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一心想讓秦國強大起來,所以他非常重視人才。
秦國的地理位置算不得好,一面要提防晉國,一面又苦於西戎的騷擾。所以秦國的實力一直算不上強勁。
到了秦穆公,為了地位的穩固,秦穆公開始了東徵西戰。而他廣納賢才的策略也讓秦國的發展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晉國滅掉了虞國,俘虜了虞國國君和大夫百里奚。百里奚是一個奇才,但他痛恨晉國滅亡自己的祖國,所以誓死不肯為晉國效力。
這樣一個人才注定會被某一個君王收入囊中,而秦穆公就是得到寶藏的幸運兒。
當時秦穆公正好要娶晉獻公的女兒為妻,晉獻公見百里奚不肯投降,就想侮辱他,把他當做女兒的陪嫁奴隸送往秦國。
想來百里奚也是不甘願為奴,所以就在半路逃跑了。要說幸運吧,他成功逃出去了,要說不幸吧,他被楚國的人當做奴隸抓走了。
秦穆公在清點陪嫁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名奴隸,一問才知道是百里奚逃跑了。有人向他推舉百里奚是一個人才,秦穆公就想用重金禮聘他。
這說明清點好自己的財產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自己的寶藏弄丟了都不知道。
當時百里奚是被楚國人當做是奴隸抓了起來,秦國害怕楚國人知道百里奚是一個人才就不肯給秦國了。所以秦國用五張羊皮將這個百里奚奴隸贖了回去。
用五張羊皮就拉攏了一個人才,這個交易實在是算不得上虧。此時的秦穆公也沒有想到這筆交易還能買一送一。
百里奚被當做奴隸送回秦國之後,秦穆公下令給他鬆綁,和他商量國家大事。百里奚以自己是一個亡國之臣而推辭,但是他和秦穆公兩人聊得很投機。
當金銀財寶和以禮相待都不管用的時候,人格魅力就派上用場了。對中國人來說,事情都是聊著就做成的,聊的愉快了自然就成朋友了。都成為朋友了,幫忙做事不是很正常嗎。
百里奚的才能也讓秦穆公非常高興,就讓百里奚執掌朝政。百里奚任然推辭說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的朋友蹇叔,蹇叔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每次都讓百里奚脫離危險。
蹇叔就是百里奚的買一送一。這個蹇叔也是很厲害的,每次都能分析出危險,讓百里奚免於災禍。要不是百里奚不聽蹇叔所言,去貪念虞國國君給的金銀財寶,也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秦穆公求賢若渴,聽說有比百里奚還能幹的人,高興還來不及,趕緊帶著重禮去聘請蹇叔,任命他為上大夫。
這也說明一個君王擺低姿態還是很有用的,萬一有人走上前來獻寶呢?明明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卻願意去傾聽民意,願意去萬般求人,這樣的君主怎能不讓人心生愉悅。
秦國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變得越來越強,很快就有了問鼎中原的實力,多次干涉晉國內政,幫助晉文公當上了國君。秦穆公的賢明之名傳遍了大江南北。
秦穆公是人,是人就會有缺點,就會生出驕傲。更何況秦穆公是一個君王,面對自己所做出的政績當然會飄飄然。但是驕傲也容易讓讓人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這些成績面前,秦穆公開始驕傲起來,決定發兵攻打鄭國,但是被晉國伏擊,三個將領都當了俘虜。
那三個將領被釋放回國之後,秦穆公沒有怪罪他們打了敗仗,而是穿上喪服去迎接他們。後面再次敗給晉國的時候,秦穆公任然沒有怪罪他們。幾年後,秦軍再次出兵伐晉,終於大敗晉軍。
秦穆公也不愧是一代明主,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打了敗仗但是籠絡了民心。
像秦穆公這樣原諒戰敗的將軍還是很難的,畢竟一般人的反應都是將領的無能。
秦穆公渡過黃河,祭祀那些戰死的將士。當時的臣子們都很感動,認為秦穆公能獲勝,完全是信任人才的緣故。不久,秦穆公在由餘的幫助下打敗了戎族,成為西方的霸主。
如果不是秦穆公死後的那一場活人祭祀,秦穆公的評價可能會更高吧,畢竟就因為那一場祭祀讓秦國的發展停滯了拜年。一生偉岸,重賢求能的秦穆公敗在這樣一件事上,也是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