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2}
文 | 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北辰
十點讀書原創
在北宋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宰相詞人」。
他5歲時,便熟讀經史,下筆成章;
14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
18歲,任光祿寺丞;
此後,更是一路開掛,最後官拜宰相,富貴一生。
這個人,就是晏殊,那個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風流才子。
人在官場,身居高位,晏殊雖然表面上風光無限,其實卻高處不勝寒。
也正因如此,他才有了不同的面貌:
對待上級,隱智藏鋒;
對待朋友,自在灑脫;
對待家人,情深不移。
第一張臉:對上位者,隱智藏鋒
《菜根譚》說:“藏巧於拙,用晦而明。”
也許從走進官場的那一天,晏殊便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且還做得恰到好處。
在早年,晏殊曾被皇帝選為太子伴讀。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恩旨,晏殊曾在心裡揣測了無數遍。
誠然,他才華過人,但汴京並不缺乏俊傑,皇帝為何偏偏選自己?
這讓一向與世無爭的晏殊,擔心了好長一段時間。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皇帝聽說館閣大臣們都熱衷於遊樂宴飲,唯獨他晏殊閉門讀書,所以才破格提拔了他一下。
當皇帝問他,為何不與眾人一同遊樂飲宴時,晏殊誠懇地對皇帝說:
“臣並非不愛宴遊集會,只是因為沒錢揮霍。臣若有財力,也一定和他們同去了。”
就是這樣笨拙直白的一句話,既回答了皇帝的問題,也沒有得罪那些遊樂飲宴的同僚。
愚昧之人,總把智慧放在嘴裡,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本事;而真正的智者,往往懂得把智慧放在心裡。
晏殊曾在《解厄鑑》中寫道:“鋒者,厄之厲也。厄欲減,才莫顯。”
處世的最大智慧在於“隱與匿”,含蓄不露,才最有力量。
幹興元年,宋真宗病逝,留下他的皇后劉氏和太子趙禎。
由於新皇年幼,劉太后便開始垂簾聽政,朝堂也因此分成了兩派:寇準等人嚴辭反對太后聽政,要求還政於皇帝;而宰相丁謂一派則想趁機獨攬朝政。
一邊是權力熏天的劉太后,一邊是大義所在的新皇帝,就在朝臣紛紛站隊時,晏殊卻選擇了「裝透明」。
或許他有自己的考量,或許他始終抱著明哲保身的態度,總之,他兩不相幫,始終不肯趟這渾水。
只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晏殊雖然選擇沉默,但朝堂風雲還是將他捲了進來。
迫不得已之下,他只能硬著頭皮向朝廷提出一個「中庸」的建議:
所有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都需隔簾報告,如此一來,既避免太后任人唯親,也避免大臣蠱惑聖上。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有人批評他圓滑世故,有人不忿他清閒無為,有人說他一身媚骨。
但他們不知道,這正是晏殊的處世之道,也是他的本事。
晏殊周旋官場多年不倒,靠的就是這「隱智藏鋒」的本領。
藏鋒,是功成不居的謙遜,是踏實守拙的內斂,更是修身養性的境界。
鋒芒畢露,只能享受片刻的“綻放”,隱智藏鋒,才可獲得永恆的榮光。
第二張臉孔:對待朋友,自在灑脫
在朝堂之上,晏殊是一位「隱智藏鋒,明哲保身」的沉穩宰相;
而在生活中,他卻是個自在灑脫的風流才士。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這一世不過是一片荒野。」
晏殊真正的朋友不多,一來是他常年身居高位,難以深交;二來,他為人自矜清高,難免讓人不喜。
但有兩人稱得上是他的至交:王琪與張亢。
對待官場上的同僚,晏殊圓滑有禮,冷眼相看;而對於這兩位至交好友,晏殊卻拿真心真情相待。
王琪,是晏殊相見恨晚的詩友。
有一年暮春,他們二人於湖邊對坐,晏殊忍不住感慨說:“每得句或彌年不能對,即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對。”
誰知王琪朗聲而笑:“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聯句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晏殊不由得大喜過望,心中也生出了敬佩之情。
從這以後,他和王琪的關係日益密切,不僅常常在一起賦詩飲酒,甚至還舉薦他出任館職,真心助其進入仕途。
而作為晏殊的另一個摯友,張亢雖文采不顯,但豪放有餘。
三人常結伴而遊,鼓瑟吹笙。
一日宴飲,酒過三巡之後,王琪忽然指著張亢說道:「張亢觸牆成八字。」意思是八字形似牛角,王琪這是取笑他體壯如牛。
張亢笑著回道:「王琪望月叫三聲。」猿啼三聲淚沾裳,王琪體瘦,偏又伶俐,可不就像一隻猿猴?
