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ion故鄉vol.1 | 戚薇:成都人,樂善好吃

2023-02-08戚薇

戚薇

老成都人都知道,府河畔的玉雙路是本市最好吃、最好耍的生活區,資格比玉林路還要老。竹椅擺開、涼棚架起,挖耳朵的、搓麻將的、喝茶擺龍門陣的,在車馬繁囂中湧出一條熱氣蒸騰的河流。戚薇生於斯,長於斯,自小騎車散步從此過。最難忘的當然還是玉雙路無窮無盡的街味:冰粉、豆花、缽缽、串串香,路邊捧食也心滿意足。說話間,家鄉話就冒了頭:「簡直不擺了。」

戚薇

“我的成長經歷是一本書,一本帶著四川鄉音的書。”

「成都人哪有不挑嘴的嘛。」講起四川話來,戚薇思緒如飛、口舌如電,真誠爽利的個性是典型的成都基因,懂吃和挑嘴也是。外鄉人不敢輕易下筷的兔頭腦花肥腸粉,她吃出了內行的恣意:「我自己很喜歡肥腸粉,但一定要找到地道的店,吃錯了就很可惜。比起餐廳我更推薦路邊攤。 「能生活在玉雙路上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為它是美食一條街,這對一個吃貨來說是榮幸,也是福氣。」

戚薇

食物是最好的家書,好吃勤做的,是幸福之家。戚薇的外公是上海人,身為心細手巧的大家長,總能把家裡的飯菜打理得井井有條。 「我外公的菜是最好的,其次才是我媽媽。外公有很多拿手菜,比如說像熏魚、八寶湯、麻辣小龍蝦」,入秋了,還少不了一味大閘蟹。江南與巴蜀相逢在一方小小的餐桌上,每一口都是鄉愁和思念滋生的地方。 「很多只屬於外公的味道,在他去世之後我再也沒有吃到過,這樣的家常菜就是我記憶裡的味道。」

戚薇

戚薇

戚薇小時候家教嚴謹,最尋常的消遣,不過是在飽食的傍晚和外公到河邊散步談天。府河與南河,合為錦江,環抱成都建城2300多年來的紅塵生息,同是四川孩子的李白曾在這裡寫下「濯錦清江萬裡流,雲帆龍舸下揚州」。戚薇也終要成為那隻離岸的船,隨光陰的水流去。

第一次離家到杭州去上學,戚薇形容「心情崩潰」,因為太想念成都的一切,她握起電話便近鄉情怯,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和家人聯繫。 「大概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都這樣,我媽也不敢打給我,我告訴她你千萬不要給我打電話,因為我怕我會決堤。」

戚薇

戚薇

江浙菜吃得意猶未足,戚薇每週都要往火鍋店跑,每次回家便拖回一大箱成都的零食小吃。直到現在她的收工宵夜也總是川菜,紅油色是成都人命中註定的口紅色號,沒有生猛的辣氣,不足以慰藉辛勞一日的胃口。戚薇後來帶著丈夫李承鉉重走兒時外公帶她走過的路,吃遍她念念不忘的夜市館子小攤攤,這個在美國洛杉磯長大的韓國人陪她一起吃得不亦樂乎,甚至在當地考察一番之後,在上海開了一家串串火鍋店,所有的食材都從四川空運而來。無論天南海北,最堪回味的,其實是愛。

戚薇

「成都人熱情、樂觀、想得開,我性格的很大部分就是這樣養成的。」

八、九十年代的玉雙路,「老破小」居民樓鱗次櫛比,風起時,渾濁的河水腥氣便伴隨著油煙捲入門窗,這也是戚薇的童年回憶。府河水質經過了30年治理,今年春節前夕,玉雙路亮燈儀式開啟,也標誌著改造項目順利落成,它已變為了成華區最熱門的文化生活綜合街區。

每年因為工作回到成都,戚薇還是會陪成都的家人到處走走。新晉的城市消費體連結著記憶中的老成都人春秋不改的生活氣息,讓戚薇對「老不出蜀,少不入川」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成都的變化很大,很多我小時候熟悉的街道和建築已經不存在了,也變得更摩登,節奏更快了,但還是有它安逸清閒的那一面。去拼搏的,這是一個很健康、舒適的狀態。

戚薇

在綜藝節目上,戚薇不會放棄每個推薦成都的機會。她喜歡關注成都的發展,一旦成都拔得新一線城市榜單的頭籌,她必定會在微博分享。她在鏡頭前字字認真地用四川話說:「成都值得被大家喜歡,歡迎來成都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