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簡介個人資料(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吳三桂)

2023-01-20吳三桂

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出身將門,善於騎射。崇禎年間考中武舉,憑藉門蔭,授都督指揮。屢立戰功,累遷寧遠團練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歸降大清,參加山海關大戰,大敗李自成,跟隨清軍入關,受封平西王。此後平定農民起義,攻城略地,頗有功勳。順治十六年(1659年)鎮守雲南,後攻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歷帝並將其處死,晉封親王,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開啟「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登基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同年秋病逝,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其孫吳世璠嗣位。

歷史評估:

《清史稿》:三桂白首舉事,意上方少,諸王諸將帥佐開國者皆物故,變起且恇擾。及聞上從容指揮,軍報迅速,閫外用命,始嘆非所料。制勝於廟堂,豈不然歟?上不欲歸咎建議撤藩諸臣,三桂等奉詔罷鎮,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

清太宗皇太極: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著名清史專家李治亭:在明清之際的大舞台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兵入關而名噪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

軼事典故:

相貌相關

吳三桂堪稱美男子。吳三桂祖籍江蘇高郵,瀰漫著水氣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自己卻是在風霜凜冽的遼東長大。江南的水氣和塞外的長風同時溶進了他的氣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白皙的臉龐上兩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條挺拔的鼻樑十足地挑起了男子漢的英風颯氣。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間那股端凝沉穩之氣,竟如深潭靜水,灩瀲襲人。

古書中是這樣記載的:「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延陵將軍美豐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沈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

年少成名的吳三桂曾在北京短暫逗留。在上流社會的圈子裡,有著傳奇經歷而又風姿俊逸的他幾乎引起了轟動。名公巨卿乃至文人雅士們都以結識他為榮。他兼粗豪與文雅的氣質使名動京師的大詩人吳梅村十分傾倒,為他留下了“白皙通候最少年”一句。郭垣也說:「魁偉俊材人也,自幼在戎馬行中,軍略超眾,髯須長大,乃貴人相也。

甜蜜戀情

有一年,吳三桂隨祖父到蘇州採購綢緞,閒暇時與蘇州好友週仝遊覽太湖。兩人正在茶館品茶,忽見隔岸遊艇上有一位妙齡女子翩翩起舞,歌聲優美動聽,吳三桂不覺怦然心動。他問週仝:“這是何方女子,聲色超群,令人傾倒?”週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陳圓圓,是蘇州藝美戲班子的當紅歌妓,名震江南。”

吳三桂與週仝分別後,心神不定,腦海裡總浮現陳圓圓的身影。他無心經商,常藉故“與同窗好友相會”,實則跟隨藝美班觀看演出,以目睹陳圓圓的芳容。陳圓圓每次出場演出,總看見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使她六神無主。她偷偷觀看這位青年,儀表堂堂,文質彬彬,從他的衣著打扮看來不像普通人家子弟。後來聽老闆說,這青年姓吳,叫吳三桂,是將門子弟。陳圓圓每次演出,只要看見吳三桂,便心不由己地暗送秋波。

一日,陳圓緹妝後回家,忽聽背後人叫,回頭看時卻是吳三桂,她喜出望外,於是放慢了腳步。吳三桂緊走幾步,趕上陳圓圓,約她「春來茶館」敘話。兩人來到茶館就坐,先客套了一番,要了壺茉莉花茶,邊品茶邊聊天,互訴愛慕之情。兩人難分難捨,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吳三桂說:「我一定要把你贖出來,娶你為妻,永不分離。」陳圓圓說:「我出身貧賤,不配當你的妻子,只要你對我好,能在身邊伺候你我就心滿意足了。

衝冠一怒

把對一個女人的爭奪作為吳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是失之片面的。但是,的確觸發了吳三桂的感情。

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購置美妾已成為一種風氣。陳圓圓既是吳三桂以千金之資所購得,而他本人又是擁兵數萬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這一特殊財產受到侵犯之時,在感情上無論如何是不能與之合作的。因此,否認或是忽視陳圓圓被劉宗敏所擄掠這一事件對吳三桂舉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於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決裂使得吳三桂處於腹背受敵的局面。山海關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場惡戰迫在眉睫。山海關之東,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敵強大的清軍。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為圖本身生存之計,吳三桂被迫把目光轉向了雄踞東北的清朝政權。

到底是吳三桂因一個女人投降了清朝,還是李自成、劉宗敏因一個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權,誰自種了更大的悲劇和遺憾,實在一目了然。此前吳三桂多次受清朝勸降卻未同意,而吳三桂因陳圓圓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進關,共殲‘李賊’」。 《平西王吳三桂傳》記載吳三桂在清兵統一全國後對當時決策的回憶:「正值闖賊構亂,召衛神京,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

《圓圓曲》

吳三桂降清後,文人對之諷刺不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吳偉業(梅村)所寫的《圓圓曲》。無可否認,吳偉業能將西施與陳圓圓之際遇融合得絲絲入扣。但最令吳三桂介懷的卻是詩中中段幾句與西施無關,矛頭直指吳三桂的詩句: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據說吳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吳梅村刪改上述幾句,然為吳梅村所拒絕。

三桂測龜

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時,衡州山岳廟有大如銅錢的白龜,據說非常靈。吳三桂選擇吉日,親赴廟宇,在神座前放上天下輿圖,默默看著白龜在輿圖上走到哪裡。白龜緩慢行走,不出長沙、衡州、永州之間,最後經貴州走到雲南。吳三桂再三虔誠祈禱,白龜還是一樣的路徑。吳三桂和他的臣子相顧失色,後來果然應驗。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