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個人資料,一位頂流的誕生

2023-12-17王一博

{不}1{/否}

賽車場上,三盞紅燈亮起,王一博發動了馬達。離合放得太早,摩托車前車頭翹了起來,0.5秒過去了。

起跑、側彎、超車、被反超……轟鳴聲裡,角力賽在王一博和車手張垚之間進行。最後一個彎道,王一博一時鬆懈,被對手張垚借機反超衝線。終點線外,這兩位車手互相為對方伸出了大拇指,彼此鼓勵。

這是2019年8月10日,王一博參加了ZIC摩托車賽(ARRC亞洲公路摩托車錦標賽在中國開設的賽車組別), 首場正賽結束,他只拿到了第三名。 「比賽沒有帥,只要速度,這是失誤,導致起跑慢,經驗不足被反超。」略為嚴肅地說完這句後,他走到車場的圍欄處看著飛馳而過的摩托車,一言不發。

王一博參加ZIC摩托車賽 圖源王一博工作室微博

這是王一博在聚光燈之外的身份:一位專業的摩托車賽車手。騎摩托車是他兒時就有的願望,還在家鄉洛陽念國中的時候,他想要一輛當時流行的踏板摩托車,但家裡人擔心危險,沒給他買。

2017年,他在主持《天天向上》時和演員尹正相識,對方得知他的愛好是騎摩托車,便互相加了微信。收工後,尹正帶著他去了自己家,王一博坐在他的賽車上,「就覺得超級酷」。之後,尹正帶著他下賽道,從熟悉賽道到分析賽道,畫滿了整張紙,再到慢慢熟練後開始敢壓彎,即便是「最後沒有把控好油門滑出賽道」,王一博也樂在其中。

少年願望得以圓滿,是一個引子,但真正的專業賽車手的道路,更需要的是興趣之後的堅持、堅韌和不服輸。摩托車是一項高要求的運動。賽場上,它挑戰著人的體能和耐性,對肺活量、肌肉耐力、專注度都有極高要求,稍有不慎,也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兩年的練習過程中,王一博受過很嚴重的傷,「我一開始就騎挺快的,敢騎」,摔腫了腳;另一次是摩托車追尾後,整個人直接「從車上彈起來,落地」,拉傷了頸部肌肉,最後,他「躺在床上都沒有辦法起來,也沒有辦法側身」。

專注和熱愛之下,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很快,王一博就在2019年1月宣布加入雅馬哈萬裡達賽車隊,被車隊的經理孟曉曦稱為「明星車手中的可造之材」。他還給自己的摩托車取名為Tracer,意為多彩的曳光彈。

戴上頭盔,走入賽場,王一博是85號車手。在觀眾、粉絲的注視之下,他控制著身位、彎道和車輛的角度、煞車點的選擇。 《天天向上》的一期節目中,播出了王一博第一次作為專業騎手參加比賽的紀錄片。

影片的前半部分記錄了他的失落。那一天,王一博在起步熄火後重新入場,從第13名反超至第8名,經過了幾個彎道後,摩托車又一次突發熄火故障。他下車試圖推著摩托車重新試跑啟動,卻不再可控,只能將摩托車迅速推出賽道,暫時離開了賽場。回到停車房後,他連頭盔都沒有摘下來,就開始坐在角落啜泣,車隊經理、教練李鄭鵬都沒敢上前安慰。這次經歷,給他的騎手初賽造成了難以泯滅的遺憾,話題#王一博躲在頭盔裡哭#也在微博熱搜榜第一位停留了很久。

那時候,賽車手馬裡奧·安德烈蒂(Mario Andretti)的故事支撐了王一博。他曾是兩屆F1車賽的冠軍,自然也遭遇過許多賽場上的突發狀況,他說:「盡力去處理,盡力去處理人生丟給你的難題,然後,然後試一次,然後再試一次。

後來,王一博以D組新秀的身份,排在第二位出賽。在這場正賽中,他要面對相同的彎道、相同的對手張垚,以及看似難以跨越的那0.5秒。 「有機會就要超,沒有為什麼。」彎道超車,永遠驚險,保留懸念。每一次壓低車身,膝蓋處的保護磨都會劇烈摩擦地面、生煙。最後一個彎道過去了,王一博坐在車身上,反覆回頭張望,這一次,張垚因為在最初闖入場外而沒能追上來。最終,王一博站到了頒獎台上。

《中國體育》雜誌官方微博當天報道:「在今天進行的ZIC摩托車比賽中,85號賽車手王一博在第二回合繼續穩奪D組冠軍,同時獲得混組第二名的好成績,恭喜! 「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次新人,但是他新人的時候是第一名。」大張偉在《天天向上》中這樣評價了作為新晉賽車手的王一博。

