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深夜子時,紫禁城裡傳出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年僅24歲。順治駕崩後,8歲的康熙登上皇位。滿清入關後的大清皇位初次交替看似波瀾不驚,但人們心中有一個疑惑,順治身體強健,從沒有傳出患了什麼疾病,怎麼就突然暴斃了?
對於順治的死亡,清朝官方史書《清世祖實錄》的記載寥寥數語,「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皇帝駕崩是大事,官方記載如此簡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各種流言層出不窮。
有人說,由於董鄂妃的病死,順治傷心過度,結果不到半年也追隨愛妃而去。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順治出家了,孝莊皇太后為掩人耳目,設計了這一幕。順治崇佛向來已久,董鄂妃的離世,他曾經傷心欲絕,根本無心處理朝政,出家成為他最好的選擇。
據康熙《起居註》記載,康熙即位不久,孝莊皇太后多次帶他去五台山禮佛。還有一個證據,說的1900年庚子之變慈禧太后西逃經過山西修整時,當地官員從五台山借了一些餐具,而這些餐具跟紫禁城皇家使用的相似。
上面兩個說法流傳最廣,但都不是歷史的真相。那麼,順治究竟怎麼死的呢?順治駕崩前有8個皇子,長子夭折,二子9歲,三子(康熙)8歲,其他皇子年幼。按理,應該是皇二子即位,可偏偏是玄燁即位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康熙曾患過天花,而且倖存下來,這一點非常重要。順治帝駕崩時,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負責起草《遺詔》,此人見證了順治駕崩的整個過程。王熙在《王熙自定年譜》中記載: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順治皇帝突然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初五日,順治將他(王熙)招到養心殿,「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根據順治帝的意思,王熙撰寫詔書,一天一夜,三次修改,三蒙欽定。
除了王熙的記載外,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也有記載。順治對湯若望非常信任,認為他是個值得格外敬重的外國人。在《湯若望傳》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記載,“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或許是因他對於這種病症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症。”由此可見,順治既不是出家了,也不是因董鄂妃傷心度過而亡,而是因患了當時無藥可救的天花病死。
參考資料:《清史稿》、《康熙起居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