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近照,他是上世紀80年代活躍於台灣的著名歌手。
他的歌曲《望天》《故鄉的雲》《三百六十五里路》《泛黃的書籤》等至今都是廣為傳唱的經典,他那獨特的嗓音一直縈繞在聽者的心中,他就是著名歌手文章。
1990年,文章也登上央視春晚,在春晚舞台上他演唱了《自己的天空》和《我是風》兩首歌獲得現場觀眾滿堂喝采。
文章原名黃文章,1960年5月20日生於印尼蘇門答臘三板頭。
三板頭是一個小鎮,位於蘇門答臘島北部。估計文章出生那時候,小鎮人口也幾千人。鎮上只有一條大街,華人和印尼人都有。文章的伯父黃銀樓是民盟蘇門答臘島支部的重要成員,曾擔任當地華僑總會主席,是鎮上最富有的華人之一,開了一間雜貨鋪,叫“白記”。他還擁有一輛長途客車,往返於三板頭與附近較大的城市先達之間。 1958年,黃銀大樓曾與其他華僑一起捐款為家鄉普寧建造了一座電影院,即現在的流沙電影城。
文章在韓江中學時就是著名校園歌手。據他的中學學長、作家霖柏說,那時他就“已經是常年歌唱比賽的冠軍人馬”,“當年摘冠的第一首成名曲是印尼名曲——《Mimpi Sedih》,那動感的歌聲,至今仍在我腦海裡縈繞不息。
高二時,文章又遠赴美國西雅圖讀書,後來考上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主修是經濟學,輔修音樂。畢業後任職於印尼一家船務公司,派駐日本分公司做財務工作。
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緣,使文章闖入歌壇。
此時,他已在日本工作兩年,因為業餘時間喜歡唱歌,去新加坡度假並看望家人時,一時興起找了家錄音室錄了兩首歌,作為進修聲樂課的作業。結果無心插柳,他被一位印度音樂製作人發現,引薦給EMI唱片公司。
根據文章的說法,他最早的歌曲是《故鄉的雲》,是著名製作人譚健常為他量身訂做的。後來又創作了《365里路》。這兩首歌在新馬頗受歡迎,EMI唱片公司於是將文章推介到台灣,這就是1984年10月面世的那張四海唱片公司出品的《365里路》(四海唱片當時代理EMI的業務) 。殺進台灣歌壇後,文章很快就走紅,辭去了日本的工作,成為職業歌手。
1985年10月,四海唱片推出文章第二張專輯《古月照今塵》。
前後兩張唱片,為文章相繼贏得1985年「金嗓獎」最具潛力新人獎和1986年「金鼎獎」最佳演唱獎。
這也是促使文章決心踏入歌壇的主要動因。
《三百六十五里路》由小軒和譚健常這對夫妻搭檔共同創作。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三百六十五里路》這首歌應該是在1988年的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包娜娜演唱的。
之後就開始風靡大陸。後來,許多人才終於聽到了文章原唱的版本,那獨特的嗓音所表達出的遊子情懷就一直縈繞在聽者的心中,揮之不去。
《三百六十五里路》是歌手文章於1984年10月出的一張專輯,他憑這張專輯唱響了台灣,歌曲描述了一個異鄉遊子風餐露宿的形象,1988年包娜娜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另外還有許多歌手翻唱過此歌。
這是一首很有年代感的歌曲,訴說了遊子在異鄉的路上,為了追尋夢想,忍受了多少艱辛和孤獨,可始終沒有放棄。每天一段路,三百六十五天的時間,一直在追尋著最初的那個夢,這就是《三百六十五里路》。
《故鄉的雲》是由小軒作詞,譚健常作曲,文章演唱的歌曲,收錄於1984年5月1日文章發行的專輯《三百六十五里路》中。
2019年6月,該曲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優秀歌曲100首」。