摩托車每過一次彎道,膝蓋處的保護磨袋都會劇烈摩擦地面。 圖源中國摩博會微博

{不}2{/否}

摩托車賽車教練李鄭鵬這樣形容過王一博:「他就是挺好強的那種人,所以他會不停地突破自己的時間,突破自己的能力。」但就算離開摩托車的賽場,到了街舞的領域,這種「超越自我」,也沒有變化過。

小時候,王一博學跳街舞純屬偶然。有一次生病,他在醫院打吊瓶,整個病房的人不是在閉目休息,就是在發呆,一片寂靜。當時,電視機裡正在播放一部名為《動感地帶》的舞蹈選秀比賽,王一博一下子著了迷。 「特別酷、特別帥,就想學舞蹈。」

學習跳舞後不久,少年宮的老師認為他具備跳舞天賦,更重要的是,他能受得住枯燥和痛苦的練習。有時候學Breaking(地板舞)需要拉筋,感受到痛的時候,他也從來沒有流過眼淚。讀六年級時,他被診斷為心肌炎,一天打了8瓶點滴,醫生囑咐他少活動,治得差不多之後,就重新開始學習,整個暑假每天從下午一點跳到晚上九點,一節課一節課在地上。

父母不在他身邊,對他來說,跳舞就是成長過程中最快樂、陪伴自己最久的一件事。每天上課結束後,他就去跳舞,晚上再獨自回家。 「學了之後感覺很拉啊,然後就一直學下去了,就越跳越開心,停不住了,不知道為什麼,就一直跳。」在接受《芭莎男士》採訪時,他回憶這段學習跳舞的啟蒙時光,話語變得輕快、活潑。

2011年,王一博參加了IBD全國街舞挑戰賽,並進入了Hippop組河南省16強。當時他13歲,一個舞蹈老師在冬天陪著他從洛陽坐高鐵來到了北京,他特意去了一次天安門,在廣場上拍了張照片。他印像中的首都,「高樓、車多,堵得要死。然後,很乾燥」,聽起來這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但只要能夠跳舞,都不是問題。

王一博參加IBD全國街舞挑戰賽 圖源影片截圖

之後他開始了海外練習生訓練生涯,「練習生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你強就是強,你弱就是弱」。在韓國,他和隊友們練舞,常常會撐到凌晨三、四點。四年時間裡,他沒有回過一次家,有一年春節他和藝人李汶翰甚至跑到了網咖和家人影片、湊在一起看了春晚。

對舞蹈的熱愛延續到了《天天向上》的舞台。最初加入天天兄弟時,王一博站在一排主持人的最邊緣,控場有汪涵,接話有錢楓,逗樂搞笑有大張偉,新人王一博鮮少說話,有時候一整期節目播下來,觀眾都很難聽到他的聲音。

那一年,王一博19歲,安靜不代表對自身沒有要求,汪涵評價他:「一博平時不怎麼講話,都在心裡盯著看」。在那段籍籍無名、又顯得落寞的日子裡,汪涵給了王一博建議:「做人需向寬處行,做事要往深處去。」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寬」就是要有更多的包容與理解;「深」就是要踏實走好每一步。

直到有一次回答網友的評論:「王一博是上台去看《天天向上》的嗎?還有工資領?」節目裡,王一博淡定地回答:「我伴舞的錢也拿了。」觀眾們才漸漸看到王一博的舞技。苦練得來的基本功,也讓他後來受益良多。 2018年,王一博在《創造101》擔任舞蹈導師,第一期開場的單人秀瞬間點燃現場氣氛。之後在《這就是街舞3》中,王一博帶出的戰隊贏得了比賽的冠軍,大家一起慶祝到凌晨四點多。

王一博帶領戰隊奪下《這就是街舞3》的冠軍

《天天向上》節目組曾經在一條給他的生日祝福裡說道:他是太早就長大了的孩子,所以從不愛喊苦喊累。他所在公司樂華的老闆杜華也曾經誇獎他身上有股勁兒,特別執著:「他是唯一一個在這群小孩裡面,沒有喊過我很累,我想退出,我不想乾了的,從來沒有。

{不}3{/否}

「(我要)用實力告訴他們,我不是花瓶。」在紀錄片《王一博的B面人生》中,王一博面對鏡頭說。打破「花瓶」的方法,就是保持前行,不斷去嘗試,跨越一個接一個邊界。

演戲也是如此。 2018年,王一博出演古裝劇《陳情令》,飾演藍忘機。這部劇的拍攝歷時三個多月,輾轉了浙江、貴州多地取景,橫跨過最艱苦的高溫酷暑。有一次他錄完節目,半夜回到在貴州的劇組,凌晨兩三點化妝的時候,突然不舒服,嘔吐頭暈,連粥都喝不下去,立刻去了醫院,幸好只是疲勞過度,之後他又馬上返回劇組,堅持開工。

