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傳奇一生之夫與子

2024-12-14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為“天降貴人),13歲嫁於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妃,30歲丈夫皇太極去世,兒子福臨即位稱順治帝,教育、輔佐兒子;孝莊文皇后49歲時,兒子順治帝福臨去世,孫子玄燁即位,又培養輔佐年幼的兒孫。孝莊文皇后一生嘔心瀝血,樸素節儉,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歷經三朝,是清初有名的女政治家,於1688年去世,享年75歲。

丈夫皇太極突然去世,生前未留下任何遺詔,在多爾袞與豪格皇位之爭愈演愈烈的時候,皇太極年僅6歲的九子福臨臨危受命,脫穎而出,登上皇位,史稱:順治帝。順治帝前期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行使權利進行輔政,在順治帝13歲的時候,攝政王多爾袞外出狩獵意外墜馬而死,13歲的順治提前親政,開啟了自己短暫而具有戲劇性的皇帝生涯。

孝莊文皇后孝莊太后與幼年康熙

一、水深火熱的母子關係

順治帝即位初期,多爾袞選定蒙古族女孩兒吳克善(孝莊文皇后的哥哥)女兒為順治的皇后,這一門親事,完全由多爾袞做主,順治只是作為一個聽天由命的執行者, 皇帝的很多婚姻都具有政治色彩(為了聯繫處理好周邊各國、各部落、朝中重臣的關係,穩定國家統一和朝局,往往採用聯姻方式,促進彼此關係)。 對於這位蒙古族妹妹,順治打心底不喜歡,親政之後數次想廢後另立,孝莊以皇后並無失德數次阻攔,這成為個性獨立,不願受人擺佈的順治帝和母親孝莊的衝突點;順治十年孝莊拗不過年輕氣盛的順治,選擇了妥協,同意了順治帝的廢黜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此舉引起了朝臣的一致反對。福臨批示:“朕納後以來,緣意志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後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以此來反駁諸位大臣,形式不可改,諸臣被迫接受。之後於1654年,順治帝迎娶另一位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女孩為後,可是順治對這位蒙古族女孩也並未產生好感。但年幼夫妻的感情不和,不能作為廢後理由,況且這第二位蒙古族皇后也並無大錯,接二連三的無端廢後勢必引起蒙古部落的不滿,而且這位皇后圓通處事,有太后呵護,沒有被廢掉。

相反,順治對董鄂妃情有獨鍾,雖然目前對董鄂妃的身份一直存在爭議,但普遍認為她是滿族大臣鄂碩之女。 董鄂氏天資聰慧,好讀史書,精通書法,有一種獨特的風韻溫柔且善解人意的嫻靜氣質美,而且悟性極高。 這些品質在當時的蒙古族女孩兒中與眾不同,脫穎而出;這些特點使得她給予順治不一樣的感覺,格外受寵。自古皇帝專寵一人,必定引起后宮爭寵,以及大臣不滿,引起朝局動盪,所以順治帝對董鄂妃的獨寵引起太后孝莊和后宮佳麗,以及諸臣的反對之聲。這也是孝莊太后與順治母子第二次直接衝突。

歷史記載,自從董鄂妃進宮之後,順治皇帝獨寵一人,數次破例卓升董鄂的後宮位次,在董鄂為順治生下皇四子之後,順治帝對她的恩寵無以復加。順治帝對於董鄂妃的愛,愛屋及烏到小皇子身上。可惜老天不遂人願,皇子未過百日早夭,董鄂妃深受打擊,本來弱不禁風的身體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年僅22歲,這一年是順治十七年。董鄂的去世,順治帝福臨甚至把這一切統統歸集到太后身上,連太后病倒,也不去問候一聲。在接連失去兩位摯愛之人之後,本來好佛的順治帝已無心專政,了卻生前身後事,順治十八年正月,像往常一樣專研佛事的順治帝回宮當晚染上天花,高燒不退,對人世間的生無可戀,讓這位年輕的君主沒有了戰神病魔的信心,他自知不久於人世,召集大臣,下詔傳位於皇三子玄燁,毫無留戀的離開人世,去追求他一生中的摯愛去了,年僅24歲,這一年是順治十八年,董鄂妃故去的第二年。

