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的個人簡介

2023-08-25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年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中進士第一,成為狀元,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文天祥多有忠憤慷慨之文,其詩風至德祐年間後一變,氣勢豪放,允稱詩史。他的著作經後人整理,被輯為《文山先生全集》。元代鄭思肖在《文丞相敘》評價:忠臣、孝子、大魁、宰相,古今惟公一人。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正氣歌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嗆到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該詩慷慨激昂,充分展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 1283年1月9日,在拒絕了元世祖最後一次利誘之後,文天祥在刑場向南拜祭,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廬幾無愧。”

文天祥

除夜

乾坤空落落,歲月到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甚至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愴的情緒。正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剎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誌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徵衣。

出嶺與誰出?歸鄉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

這首詩化用杜甫詩句,抒寫自己的胸懷,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詩人運用比興手法,觸景生情,,寫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真實地反映了作者對祖國的堅貞和熱愛。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金陵驛二首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為啼鵑帶血歸。

萬里金甌失壯圖,袞衣顛倒落泥塗。

空流杜宇聲中血,半脫驪龍頷下須。

老去秋風吹我惡,夢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敗俱塵土,消得人間說丈夫。

第一首從景物寫起,運用象徵和對比的手法,,寫詩人的亡國之痛和殉國之志;第二首進一步抒發了自己的黍離之悲,並告誡自己,在生死關頭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詩巧妙化用前人成語舊句,描寫婉曲,風格悲壯,用典貼切,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