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電影《港囧》上映不久,徐嶏做客《易時間》。
在接受主持人易立競採訪時,他說自己曾到網上翻貼,看到有人提問“中國有哪些實力派男演員”,翻遍了一千多條評論,結果也沒翻到自己,心頭一陣落寞。
成為好演員,是「文藝青年」時期徐崢的理想。
一、
徐崢進入演藝圈的時間很早,早期的演藝之路順風順水。
三年級的時候,上海少年宮為兒童劇《考學》挑演員,這部劇共就四個角色:教書先生、長工、老地主、小地主。
頗有地主老財氣質的小徐崢被選上飾演“小地主”,從此他便有了演員夢。
徐崢飾演《考學》“小地主”
中學被選進上海市少年宮戲劇班,在同齡人放學回家趕作業的時候,徐嶏便揣著作業往“蘭心大劇院”跑,趕著跟奚美娟這樣的“國家一級演員”搭戲。
演出結束後,另一位「國家一級演員」何政軍還得踩著自行車送他回家。
高中畢業後報考大學,徐嶏的運氣才結束。
他原本想去北京求學,結果那年「中戲」在上海只招收「新疆班」的學生,想進入「北影」卻倒在初試階段。
最後徐崢沒能跑去北京,反而以專業前十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然而到了大二,他就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遭遇到了人生危機──禿頭。
徐崢談光頭
這件事對他打擊很深,直到2019年已經48歲的徐崢還是會想起這件事,在《星空演講》中他說:
「你們知道20歲掉髮和45歲掉髮的差別嗎?
如果你45歲禿頂,那你仍然是一位優雅的男士,你禿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
但如果你20歲就禿頭,你就是一個鬼鬼祟祟的小人,你做所有的治療都是一個笑話。 ”
是的,那時徐崢就是所有人眼中的笑話。
徐崢《星空演說》
他四處求醫,親朋好友問偏方,試過生薑擦頭,把頭皮搓到發麻通紅,只要坐在他周圍就都是生薑味。
每次他擦生薑水都要被大家圍觀,還有些人在走廊敲臉盆大喊“快來看啊,徐崢又開始治頭髮啦”,把他搞得無地自容。
但儘管如此,徐崢的「地中海」髮型仍沒能改善,於是他覺悟了。
大二那年的聖誕節,徐崢走進學校旁的小理髮店,花了五毛錢剃了個光頭,被迫立志要成為一名「不靠顏值的實力派演員」。
二、
1994年,徐崢從「上戲」畢業,他才意識到禿頭其實對演員來說,是如此微不足道。
“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找你演戲,不管你是不是禿頭。”
無奈之下,他來到「上海話劇中心」當話劇演員,並參演《陪讀夫人》、《商鞅》、《陪讀》等話劇作品。
話劇《股票的顏色》劇照
四年後,26歲徐崢憑藉主演的話劇《股票的顏色》獲得「白玉蘭獎」,這是一個話劇演員在國內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也就是在得獎這年,他自導自演了《擁擠》和《母語》兩部實驗話劇,並且在上海戲劇節上,他一個人在台上表演了四十分鐘動彈不得的狀態。
觀眾不是看懵了就是睡著了,記者也來詢問什麼意思。
徐崢滔滔不絕講述一大堆自己的見解,卻發現記者雙眼逐漸呆滯,滿臉寫滿疑惑。
徐崢在《十三邀》談及當年排的兩個實驗劇對自己的影響
這對於當時剛獲得「白玉蘭獎」的徐崢創作觀造成了巨大衝擊,既然別人都看不懂,那自己搗鼓來搗鼓去又有何意義?
更令徐嶏懷疑自己的,是當時娛樂圈已經奔赴娛樂化大浪潮,「話劇演員」的收入遠不如「電視劇演員」。
比他小兩級的「上戲」師妹李冰冰,在演出熱門電視劇《少年包青天》後,拍一個廣告能賺20萬。而當話劇演員的徐嶇底薪僅1000,演一場話劇,再多拿200。
1998年,徐崢離開生活26年的上海,北上京城深入影視圈。
不幸的是,徐崢演了兩部劇,都沒什麼聲響,直到1999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的導演兼製片人范小天找上門來。
《春光燦爛豬八戒》中的陶虹與徐嶏
《春光燦爛豬八戒》是徐嶏影視事業的轉捩點,原因是這部電視劇將他推向了成功之路,並讓他多了一個身份——影視投資人。
根據《錢經》雜誌報道,該劇拍攝時,由於前期投資人並不看好這部無厘頭的作品,承諾的投資遲遲不肯兌付。
沒有錢,導致劇組沒法拍戲,導演對外發話:“誰給拉來投資,誰就演主角。”
徐嶏看了劇本之後,覺得「豬八戒」這個角色非常適合他,而且這部劇的投資不多,即便收視率慘淡,收回成本的壓力也不大。
於是,他拿著自己之前演話劇的全部積蓄找到導演,把存摺拍在桌子上,“我要演豬八戒,這是我所有的積蓄,夠不夠?”