孝莊文皇后順治與董鄂妃

福臨一生富有四海,胸懷大志、敢作敢為、突出冒進,這些性格特徵也造成與母親孝莊太后的關係不太融洽,孝莊太后對於順治帝的數次勸阻都是基於政治和朝局角度,而年輕氣盛的福臨只想做自己的事;母子倆關係一度到了水火不容的時候。其原因無非以下幾個觀點:

1.兩位蒙古女孩兒皇后之位的廢立引起母子的衝突。

2.順治帝福臨專寵董鄂妃對於其他妃嬪的忽略,母子觀點不同,福臨也不願意順從母意。

3、外界及宮中流傳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關係流言,讓順治帝背負壓力,卻又無計可施。

歸根究底,順治帝福臨與母親孝莊的衝突點,是性格個性鮮明獨立的福臨與他一國之君身份所必須具備沉穩剛毅、韜光養晦特徵的衝突;順治帝福臨想做自己的事,想愛喜歡的人,但他的身分不允許,他的身分要求他必須按部就班,收斂鋒芒,依照祖先制度和家法去處理事情和活著,但他內心不願意,要去反抗,反抗她的母親、他的臣子,反抗這個制度和規矩,可他忘了他只是一個國家未定、邊疆未穩的君主,他是個沒有自己核心力量和團體的獨行者,他反抗,必定遍體鱗傷。

二、平淡的夫妻關係。

孝莊太后13歲嫁於皇太極,到30歲皇太極去世,在這17年的後宮生涯中,她不是最符合皇太極心意,最得寵的一個(孝莊的姐姐海蘭珠生前最為得皇太極恩寵),她能夠位於後宮五妃之位,或多或少是由於她背後強大的蒙古背景。

她不能身分尊貴,因為有她的姑姑哲哲佔據皇后之位。她也不能讓丈夫皇太極心繫一生,因為她的姊姊海蘭珠獨享專寵,無人能比,海蘭珠誕下皇八子,皇太極甚至為此事大赦天下,這些待遇是其他皇太極皇子從未有過的,松錦會戰之緊要關頭,皇太極聽聞海蘭珠身體有疾,徹夜駕馬狂奔。這些待遇皇太極其他妃嬪沒有,孝莊也沒有。

歷史記載皇太極在位時,後宮冊封五妃,皇后哲哲居首位,東西宮大福晉有海蘭珠和娜木鐘佔據,次東宮為淑妃:巴特瑪·璪,次西宮為孝莊,居第五位。

皇太極對於孝莊的寵愛不算太多,對於孝莊,皇太極只是一個男人,一個丈夫的稱呼,在她75年傳奇的生命中,她的丈夫皇太極只佔據了1/5的時間,她一生最重要的男人是她的兒子福臨和孫子玄燁,也許兒子福臨傷她太深,但孝莊也從未忘記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身份,一心教育輔導所以玄燁的學業、品德以及為君之道。孝莊晚年患病不起,孫子玄燁每次下朝親自探望,玄燁對祖母的尊敬與敬愛,彌補了晚年孝莊對兒子的思念和母子之間的隔閡。

孝莊文皇后孝莊太后

孝莊與皇太極只是皇室家族之中普通的夫妻關係,兩人因為政治聯姻走到一起,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冠以夫妻的身份完成了各自妻與夫的政治使命。

公元1688年,七十五歲的高壽孝莊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孫子康熙(玄燁)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可以看得出,這個傳奇的女人,到死都在思念著順治與康熙這對父子,沒有想著與皇太極的生則同床,死亦同穴。

孝莊一生嘔心瀝血,悉心培育兩位帝王。在深宮之中,他秉承感情大於國家的原則,不以感情用事,處處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著想,專權卻不弄權、不濫用權力,使清王朝實現了清初入關到康乾盛世的平穩過渡,無愧於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莊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