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若不是英年早逝,中國古代的詩歌將再次邁上新的階梯。
被稱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生可以說是極具傳奇。 6歲便能作詩,9歲讀隋唐儒家大師顏師古註釋的漢書,竟指出其中一大堆錯誤。 14歲時上書當朝宰相,一針見血的指出當時政務的矛盾,宰相看後直呼:此子真乃神童也,立刻向皇帝舉薦了王勃,而在16歲的時候,王勃科試及第,被授為朝散郎,而此時的王勃已然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命官。
話說王勃準備南下去看望自己父親,路過洪州,正巧遇到當地的都督閻公邀請了眾多文人雅士,一起慶祝滕王閣落成。眾多才子聚集,必然要吟詩作賦,形成詩集。而當時的閻公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特地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了一篇序文,希望女婿的才學能技驚四座。剛好王勃文學才能很有名,便派人也請了他過來參加。
很快,宴會沒多久,閻都督就假心假意讓大家幫忙寫序,而賓客們都知道他的用意,忙推辭說寫不出,可王勃不知道啊,年輕氣盛的他只知道做文學,哪懂得人情世故啊?他想到人家這麼熱情款待,就寫一篇唄,於是毫不客氣地揮筆潑墨了起來。
這閻都督氣得不行,可又沒辦法生氣,於是就跑回房間休息了。不過另外他也很好奇,這個即興創作的小青年到底行不行?說不定真沒女婿好,豈不是更開心了?於是便派人去看,把王勃寫的內容隨時禀報過來。
當屬下報到前面幾句時,閻都督笑了笑,心想也不過如此,但當後面的句子越來越有感覺後,他心有點慌了,直到屬下念出:「落霞與孤鷚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後,閻都督大驚失色,忙站起來拍案叫絕,此時的他,已經被王勃這即興而作的佳句所折服,哪還管什麼氣不氣啊,趕忙也跑去與眾人觀摩欣賞。
最後,王勃憑藉著超實力的發揮,愣是把一個討厭他的人變成了粉絲,而閻都督也沒提女婿準備的序,直接就用了王勃的《滕王閣序》。
短短773個字,就有24個原創詞語流傳下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後來《滕王閣序》被傳唱到了都城長安,當唐高宗也拜讀到此序時,不禁也是興奮了起來,並且感言,除了絕佳的長篇序文外,最後結尾的八句詩更是畫龍點睛,一點不遜色與前面序文的氣勢和才能。甚至他哈連後悔自己當初因為《鬥雞檄文》而罷斥了王勃,連忙命人去找王勃,想要讓王勃再次回京城做官。然而,此時的王勃已經在南海溺水而死,唐高宗愣了半天后,才連嘆三聲:“可惜!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