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是誰(三國演義:諸葛亮六出祁山,他為何選擇祁山這個地方,目的是什麼)

2022-12-28諸葛亮

對於諸葛亮我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一是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大局觀,第二個就是他為了匡復漢室而五次北伐,三國演義中將他的這五次北伐統歸為六出祁山,而實際上諸葛亮一共只出了兩次祁山,但祁山已經成了他北伐中的一個重要標誌。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祁山這個地方呢,祁山在軍事領域有什麼重要意義?

諸葛亮五次北伐,有三次走了隴西大道,一次走了散關故道,最後一次兵出斜谷。其實從他的用兵重心就可以看得出,諸葛亮的重心在西方,為什麼會做出重西輕東的決策呢?

諸葛亮

祁山古道地形圖

諸葛亮是個性格比較謹慎的人,他也知道當時蜀國的兵力並不是很強,北伐魏國必須要攻擊他薄弱的一面,而當時曹魏在隴西一面的兵力是最薄弱的,而且還可以拉攏當地氐、羌兩個少數民族聯合抗魏,這樣就可以與漢中形成鉗形攻勢,既能保證最有效的攻擊,同時也可以保證後方漢中的安全,地理位置上屬於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祁山的水運便利

古時候打仗,要取勝,必須有兩方面得到保證。第一充足的兵力,第二後勤支援供給。古語裡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搞運輸效率,最有效率的就是漕運,這也是諸葛亮選擇祁山的重要原因,因為祁山有水利之便!

諸葛亮如此執著地走祁山古道,就是因為這裡的水運十分便利。在天水南部有一座齊壽山,它是西漢水的發源地,河流從這裡出發流經天水、鹽關、祁山等地,然後再向南流至石橋、江口、龍林、雷壩,隨後轉頭,向東進入西和縣、成縣,抵達略陽,最後與嘉陵江並流。這也是便是諸葛出祁山所走的路線。

諸葛亮

嘉陵江水流向

而嘉陵江的源頭之一流經兩當縣、徽縣,抵達略陽後,與西漢水合流,這又與散關故道相合,而且西漢水的流向和蜀漢進攻隴西的路完全吻合!而且嘉陵江和西漢水都在略陽匯合,再流向廣元和甘南過來的白龍江三江合一,形成真正的意義上的嘉陵江,這樣可以實現蜀中的物資通過嘉陵江水路,直接運達略陽!

兩次北伐所走的路線,其實就是河流的路線,這正好證明了諸葛亮想利用漕運來解決後方補給運輸問題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北伐的大部分軍事行動都從這裡展開的原因。除了水利之便,祁山還有一個曹魏與蜀國多次爭奪的軍事要塞。

祁山堡位置關鍵

在西漢水和祁山鄉之間的平坦田野之中,有一座祁山堡,這個祁山堡體型扁平,很像一艘巨大的軍艦,這個地方是一個人工軍事堡壘,這裡在蜀漢與曹魏戰場上,反复易手,雙方都想充分利用的軍事要塞!

祁山堡最初修建於建安年間,初叫建安城。祁山堡的入口是一扇厚實的磚製城門,兩側是裸露結構緊實的土璧!諸葛亮出祁山時,首先佔據了此地,然後才發兵隴西,這個地方也成了諸葛亮北伐的重要據點!

祁山堡的重要性,不只是因為它是一個軍事要塞,還有它的地理位置!

諸葛亮

祁山堡

祁山堡的地理位置相對週邊較高,他的西南處,正好是當年蜀國出兵的出口,西漢水從岐山堡的南方流過,所以祁山堡同時也具備監視漕運的能力。堡壘頂部距離西漢水只有兩百多米,水中的船隻同樣也在弓箭手的射程範圍以內,即可以保護自己軍隊的,也可以牽制敵軍。

而祁山堡的北側是南北走向的北岐山,山的南側離天水只有一百多公里,沿途防守薄弱,當年鄧艾說:「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

意思是說姜維可以藉助西漢水的便利,讓遠道而來的蜀漢軍佔據以逸待勞的優勢!表面上來看蜀國國力空虛,無力北罰,但如果走這條路線,蜀國再次北伐也不是沒有可能。

諸葛亮

祁山堡的西南方,可以到達禮縣,那裡是進入羌中的通道,在此處用兵便能威脅到南安郡。不只蜀中大將魏延曾在這附近的陽溪大敗郭淮,就連姜維與司馬昭進行鐵籠山大戰的地點也在這附近。

由此可見祁山堡的重要性,一旦諸葛亮在祁山堡建立基地,便能掌握極大的主動權,從而增加北伐的勝算。所以祁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對蜀國北伐都意義重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