歌手文章是印尼華僑,後來到馬來西亞上學,高中轉到美國求學,在加拿大讀大學,畢業後在日本工作過兩年,多年的漂泊讓他缺乏歸屬感,渴望回歸祖國。 1983年,他到新加坡探望自己的父母時,被唱片公司科藝百代相中,開始進入歌壇。初涉樂壇的他由於自身經歷的原因,對於異國遊子的心緒是有真切體會的,他也想表達出這種感受,於是小軒和譚健常夫婦為文章以思戀故鄉為主題,為文章量身打造了他的第一首歌《故鄉的雲》。
當年《故鄉的雲》原唱堪稱經典,許多聽過原唱的人認為,無論費翔1987年被錄音師刻意調得接近原唱的翻唱,還是歌曲原唱者文章現在的演唱,都無法表現當年原唱那緩緩飄過的鄉愁。
1998年,38歲的文章重返台灣,然而巔峰難再,昔日歌王已不復存在《望天》時代的風采。
我是一個懷舊的人,不喜歡聽世面上越來越年輕化的流行作品,卻對八十年代的台灣老歌情有獨鍾。那是一個寫歌斟字酌句的年代,那是個唱歌字正腔圓的年代,就是寫個口水歌也有濃厚的人文氣息。
關於文章與費翔演唱的《故鄉的雲》哪個比較好,是曠日持久的爭論。
以文章1984年首張專輯中的錄音和費翔1987年春晚現場演唱來比較,費翔的表現無疑更專業化,而84年的文章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業餘歌手,費翔則在82年已出版了第一張專輯(譚健常製作的《流連》,EMI出品)。以新手與歷練5年的歌手相互比較,似有失厚道。從《望天》的高度來反顧5年前這張《365里路》,文章當時的演唱顯然是稚嫩甚至業餘的,雖然高音品質和歌唱潛力已充分展現。毫無疑問,專輯《365里路》只是文章初試啼聲的試水之作,他當時還未決定是否踏上職業歌壇。
然而,文章的音樂悟性之高,與他的高音一樣突出。一年後的專輯《古月照今塵》比之一年前,各方面都有大幅提升。主打歌《古月照今塵》演繹得大氣雄渾,充分發揮了文章的高音水準,風格把控也恰如其分,預示了文章今後的主流風格,至今還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這首歌與《故鄉的雲》和《365里路》都是譚健常、小軒夫婦為文章量身打造的,可謂文章的「成名三部曲」。提及往事,文章對譚健常夫婦總是充滿感激。
在「費玉清的清音樂」節目中,文章透露一個有趣的細節。原本譚健常也計畫將新作《凱旋》交給文章演唱,這樣就形成一個遊子思鄉至回歸的完整樂思。然而文章此時已離開四海公司,這首歌便成為費玉清的作品,1987年作為專輯《凱旋》的主打歌,由天下唱片公司出品。從文章那幾年出版的專輯看,1987年的《隔世癡戀》和《清晨》都是滾石出品,89年的《望天》和《原諒我的心》分別由可登和派森出品,隨後又在福茂出了幾張專輯。滾石、飛碟和可登當時號稱台灣三大唱片公司,可見文章成名後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新的規劃。
文章,一個早已被人淡忘的老歌手。
《故鄉的雲》、《三百六十五里路》都是他原唱,因為遊子在海外留學的身份,這些歌在他唱來都特別的親切。然而在內地卻因為別人的翻唱而爆紅,讓他的遊子深情與大眾失之交臂。儘管後來他也上了春晚,卻人氣無法比擬。在人才卓越的台灣歌壇,他出現過,也一直在堅持音樂事業,有過膾炙人口的好作品,並不曾大紅大紫,卻也不負他歌手的身份。
而現在聽來,那時候的文章嗓音纖細清亮,是流行歌手,卻帶有男高音的質感,能柔弱似流水,也能鏗鏘如石頭。
一直很喜歡他唱的《古月照今塵》,和前面說的兩首歌都屬於“遊子三部曲”,作者是小軒譚健常夫婦,他們寫出來的鄉愁歌曲深情簡約又意義深遠,而且都是符合文章的聲線去打造的。那種是八十年代以及之前的唱腔,在民歌和流行之間,方法界限並不隔閡,互相轉換運用很自如,倒是帶了種很純樸的鄉土氣息。甚至還有點青澀,有時候文章高音青澀得有點虛,就用民歌男高音唱法帶上去,這種特點現在沒有了。
文章婚姻狀況不詳。
據說他還沒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