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30日訊(記者楊甜子)近日,在「我驕傲,我是南航人」2021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4600餘名本科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畢業典禮上,南航1996級校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第八設計部主任王波蘭作為傑出校友代表深情回憶了在南航求學的美好時光。王波蘭回憶,20多年前剛走進國防領域時,飛彈這個詞對她還非常遙遠。 「為了設計出一款性能優越的飛彈外形,我常常在走路吃飯甚至睡覺的時候都在思考。那時候我的設計手稿中有50多種外形和佈局的方案,每一種方案都需要100多個小時不停歇地連續計算來支撐,方案卻一次次被否定。完全達到高性能,外形就此一錘定音。她自豪地告訴學弟學妹們,如今這個型號已經定型,並且大量的裝備部隊多次參加了閱兵式,為捍衛國土安全豎起了新的天盾。
踏上工作崗位並非都是坦途,為國研發重點型號更是負重前進。漫天飛舞的風沙,高強度的雷達輻射,零下30℃的低溫…王波蘭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參加大型外場飛行試驗時的震撼,她記得大家有一次連續試驗了60多個小時,幾乎都沒有合眼,就是為了能夠收集第一手的數據,及時調整試驗方案。而在試射成功,飛彈直接擊中目標的最後那一瞬間,大家終於如釋重負,喜極而泣。
把青春獻給祖國的飛彈事業,是什麼樣的感受?王波蘭表示,成功往往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後,希望全體畢業生同學們做一個勇敢的人,做一個好奇的人,做一個堅定的人,翻山越嶺事竟成。
當天畢業典禮上,畢業生代表、南航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餘思齊是燃爆全場的“火箭少女”, 她不施脂粉,言語鏗鏘,卻更有一番硬核的力量。 2015年進入南航,餘思齊的6年本科生涯,2年是戰士。 「我曾經歷過6天200公里的風雪拉練;酷暑寒冬,我曾跟隨部隊進駐洞庫,15天裡沒見過一絲陽光;也曾經歷過40℃高溫下,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帶著防毒面具進行高強度訓練…」餘思齊的努力也得到了認可,在軍事訓練大比武中勇奪「三公里」和「手榴彈投擲」兩項個人第一,獲得「優秀新兵」「優秀義務兵」榮譽稱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導彈操作號手,「當我看到導彈起豎時,內心無比震撼,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大國長劍,威震寰宇!
本次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也透過網路平台進行了全球直播,40餘萬學生家長和校友在線上觀看。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