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馥甄個人資料,SHE裡最不起眼的那一個

2024-02-28田馥甄

2010年,田馥甄一個人上《非常靜距離》,她緊張,李靜也有點緊張,「你把第一次給了我」。這是她單飛之後,在大陸的第一個專訪。她的自我介紹裡,故意不提組合,而是強調自己名字田馥甄。

李靜說,可是你的專輯為什麼叫《To Hebe》,她說,是對過去的自己的一個總結,也像是告別。

時隔十年來到現在,田馥甄憑藉著專輯《無人知曉》大放異彩,獲得金曲獎七大提名。不只華語最佳女歌手,也有最佳專輯。一向跟金曲獎無緣的田馥甄,這次感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拿下。

結果田馥甄在爬山,賀電打過去找不到,手機無訊號,真《無人知曉》。

2010年,SHE在發表專輯《SHERO》之後正式對外宣布,「單飛不解散」。加滑受到陳玉勳導演的青睞,欽點演出《必殺技》女主角。 Selina決定向主持發展,與中視的《我猜》簽了一季合約。

剩下田馥甄一根獨苗,留下來唱歌。

看起來像是兩姊妹丟下了她,事實上早在2008年,就有人說田馥甄在著手籌備個人專輯。記者跑去問袁惟仁,他似乎也默認了,「如果三個人的話,單飛第一人一定是Hebe,她的音質跟技巧很好」。

田馥甄的性格在組合裡是比較沒有存在感的。

Selina是甜美的大家閨秀,愛笑也愛哭,像個洋娃娃。加滑是率性活潑的,一頭短髮,很有辨識度。但鏡頭一切到田馥甄,像是個置身事外的人,冷漠臉,不會放肆地笑,也哭不出來。

但是她的聲音卻很有穿透力。

第一次直覺的感受是在聽《Super star》,尾音一句,“you are my superstar boy ”,就是田馥甄唱的。這一句真的是醍醐灌頂,像是電光火石結束之後,一個帥氣的背影,高亢又驚艷。

田馥甄早期的歌聲,跟Selina有點相似,偏甜,《戀人未滿》裡面,根本分不清兩個人的聲音。

華研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回去努力調整聲音的差異。差不多從《美麗新世界》之後,Selina的聲音愈發輕柔,而田馥甄的聲音也不一樣了,中氣變足了很多,聲音厚,音域也拉廣了。

不得不說,調整之後三個人的和聲真的是無敵,永遠滴神。

田馥甄的音樂領悟力很強,不僅在聲音辨識度上越來越有自己的味道,在技巧上也是努力琢磨。也是這個時候,田馥甄被公認是組合裡唱得最好的一個,而製作人也會自動把最難的部分分給她唱。

因為挑戰了許多複雜的部分,她的個人特色也愈發彰顯,以至於後來,她的聲音完全蓋過另外兩位。

田馥甄的第一張專輯《To Hebe》,可謂是重磅打造。陳珊妮親自寫給寫的同名主題曲,林夕施人誠來寫詞,袁惟仁也必須在,SHE《波斯貓》的製作人王治平,也是不遺餘力的幫助田馥甄。

但華研底氣依然不足,在發片之前,丟了一段90秒的《LOVE! 》上網,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之所以這樣操作,一是拋出噱頭,二是試水溫。因為SHE的團粉很多,雖然田馥甄單飛心知肚明,但真正出來的時候,市場是什麼樣的反應需要試探。沒想到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光是預售都沖頂。

這張專輯好聽是好聽,但細聽,還是有SHE的影子,感覺就是把另外兩個聲音抽走而已。

而田馥甄自己才是很沒出息。專輯發表會上唱主打歌,不敢面對媒體,把頭轉向另一邊,記者直接嗆,「不要把屁股對著我們」。跟嘉賓互動也是躡手躡腳,放不開,完全不像是出道十年的歌手。

她自己回憶說,“很恐怖”,她們三個的時候,她可以隱形,但只有她一個人,她必須獨自受刑。

一直到第二張專輯《My Love》之後,她才逐漸適應。魯豫問她,現在一個人站在台上唱是什麼感受,她說,「上台前依然很緊張,但一上台,這是我的地方,實在太陶醉了」。魯豫說,「那你是大人了」。

