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暑假檔播出的《少年派》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了,用不少網友的話來講:這部劇」抄襲」我的高中生活可是相當的囂張。一樣的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中國父母,一樣的一群個性鮮明一同奮鬥的同學,一樣的上課吃東西被抓的自己,故事不算新穎,但勝在細節。
雖然整部劇以四個高中生的校園生活為主體,但是繼《一僕二主》之後又一次合作的張嘉譯和髕妮,可以說佔了這部劇一大半的收視保障。兩位老戲骨同台飆戲,對觀眾來說真的是一場痛快的觀劇體驗。
畢竟江湖中流傳著一句話:想要收視率,少不了張嘉譯。這句出自觀眾口中的評價,無疑是對張嘉譯最大的認可。說起張嘉譯,不得不說一個好笑的嫉妒怪圈,這話從何說起呢?有人羨慕能和張嘉譯合作的女演員,因為張嘉譯就沒有演過糊劇,演過得劇都好評如潮。
還有人羨慕張嘉譯,合作的女演員都個頂個的漂亮。 《蝸居》和李念合作,一僕二主》和江疏影搭戲,《大人是80後》與於明加合作,《急診科醫生》中搭檔王珞丹,《白鹿原》和秦海璐合拍,《我的!體育老師》和王曉晨談戀愛等等。
如果這都是巧合,那這個男人命也太好了點,所以不少人納悶,這個長得不帥,標準的婚後男身材,走起路來晃三晃還帶著點痞樣兒的男人到底憑什麼?
大器晚成
1970年張嘉譯生於陝西西安,祖籍陝西安康。張嘉譯從小在西安長大,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回老家,進入西安電影製片廠。
小時候相貌都平平,根本沒人想過他以後會和螢幕沾邊。高中的時候,張嘉譯看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在西安電影製片廠設點招生的廣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報了名。這一試可好,竟然」意外的」被錄取了。
「我根本沒想過就我這能耐還能當演員,但是既然做了,就一定要成功。」在校期間,他就做到了自己說的話,1990年20歲的他他演了人生第一個主角。
畢業後他本想留在北京,但是原本定下來留在北京劇團的機會,卻突然被別人頂替,遭受潛規則後不堪受辱的他毅然決然返鄉回家。服從學校分配,去了西影廠,而且一待就是9年。他記得畢業時馬精武老師對他說的話:」你要堅持,不要隨便放棄,慢慢沉澱自己,老師看好你,你屬於後勁發力的那種。」他記住了老師的話,也是那樣做的。
那幾年間,他一有錢就會去買牒,反覆揣摩別人的演技,只要接了戲,不論角色大小,他都會使出全力來吃透這個角色,然後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那幾年間,他有錢就會去買牒,反覆學習別人的演技,只要接了戲,不論角色大小,他都會使出全力來吃透這個角色,然後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2009年,37歲的張嘉譯以電視劇《蝸居》一角走紅。 2011年,他又參演《借槍》中熊闊海一角,還獲得第17屆最佳男演員獎用一名觀眾的話說:張嘉譯這三個字,就是低調中帶著性感,滄桑中帶著嫵媚。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可能唯一美中不足可能就是他的走路姿勢了。
也不少有人把這個當做一個梗來模仿,但是,當你了解他走路駝背的真相時,你一定會更喜歡這個男人。張嘉譯為了演戲,他跑劇務,當副導演,也演過不少不起眼小角色。他從來不用替身,真槍實彈的打,硬生生的摔,所以受傷也是常事,但是無視身體健康終究是要償還的,他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
「那段時間,每天拍戲的時候,要比別人早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拿熱水從頭開始衝,要把整個背衝開,因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背都是僵硬的,疼得不行。
「這也就是他被別人拿來當做笑柄的走路晃三晃的原因,他不願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釋,也覺得沒那個必要,專心演好戲就完事了。對於演戲,他說過:「想在60歲的時候,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家,也因為病痛的無奈,以後可能會放一放工作,好好養病。這也難怪會出現」打開電視機,全是張嘉譯」這種現象。
踏實,有演技,不說空話,這樣的演員,哪個導演會不想用呢?在現在這個臉好背景好,有點流量就能當演員的演藝圈,不缺帥哥美女,也不缺好演員。缺乏的正是張嘉譯身上這種對藝術界的匠心精神。
現任妻子曾獲24億家產
張嘉譯能成功,離不開家庭妻子的支持,實際上是確實有很大關係,而張嘉譯很少在公眾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
他的前妻沒有人聽過的,前妻杜珺,不只對身體非常好,看起來很優秀。她也是一名演員。後兩人也與許多影視作品的工作,如《澳門的孩子》和《帕米爾醫生》。然後,他們結婚,當時兩個人都並不知名。
後來,他們因為性格不合就離婚了。因為張嘉譯很少提到他的過去,所以,現在很多人會誤以為王海燕是他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妻子。
王海燕是張嘉譯現任妻子,在此之前已經有過一次婚姻,嫁給一個富豪,但豪門生活並未長久就離婚,據說王海燕分到了24億的家產,04年和張嘉譯合作《國家使命》因戲生情,07年結婚並有了一個女兒,王海燕就回歸家庭一心支持張嘉譯的事業。
不得不說王海燕的眼光確實不錯,張嘉譯還是一個潛力股,但有人說張嘉譯娶王海燕完全就為了成名,畢竟妻子手裡有錢有資源,如果當初王海燕沒錢還是二婚,兩人能否走到一起還不一定。但看看婚後12年的時間,張嘉譯和王海燕感情恩愛,把妻子寵成公主,就能說明是真愛。
合約簽了 頭髮剃了
張嘉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據他回憶說:當時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部電影需要招募演員,自己很幸運的就被選上了,在戲中自己擔任一個鄉村教師,也已經簽了合約。
為了貼近劇本這個教師的形象,張嘉譯還把自己的頭髮剃成了板寸,要知道張嘉譯一直喜歡留著一頭的頭髮,但沒想到這樣折騰下來,得到的卻是被換演員的通知。
張嘉譯第一次演戲,就碰了一鼻子的灰。他人生中第一部戲,就這樣結束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張嘉譯就覺得演員這條路充滿艱辛。但這也堅定了他一定要在演員這條路上堅持下去,一定要闖出名堂來,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結語
張嘉譯帶了許多好看的作品給我們 雖然大器晚成,但他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
了解張嘉譯的人再去解讀他的社會步,其實是強直性脊椎炎。
除了勵誌之外,我們會看到經歷過磨難之後的男人,他們變得果敢堅韌,這是男人的至高品質。張嘉譯,就是這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