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秦穆公與晉文公的關係,以及兩國之間領土的紛爭

2024-11-02秦穆公

前言

秦與晉國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在春秋時期,晉國曾經發生過多次內亂,而秦穆公則是晉國內亂中唯一的勝利者,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兩個國家會發生關係呢?其實在春秋時期,秦與晉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春秋時期有許多戰爭。

秦穆公

當時的晉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之一,在當時的世界上有著非常強的勢力。當時晉國內部出現了三個家族,分別是:范氏、中行氏和智氏。他們三個家族一直都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范氏、中行氏和智氏都想要稱霸天下,於是他們開始互相爭鬥。

後來在公元前562年,智氏家族中有一個人叫智瑤,他非常喜歡騎馬射箭。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但也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因為他非常有才能,所以大家都很喜歡他。

他喜歡打仗,所以他帶領著自己的手下到處征戰。他們滅掉了鄭國和韓國等國家,而且在晉國境內還有很多小國家。後來范氏、中行氏和智氏發生了內亂,晉國君主就派人去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君主就是晉文公重耳。

秦穆公

晉文公重耳本來是一名落魄貴族,後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成了晉國國君,但當時重耳已經60歲了。在當上國君之後他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後還是被自己的仇人所殺。晉文公重耳死後,他的兒子們開始爭奪王位。其中最強大的就是他的兩個兒子:晉惠公和晉懷公

而秦國在當時也有很多人幫助他們,例如:秦國大臣張孟談、百里奚、蹇叔等人都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秦穆公稱霸

西元前697年,秦穆公即位,後的他就開始了他的稱霸之路

秦穆公剛即位時,晉國經過百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個強盛的國家。而此時的秦國只是一個地方小國,只能依附晉國。

在秦穆公還是秦孝公時,秦穆公曾派人去晉國求親,請求與晉國結盟,但遭到了晉惠公的拒絕。

秦穆公

後來秦穆公又派人去秦國請求結盟,同樣遭到了拒絕。從這可以看出此時的秦國已經與晉國有了隔閡。之後秦穆公便開始積極發展自身實力。

他先是利用晉惠公與鄭國簽訂盟約時,向鄭國索取了許多土地和財物來收買鄭國大臣。其次又向周襄王進貢馬和牛羊等物

秦穆公

再次就是派遣軍隊攻打鄭國,佔領了鄭國時被晉惠公派兵攻下的幾座城池。

最後就是對晉國不斷進行戰爭消耗。在他的努力下,秦國實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西元前657年,晉惠公病死,晉懷公即位。晉懷公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稱霸諸侯

他一即位就把目標投向了秦國。

秦穆公也不甘示弱,他並沒有因為晉懷公對自己有所提防而放棄對秦國的進攻。

秦穆公

他一面積極準備出兵攻打晉國的盟國——宋國,一面派人去結交宋國,希望通過宋國的幫助來對付晉國。

當時宋國是個小國,實力比較弱小,而秦國則是個大國。宋國如果幫助秦國那就相當於和晉國在打了一場戰爭而同時得罪了兩個大國。這對於宋國來說是不願意看到的一件事。因此宋國和秦國一直都處於友好的狀態下沒有發生任何矛盾。

之後秦國又先後攻打了衛國和曹國等幾個小國來報復之前晉懷公派人攻打他們所立下的仇恨。

秦穆公

秦穆公與晉文公的關係

秦穆公與晉文公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在他們的關係中,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秦穆公與晉文公兩人是同時代的人物,但兩人之間卻有著很大的差異。秦穆公在前645年去世,晉文公即位時,秦國還是晉國的屬國。兩人之間並沒有太多的交往。

到了晉文公繼位後,晉文公與秦穆公之間有過多次來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穆公與晉文公在晉國城濮大戰時的來往。

秦穆公

城濮大戰春秋五霸中最有名的一次大戰,也是決定各諸侯國命運的一次大戰。戰爭在晉楚兩國之間進行。當時晉國只剩下三個諸侯國-晉國、楚國和秦國。

晉國在城濮之戰中被楚國打敗,從此一蹶不振,晉國開始走向衰落。秦穆公當時是晉國的上卿,在城濮之戰中戰敗後,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雖然暫時取得了霸主地位,但他仍然很謙虛、很謹慎。

秦穆公晉文公都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兩人在政治上相互合作,在軍事上相互支持,在對外戰爭中相互配合。秦穆公曾多次幫助晉國打敗楚國;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齊國和楚國後,又幫助秦國打敗了晉國。

秦穆公

西元前632年7月20日(周襄王二十一年),秦國軍隊在晉軍指揮下佔領了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

第二天黎明時,晉軍進攻秦國軍。 秦軍大敗。秦穆公只好帶著一支軍逃到雍地(今陝西鳳翔東南方)。

城濮之戰以後,秦穆公想再次幫助晉文公稱霸天下。但當時晉文公已經是晉國的國君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班底和親信。