2000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登陸各大衛視,創下收視紀錄。
製片人範小天揭秘「豬八戒」換血內幕
作為主演的徐嶏一炮而紅,不僅收穫了一份愛情,還分到比片酬多一倍的紅利,據傳連身價都翻了十多倍。
徐崢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新人男演員後,也順著大浪潮,接下了《李衛當官》、《穿越時空的愛戀》等的電視劇。
2004年,當《李衛當官2》遭遇資金難題時,徐嶏再次慷慨解囊,並作為主演和副導演過足了戲癮。
三、
再次改變徐崢的貴人,是同樣在演員之路走得坎坷的「草根演員」王寶強。
2000年,在徐嶏憑藉《春光燦爛豬八戒》走紅時,王寶強才離開少林寺,前往北京做群演。
因為長相不如意,寶強根本接不到戲。為了理想,他不得不低聲下氣跑劇組,為了生計,他時不時要去工地上打工。
熬了兩年,他才從1000多名群演脫穎而出,被導演李楊挑中,出演一部小成本文藝片《盲井》。
《盲井》劇照
然而這部電影的誕生也是歷盡坎坷。
有一回,劇組在一個小煤礦工作完上來後兩小時,煤洞就塌方了,嚇得大家都不敢下去再拍;中途劇組資金斷裂,好多人走了,只有部分工作人員堅持下來,其中就有王寶強。
更悲劇的是這部電影拍完後,連院線都沒上就被禁掉。
幸好蒼天有眼,《盲井》獲得了柏林與法國影展和「金馬獎」的好評,給了不少重磅獎。
不滿20歲的王寶強同學,也因為出彩的配角,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新人」,陳凱歌、賈樟柯和馮小剛等大導演都搶著找他拍片。
最後是馮小剛捷足先登,合作拍了部《天下無賊》,飾演民工「傻根」的王寶強就此在電影圈走紅,比徐崢這種奮鬥多年的老江湖還要吃香。
徐崢在《十三邀》再次提及王寶強
王寶強的走紅對徐崢的刺激很大,直到現在他還跟媒體聊這事兒。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2006年,徐嶇與老婆陶虹共用的工作信箱裡看到了一個叫《瘋狂的石頭》的劇本,原本是邀請陶虹客串劇中男三號「道哥」的女朋友,徐崢直接截胡,自薦參演。
並對導演寧浩說:“本子這麼好,不給錢我也來。”
拍攝這部戲時,徐崢與導演寧浩、「黑皮」黃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瘋狂的石頭》裡,徐嶏飾演的商人馮董
《瘋狂的石頭》上映後,以小博大成功,以350萬的製作成本取得2350萬票房,導演寧浩一夕成名。徐崢憑藉在片中飾演利欲薰心的地產黑商“馮董”一角,拿下“百花獎男配”,也再度被電影圈想起。
同年下半年,徐崢接拍了《愛情呼叫轉移》,這是他首次在電影獨挑大樑,跟范冰冰、瞿穎、伊能靜、寧靜、黃聖依等一大票當紅女星搭戲。
該電影有兩個編劇,一個叫劉儀偉,一個叫束煥。束煥就是後來寫《泰囧》的編劇。
在拍攝《愛情呼叫轉移》時,徐嶏多次臨場改劇本,還給導演張建亞出各種主意,例如運鏡、音效等等。
電影《夜店》角色海報
2009年,楊慶導演要自拍自導小成本戲劇電影《夜·店》,徐嶏為了支持他,不僅自降片酬,還一年沒接戲。
楊慶導演對徐嶏很感激,兩人也成為知己好友。
2010年,徐崢與王寶強史詩性會面,兩人合作拍了《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曝料:葉偉民吃乾飯 徐崢是真導演
《人在囧途》的班底是香港的葉偉民和文雋,他們想討好內地的平民觀眾,但又搞不明白內地的笑點。有圈內人探班,看到的都是徐嶏在片場給王寶強、黃小蕾等演員說戲。
2010年6月電影《人在囧途》上映,以小博大成功,700萬製作成本票房達到3763.5萬。
電影火了後,徐崢有了自導自演的想法,於是想拍個續集《人在囧城》,並找來了去年拍《夜·店》的認識楊慶導演。
但劇本大綱都弄完,版權方面卻出了問題。
雙方一度僵持不下,直到「小明奔騰」的董事長李明橫插一腳,許諾會搞定版權問題。然而搞了好幾個月,都毫無進展,導演楊慶耗不過去,提議換個故事到泰國拍。
但故事一改,「小明奔騰」又不願意再提供支持了。
楊慶實在是無奈,把所找到的資料打包發給徐崢,並為電影取了一個名字叫《泰囧》,便功成身退。
《泰囧》海報
