用排斥和否定的方法,是進行歸納的關鍵性一環。

文章來自網絡

  • 15部高智商哲學類電影
  • 美國頂尖大學公認的幾本好書
  • 10分鐘讀完100部名著至理精華
  • 春節「懟」親戚的哲學指南,七大姑八大姨向我開砲!
  • 10位頂尖思想家,解密世界上最燒腦的十種思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