秦穆公

秦晉之好

晉與秦是兩個大國,彼此之間都有很大的野心,晉國需要一個強大的鄰國作為自己的依靠,而秦國則需要一個強大的鄰國作為自己的依靠。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也有很多次的交往,但這種交往主要是在戰爭中發生的。

晉國在前453年前,也就是秦穆公二十年(前632年)之前,曾經兩次攻打過秦國,一次是在公元前645年,另一次則是在公元前643年。

第一次攻秦時,晉國以武力為後盾,用了很長時間才攻破了秦國。而第二次攻打秦國時則是用了一種特殊的手段來取勝的。

秦穆公

在公元前658年之前,晉國與秦國之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在公元前653年時,由於秦穆公死後無子而立 ,因此晉國向秦穆公提出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兒子秦康公為妻。秦穆公在徵得晉獻公同意之後,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晉獻公之子晉惠公為妻。

這件事讓晉國人覺得非常驚訝。他們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當秦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並沒有表現出非常驚訝的樣子。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晉國與秦國之間為了使他們兩個國家之間能夠有更好的關係而採取的一種措施。

秦穆公

在秦穆公死後,他沒有了自己最好的依靠之後,秦國內部就發生了比較大規模的動亂。後來在晉國人的幫助之下才將秦穆公之子秦康公從秦國接回。

當時有一個叫公孫枝(公孫枝就是公孫詭)的人對晉惠公說:“你是一個非常有才能和智謀之人,只要你能將晉國治理好,那麼你就可以稱霸天下了。”

重耳晉文公歸國

晉獻公之子重耳,在秦、晉關係惡化時,逃亡國外十九年,終於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國即位,即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重用賢能,愛護百姓,並與晉楚等諸侯多次會盟。

西元前636年,秦穆公興兵伐晉,圍晉襄公於驪戎(今山西臨猗西北)。晉襄公被俘虜後被殺,其子文公子重耳及妻子皆被放逐。西元前636年(秦穆公十一年)四月,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返國即位,是為晉文公

秦穆公

晉文公即位後,擔心與齊、楚等國家為鄰會受到他國的威脅與霸凌(秦晉兩國曾在秦穆公時相互攻伐)。於是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晉國的統治。首先在政治上持續加強君主制度與君臣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晉文公為了加強君權,又規定國君須向群臣負責,使他們成為君主的助手。他還要求群臣對君主“進諫”和“規勸”。這樣做不僅使群臣能切實地貫徹君令、維護君權;而且使君主能聽取群臣的意見和建議為了加強君權,他還把一些有才能的大臣提升為卿士(大夫)。

晉文公也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他認為戰爭是不得已的事(「吾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他在晉國推行軍功制,獎勵有功將士(「賞不避仇,罰不避親」);並規定只要是有功於國者,都可以封爵為卿(「一軍之主則有功於國」)。在賞賜上也盡量做到公平合理。

晉文公還擴大了軍隊的規模和編制。

秦穆公

秦晉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春秋時期的一次大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60年。周顯王二十二年(前343年),晉國韓虔、魏斯等與楚國發生戰爭,楚昭王親自到前線督戰,晉惠公卻不戰而退,韓、魏也被迫退軍。次年,晉國與秦國在長平會盟,議定共同攻打楚國。

公元前260年秋,秦國派大將白起帶兵攻入楚國的漢水北岸地區,包圍了楚國的新城(今湖北新野)。楚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晉國在狐偃、趙衰等人的勸說下沒有出兵救楚。

秦軍渡過漢水之後與晉軍在新城附近交戰,秦將白起故意將楚軍引到一處險要的地方埋伏起來,然後用精銳騎兵向楚軍發起猛攻,楚軍大敗而逃

西元前260年冬,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西北)、上黨(今山西長治西北)等地。西元前260年冬十月,秦國圍攻韓國野王,野王城是韓國上黨郡治所在秦昭王得知後立刻派兵攻打上黨。上黨郡守馮亭在向趙國名將廉頗的同時派人向楚國求救。

秦穆公

公元前260年夏四月十四日(公曆6月12日),楚國派兵救韓。

九月十三日(公曆10月1日)秦軍在趙將範雎的帶領下退至長平關(今山西高平東北)。

十一月底(公曆12月1日)趙括接替廉頗任上黨郡守。

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慘重,秦國將上黨郡割讓給了趙國。由於長平之戰是春秋時期的一次大戰爭,因此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長平之戰是一次以秦國為主的聯軍與趙國為主的聯軍之間的戰爭。

秦軍在長平一役損失慘重

秦穆公

筆者觀點:

秦晉是春秋時期兩個重要的國家,它們之間的關係既有合作又有矛盾,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兩國之間的領土紛爭{/b }問題。

春秋時期,由於中國處於分裂狀態,晉國在中原地區擁有較大的地盤,而且由於它的實力強大,所以晉在中原地區佔有較大的優勢。而秦楚則都處於發展階段,實力相差不大,所以雙方在中原地區都有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