隨後徐嶏又找來在《愛情呼叫轉移》認識的兩位編劇,束煥與劉儀偉幫忙。
束煥幫徐嶏搞來《泰囧》的劇本,劉儀偉則幫他牽線找來剛上市的「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並透過協商得到3000萬的投資。
2012年5月,徐崢與陶虹聯合徐崢、陶虹、劉瑞芳共同創立「真樂道文化」,並投資了《泰囧》。
2012年12月,《泰囧》上映後取得12.6億票房,「光線」賺了一大筆錢,第一次拍電影的徐嶏成為內地首位破10億票房的導演,一時間風光無兩。
沒多久,《人在囧途》版權方「華旗影視」就把《泰囧》告上公堂,說他們誤導行銷,借用了《人在囧途》名氣。
《泰囧》侵權案落幕 徐崢與光線被判賠500萬
最後徐崢及5家出品方「光線傳媒」、「真樂道」等被判向《人在囧途》版權方「華旗影視」賠款500萬元。
然而這麼點錢,對徐嶏來說在意嗎?
真正讓他在意的,是《泰囧》淨賺4個億,他身兼導演、主演、編劇、監製等職位,只拿到4000萬分紅。
四、
《泰囧》成功後,向徐崢拋出橄欖枝的人太多了,其中最大牌自然是得到「文化中國」的董老闆賞識。
《歡喜傳媒》高層
2015年5月,董老闆帶著徐崢與寧浩認購了香港一家名為「21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三大股東。
不久後,「21控股」的高層陸續退出,公司也更名為「歡喜傳媒」。
隨後徐嶏照《泰囧》的模式再複製一個《港囧》出來,但這次他學聰明了,第一的投資方必須是自己的「真樂道」,佔47.5%的利潤。
更絕的是,在電影上映前,他又將這個利潤以1.5億的保底價賣給「歡喜傳媒」。
這波操作叫什麼?叫「左手倒右手」。
當然可不只這麼簡單,拿到1.5億保底價後再添幾千萬,填上先前董老闆帶他認購「21控股」的錢。而這當《港囧》大賣之後,「歡喜傳媒」的股價就會暴漲,徐崢的股權又變成錢了。
《港囧》累計16億 “囧”字電影紮堆立項
2015年9月,《港囧》上映後最終取得16億票房。
之後,徐崢與寧浩開始編織以他們為核心的圈子,目標都是瞄向圈內的新人導演,只是用的方法不同。
徐崢喜歡跟新人導演合作。無論是《瘋狂的石頭》的寧浩、《摩登時代》的邵曉黎、杜鵬,《催眠大師》的陳正道,《超時空同居》的蘇倫,《幕後玩家》的任鵬遠,還是當年《瘋狂的石頭》的寧浩,《命運呼叫轉移》的劉儀偉,全都是還沒成名的新人導演。
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
寧浩的方法簡單粗暴,把他們聚在一起,於是有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畫」。
該計畫在2016年9月正式對外宣告啟動,首期就簽下十三位新導演,制定了共48部電影的片單。
而首位簽約該計畫的導演,便是文牧野導演。
寧浩的這個“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還無意間促成徐崢演員生涯的完美。
2018年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上線,由於口碑炸裂,收割30.7億票房。
《我不是藥神》參與公司
電影的導演是文牧野,監製是寧浩與徐崢,第一投資方是寧浩的「壞猴子影業」,第二投資方是寧浩與徐崢有股份的「歡喜傳媒」,剩下的還有徐嶇的「真樂道」,以及一家「花滿山影視」。
韓家女是《我不是藥神》編劇之一
「花滿山影視」有三大股東,其中一位叫韓家女,她是《我不是藥神》的第一編劇,同時也是原「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爺」女兒。
韓三爺在2006年,擔任過寧浩處女作《瘋狂的石頭》製作人,更重要的是每部電影都要「中影集團」審核才能發行。
這關係網,就問你服不服?
徐崢獲得“金馬影帝”
一心想做個好演員的徐嶏,憑藉《我不是藥神》獲得一樽“金馬影帝”,以及被廣大群眾的“封神”讚譽。
只用短短的4年時間,徐崢透過與董老闆合作,完全了資本的積累,再透過與寧浩的革命友誼,完成演員生涯的高光時刻。
金錢、口碑、榮譽......盡收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