在訪談中,他提到自己雙唇的肌肉發育不是很完善,日常交流中就會有一些閉口音,需要透過咬筷子鍛鍊唇部肌肉,咬壞了好幾隻筷子。之後拍《有翡》時,他會用「笨」方法把大段的台詞理出來,提前兩天背熟。

「你不能只學一個表面的樣子:車手只學一個姿態是不能上賽道的,舞蹈擺幾個姿勢是沒有辦法上舞台的。所有的事情要做好,都需要時間和功夫。」王一博在採訪時說。

在豆瓣,《陳情令》的最終評分為7.7分,網友@caitou給出了五星級評價,說真正打動他的,是這群年輕演員充分地完成了作為演員的本職工作:“演員們開拍前也進行了集訓和劇本圍讀,雖然這是基本要做的,但還是表揚一下,因為做了這些準備,這幫小年輕們雖然演技稚嫩,但基本要表達的東西要傳達的情感都做到了。

今年,王一博和陳曉搭檔出演了刑偵電視劇《冰雨火》,他扮演緝毒警察陳宇。開拍前,他增肌、剪短髮,也把相關紀錄片看過了一遍,還實地拜訪了一些緝毒警察,學習持槍用槍。在邊境線學習時,每一次跟隨警察查車時,自己也會緊張到不敢出聲,時間就像停滯一樣。 「因為一直在前線觀察,我能深刻感受到緝毒警察那種高度緊張的狀態,很辛苦很危險。」

王一博出演《冰雨火》

無論是騎摩托車、跳街舞還是演戲,王一博對於所從事的事業,都有一份堅韌、進取和超越自我,也都獲得引人注目的成績,這與安踏「Keep Moving永不止步」的品牌精神十分吻合。

王一博熱愛運動,除了摩托車、街舞,還擅長玩滑板,各式各樣的新潮小眾運動,他都很精通,你能在許多街拍中看到他休閒運動的穿衣風格,日常的工作行程再繁忙,他也會堅持運動──這是新一代年輕人最真實的樣子。

這也是一條充滿著挑戰的人生賽道,王一博作為最炙手可熱的頂流,對待每一個身份和每一份工作,他都會像運動員一樣,認準的事情就堅持到底,踏實努力,不斷進取。

一直以來,在體育產品這條賽道中,安踏集團也堅持以「將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作為企業的使命,經過30年的歷練與成長,安踏已經連續十年中國銷量領先,擁有超1400項產品專利,成為了中國第一的運動品牌。 「超越自我」也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充滿力量的強心針,提供了永續前行、進取的動力。

正是因為這種契合,2021年4月29日,王一博成為安踏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在官方宣布的影片中,他穿著安踏北京冬奧特許商品國旗款,左右側和胸前分別是國旗圖案與CHINA字樣。對王一博而言,成為為安踏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也將是一個轉捩點,意味著他不再只是一位流行偶像,也是一位生活潮流的影響者,一位運動精神的代表者。在這之前,王一博已經解鎖新身份,成為冰雪運動推廣大使,這次與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安踏聯手,是這種運動精神的延續,也符合王一博熱愛運動的特質。

這次,兩位「頂流」相遇,強強結合,身為冰雪運動推廣大使的王一博,攜手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安踏,碰撞出火花,共同助力冬奧。並在未來前進的日子裡,激發靈感,共同探索、見證彼此的成長。

在強勢崛起的同時,安踏對於中國體育發展的投入始終不遺餘力,從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開始,安踏成為中國奧委會長期合作夥伴,同時也是這次2022北京冬奧會的合作夥伴。安踏與中國奧委會合作連續8屆奧運會,共為29支中國國家隊打造奧運裝備,為中國運動品牌之最。中國體育代表團已經在連續五屆夏奧會和冬奧會上,身穿安踏的領獎服裝或運動衣登場,在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2022北京冬奧會和2024巴黎奧運會上,也同樣如此。在觀眾的注視下,中國代表團的選手們永遠都在試圖突破原定的目標,可能是一記扣殺,可能是一腳射門,也可能是一躍入水。目的地只有一個:獲得全新的自己,每次都比之前的更精彩、更有力。或許這正是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也是安踏始終想要傳達的呼聲。

在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體操、藝術體操、游泳等9支中國代表隊,將身穿安踏的裝備登場;2022北京冬奧會上,更是會有13支中國隊將穿著安踏裝備出征。

2021年,是安踏成立30週年,真正意義上的「而立之年」,也是王一博進入娛樂圈的第7個年頭,無論是體味低谷時的無奈,還是經歷站在巔峰時的暢快,過往一切,皆為序章,最重要的是:Keep Moving。安踏選擇王一博作為安踏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都是渴望超越自我,「一定要比之前的更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