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和平鴿》白天展示效果 官方圖
上週末,外灘和平飯店的大廳主雕塑在90歲生日之際更換,由著名琉璃藝術家、海派工藝美術大師施森彬創作的琉璃雕塑《和平鴿》亮相一號點位,成為和平飯店90年慶典的高光華彩。
「只有真正掌握琉璃特性,綜合環境、材料、工藝、設計等複合性要素,才能使琉璃成為一種詩化的建築語言。」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創作者施森彬說,「考慮到展示地每日車水馬龍,這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窗口,首先我把這件作品看做是獻給城市的公共雕塑」。
圖說:藝術家施森彬 官方圖
大匠風采:玻璃藝術呈現公共雕塑
雕塑《和平鴿》依托傳統琉璃工藝塑造身形,以當代藝術範式將和平鴿展翅的優美姿態重新描繪,彰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典雅不失端莊,沉穩不失浪漫。揭幕以來,途徑南京東路外灘路口,從街上都可以瞥見這座晶瑩剔透的大型雕塑,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客前來合影。
整個雕塑富有濃厚的藝術魅力,製作細節匠心獨具。和平鴿的1500多片琉璃羽毛全部採用傳統脫蠟制法,製作流程繁複,增添了羽毛的獨特造型及色彩,每一片羽毛都經過獨特的手工煅燒,羽毛和羽毛之間都有細微的差別,豐富的肌理質感則是琉璃百變的表情,琉璃的造型語言表現出雕塑的靈動的韻律。
圖說:《和平鴿》揭幕場景 官方圖
和平鴿嘴裡銜著翠綠的橄欖枝,面向東南方日夜奔流的黃浦江與日新月異的陸家嘴。百米琉璃長卷、和陳逸飛雕塑並稱上海中心藝術品「三寶」的《心相山水》正是施森彬創作。
琉璃與建築、空間的結合,是施森彬藝術理念的實踐。 2015年他在城市地標上海中心拉開琉璃長卷《心相山水》,首創了國內將琉璃藝術融入建築空間,成為室內環境設計的典範。琉璃與建築就這樣在空間中聲勢浩大的交流著,帶給整個空間以生命感,包含詩意與情懷,讓人們看到擁有這門技藝所具有的視覺衝擊。
圖說:《和平鴿》局部效果 官方圖
除了表現形式上的創新,施森彬也在發掘琉璃本身的可能性。 「琉璃有著一種不可控的靈性,這和中國水墨藝術非常相似,我現在就在創作一系列用琉璃表現水墨藝術的作品。」水墨,具體在“墨”,關鍵卻在“水”,這種墨色暈染的動勢正是水墨的“靈”,只有琉璃中生動的氣韻能夠表現出來。在施森彬的水墨系列琉璃作品中,濃淡粗細的變化,像極了毛筆運筆時或急或緩的筆觸。
結緣琉璃:創作符合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
和平飯店與琉璃頗有淵源。 1929年,華懋飯店(和平飯店前身)開業,飯店的創始人沙遜爵士特別邀請法國傳奇藝術家拉力克設計和製作了藝術品在酒店呈列,在當時,營造了一個風格超前但藝術濃厚的琉璃世界,堪稱藝術與實用結合的先鋒。如果和平飯店是凝固的樂章,那麼拉力克的琉璃藝術品就是流動的音符。
圖說:和平飯店外觀 官方圖
藝術與環境的平衡與融合,是施森彬堅持的理念。 「和平飯店和上海中心不同,後者是上海的高度和速度,前者見證了上海近代歷史的風雲際變,它是城市的一段記憶。選擇的主雕塑的形象需要穩重典雅,又不失當代範兒,和平鴿成為了我和飯店的共同選擇。在創作時,堅守匠心,不忘初心,挖掘琉璃藝術蘊含千年的巨大能量,並賦予它新時代的風光。
歷史悠久、地位特別,和平飯店在外灘守望了整段的上海近代史,有海外大師開創琉璃藝術與建築藝術交融的先河,如今這段佳話需要由本土藝術家接續。在誕辰90週年之際,海派玻璃藝術大師施森彬受到店方邀請,用琉璃塑造了雕塑《和平鴿》,續寫了這一段藝術佳話。
圖說:施森彬受邀為和平飯店創作 官方圖片
《和平鴿》代表和平,也是和平飯店形象最好的象徵-「東方會客廳」的往日光輝,在新時代將延續。琉璃材質成為和平飯店歷史承上啟下的紐帶,紀念曾經的輝煌,展望未來的美好,給和平飯店這位「使者」附上藝術的屬性。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