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佛教的流傳與發展中,佛經翻譯是一項重要的事業。隋唐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佛經翻譯的鼎盛時期。玄奘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不僅在中國佛教史、文化史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玄奘法師(602-664),是唐代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始人。玄奘本姓陳,名禕、洛陽縵氏(今河南偃師縵氏鎮)人。 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毘曇心論》《俱捨論》等經論。因為感覺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到西方求法,未被允準。貞觀三年(629)朝廷因飢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出敦煌,經過今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老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捨論》《大毘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聲明論》等論典,著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
不久以後,聲名大起。五年後,遊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請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老法師的讚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也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並獲勝。
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裡,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來又住在大慈恩寺。
從貞觀十九年開始,約二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事業,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大菩薩藏經》《瑜珈師地論》《大毘婆沙論》《成唯識論》《俱捨論》等。他也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為梵文,傳入印度;將入印路途見聞撰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唐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夜半,奘師圓寂於銅川玉華寺,高宗皇帝聞訊後悲痛萬分,對朝堂大臣說:「朕痛失一國寶。」遂罷朝三日並下敕為大師舉行國葬,長安文武百官及各國使節和僧俗百萬人參加了奘師的追思讚頌大典。
玄奘大師作為一代偉人,對世界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貢獻巨大,玄奘大師的唯識學思想透過遣唐使傳到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諸國並深深的影響著當地的佛學思想及文化的發展。梁啟超先生讚譽他是“千古一人”,魯迅先生稱頌奘師為“中國的脊梁”。
玄奘弟子有幾千人,著名的有窺基、圓測、普光、法寶、神泰、靖邁、慧立、玄悰、神昉等。
以下玄奘法師譯經、律、論、記、傳,皆有現存文本。總計77部,1349卷。此與《開元釋教錄》記載“沙門釋玄奘,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經律論記傳”,數量大體吻合。
大乘經(共29部,合計667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大菩薩藏經》二十卷(即《大寶積經》菩薩藏會)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一卷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
《說無垢稱經》六卷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一卷
《佛說甚希有經》一卷
《佛說最無比經》一卷
《稱讚大乘功德經》一卷
《佛說緣起聖道經》一卷
《佛說佛地經》一卷
《解深密經》五卷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
《咒五首經》一卷
《十一面神咒心經》一卷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一卷
《諸佛心陀羅尼經》一卷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卷
《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一卷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一卷
小乘經(共3部,合計9卷):
《緣起經》一卷
《本事經》七卷
《天請問經》一卷
大乘律(共2部,合計2卷):
《菩薩戒羯磨文》一卷
《菩薩戒本》一卷
大乘論(共26部,合計214卷):
《瑜珈師地論》一百卷 彌勒菩薩說
《瑜珈師地論釋》一卷 最勝子等諸菩薩造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安慧菩薩糅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七冊 無著菩薩造
《大乘五蘊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攝大乘論本》三卷 無著菩薩造
《攝大乘論釋》十卷 世親菩薩造 (龍藏未收錄,見正藏)
《攝大乘論釋》十卷 無性菩薩造 (龍藏未收錄,見正藏)
《廣百論本》一卷 聖天菩薩造
《廣百論釋論》十卷 聖天菩薩本護法菩薩釋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 無著菩薩造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佛地經論》七卷 親光等菩薩造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成唯識論》十卷 護法等菩薩造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唯識三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觀所緣緣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王法正理論》一卷 彌勒菩薩造
《大乘掌珍論》二卷 清蓮菩薩造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 商羯羅主菩薩造
《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大域龍樹菩薩造
《辯中邊論》三卷 世親菩薩造
《辯中邊論頌》一卷 彌勒菩薩說
《八識規矩 百法明門論》三卷 (本著作只見於《玄奘全書》北京崇福古籍文獻研究所編撰,但龍藏、正藏均似未收錄,暫未知出處)
小乘論(共15部,合計444卷):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二百卷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尊者眾賢造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尊者眾賢造
《阿毘達磨俱捨論》三十卷 尊者世親造
《阿毘達磨發智論》二十卷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二卷 尊者世友造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尊者舍利子說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世友造
《阿毘達磨俱捨釋論本頌》二卷 尊者世親造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十卷 尊者大目乾連造
《入阿毘達磨論》二卷 塞建地羅阿羅漢造
《五事毘婆沙論》二卷 尊者法救造
《異部宗輪論》一卷 世友菩薩造
《聖宗十句義論》一卷 勝者慧月造
西土聖賢撰集(共1部,合計1卷):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卷
總計:76部,1337卷
傳記類(共1部,12卷)《大唐西域記》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