如果《To Hebe》是告別過去,那麼《My Love》這張專輯的個人屬性更明顯。

第一張專輯強調的是,田馥甄能唱,有資格單飛,而第二張專輯強調的是,田馥甄不一樣,著重在自我表達。這張專輯的豐富度高,選曲方面有明顯的企劃,她的聲音也從固有的SHE模式裡跳出來。

這張專輯也有點厲害,入圍金曲獎七大提名,被評論寫,「超級新人成超級天后」。

這張專輯裡紅了起碼有三、四首歌,《請給我好一點的情敵》《還是要幸福》《魔鬼中的天使》,朗朗上口,標新立異,也不乏質感。連炎亞綸都看了都表示也想單飛,然後真的單飛了。

不過就是在田馥甄個人成績有點收成的時候,又被叫回去合體復出,發表專輯《花又開好了》。

雖然三姊妹關係依然如昨,但多少有點時過境遷的感覺。這張專輯裡有一首《不說再見》,三個人一起寫的,但沒想到這是最後一張專輯。

見復出無水花,2013年,田馥甄又馬不停蹄發表第三張個人專輯《渺小》。

這張專輯步伐邁得有點大,探討起渺小的自我與宇宙洪荒的關係。田馥甄挺懂自己的聲音優勢,她知道這種清冷的嗓子適合來唱意境,也確實唱的深遠悠長直擊靈魂。但結果是毀譽參半。

音樂人覺得她很先鋒,音樂性很強,敢,但一般聽眾覺得她倒是有點虛無縹緲,聽不明白。

聽不明白,田馥甄也不知道該作何解釋。去宣傳專輯,記者讓她介紹新專輯,“《渺小》”,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沒有”。

倒是2015年的一首《小幸運》重新讓田馥甄名聲大振。 《我的少女時代》導演陳玉珊欽點由田馥甄來唱,理由很簡單,因為她的聲音有時代性,「能夠橫跨五、六年級的學生,與十八歲的年輕人」。

吉他與鋼琴的配搭,田馥甄清亮又理性的聲音。以小見大,把這種微妙的小情緒唱到又想哭又想笑。

也是這個時候,重新打概念,不做宏大敘事,只唱小,於是一張《日常》應運而生。這張專輯重在唱感受,比較有煙火氣,比起前三張的灰暗與深刻,這張專輯顯得鮮活美學,但文藝性也比較強。

要說文藝與流行的結合,實驗性與大眾口味的連貫,還是得眼前這張《無人知曉》。

這是田馥甄離開華研的首張專輯,但品質卻是最好的一張,框架依然是流行的曲調,但核心又能獨立表達。都說她有一種疏離感,她索性跟你若即若離,見面跟你寒暄兩句,轉身又像謎一樣消失。

這張專輯聽了之後,田氏情歌的招牌算是立住了。

葛大為說,她現在的聲音有一種經歷過生命之重愛情之痛的感覺。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種暖色調。以前聽田馥甄的歌,感覺是放下,是無所謂,但是現在打開才發現,不過是故作堅強。

她逐漸打開了,慢熱的田馥甄到了這個階段熱了,從來不哭的她也越來越感性了。

以前的田馥甄自卑,她說她不太習慣別人稱讚她,「她會不好意思」。又比較要強,單飛不想靠組合的名氣,在名字上去掉Hebe。別人罵她不會說話,她索性就不說話,「就覺得少講話,言多必失」。

現在她也一樣少語,但是會在歌裡留一個口子。

田馥甄發第一張專輯的時候,以為自己只能發一張,“算是給自己愛唱歌靈魂留一個證據”,結果,一張接一張。她再也不是那個躲在別人後面的女孩了,她從一個不出彩的綠葉,成長成了大樹。

SHE裡面看起來最不出眾的一個,沒想到唱到了最後。

她從Hebe到田馥甄,然後現在她又在田馥甄後面加上了Hebe。她從組合出來,一直沉澱的底蘊,終於在現在被引爆。她有了自己的形象氣質,獨特的態度風格,和讓人欣賞的美麗勇敢。

記者問她未來有想做什麼,她說,「歌手,慢慢過氣的歌手」。

她不太在乎大紅大紫,在乎的是想要一直唱下去,這是她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她的一生也許就像她的名字一樣,不會有he,也不是be,而是Hebe,不悲不喜不疾不徐,是屬於田馥甄式的結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