席間賓客聞言大笑,紛紛誇讚兩人口才了得,晏殊更是笑得前仰後翻。
也許,這是晏殊人生中最快樂晏意的時光了。
這樣的歡樂時光,就像青綠的苔蘚,在暗無天日的老房子裡一寸一寸地爬著,讓晦暗的地方生出了顏色。
還有一次,三人同去漂流,晏殊負責掌舵,其餘兩人撐竹篙。
過了一會兒,當船行到橋底下時,突然撞到了石柱,整隻船都橫了過來。
張亢還在奮力地撐著篙,王琪則笑著嚷道:“晏公掌舵的方向不對啊!”
其實晏殊並不懂划船,聽了王琪的話,自己也忍不住捧腹大笑,全然沒有了宰相的威嚴。
烈日當空,風暖水清,三個人看起來都有些狼狽。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活脫脫像三個孩子。
他們的友情,像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以真性情為之注入養料,漸漸枝葉繁茂起來。
俗話說得好:“人生得遇一知己,足矣。”
與知心朋友相伴,就如同進入到一個寬敞的自由空間。
在那裡,你可以卸掉成熟的面具,不必偽裝,隨心所欲地歡笑打鬧;
你可以傾訴光環背後的孤獨,無需隱瞞,無所顧忌地舔舐自己的傷口。
真正的朋友,是你快樂時去分享的人,更是你苦痛時去尋找的人;是你高升時真心喜悅的人,更是你在低潮時陪伴你度過寂寞寒冷的人。
友情,彷彿你生命中的血液,溫暖著你的心。
第三張臉孔:對待家人,情深不移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與世間傷情的男子一樣,晏殊一生也飽嘗感情之苦。
他一生有三位妻子:李氏,孟氏,與王氏。
晏殊與李氏是少年夫妻,私下曾將李氏比喻為卓文君,因為李氏才貌俱佳,如花解語。
夫妻兩人本是琴瑟和鳴的一對如花美眷,但不想李氏在最美麗、最年輕的時候病故了。
更教人難過的是,不出兩年,晏殊的父母也相繼過世。
死亡奪去了晏殊擁有的溫情,他曾醉酒痛苦過,也抱怨傷懷過,但也開始學著接受人生中的每一個安排。
在接連的失去下,他懂得了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八年以後,晏殊迎娶了第二任夫人孟氏。
孟氏嫁入晏府時,他落筆寫下「青鬢玉顏長似舊」的詩句,希望這位夫人韶華永駐,字裡行間透露出幾分對當下歡愉時光的珍愛。
如果李氏是他生命裡最初的驚艷與心動,那麼孟氏就是餘生裡一飯一蔬的溫暖與陪伴。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過了幾年,孟氏也因病過世了。
失去愛人的痛苦就像剜去心頭血肉,在我們的生命裡空出一個巨大的傷口,即便痊癒,也會留下猙獰的疤痕。
而這樣的痛苦,晏殊竟經歷了兩次!
他漸漸明白,人與人的相遇和陪伴都只是一段路,總有個岔路口會分道揚鑣。
人生旅途中,總有人不斷地走來,有人不斷地離去。
當新的名字變成老的名字,當老的名字漸漸模糊,又是一個故事的結束和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晏殊的第三位妻子王氏,與之前兩位迥然不同。
她生性好妒,性情嬌縱,而且對晏殊身邊能歌善舞的侍妾,也頗有微詞。
但她的感情,卻也如她的性情一般直白。
她見證了晏殊的輝煌,也經歷了晏殊的低谷,她和晏殊從朱顏變白髮,始終不離不棄。
晏殊曾在《訴衷情》中透露過他的晚年生活,其中一句寫到:“車載酒,解貂貰,盡繁華。”
他是滿意而知足的。
他同樣珍愛著王氏,給了她足夠的尊重與禮遇;而王氏也如一抔泥土,滋潤著整個晏家。
這些情意經時光沉澱,顯得彌足珍貴。
「滿目青山空念遠,不如惜取眼前人」。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相遇和錯開中明白:身邊的人只能陪著自己走過或近或遠的路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
所以與其悲傷於未來注定的消逝,不如珍惜現在的時光,享受當下的幸福。
每個人都會有幾張不同的臉孔,但無論你有多少張臉孔,這些臉孔之下的心卻是惟一的。
在朝堂上,晏殊用「隱智藏鋒」的方式,成為位高權重的宰相,成就了自己富貴通達的一生。
而離開爾虞我詐的朝堂,回歸普通生活時,他又變成了那個真情真性的風流才子。
三張臉,一顆真心。
這成為他身上獨特的氣韻,也構成了他一生中最美麗的風景。
長按辨識二維碼 ,加入「十點讀書會員」
取得一整年的超值課程禮包!
背景音樂 | 《桃花渡》《漢宮秋月》
圖片來源 | 《清平樂》劇照
-作者-
不雨亦瀟瀟,十點讀書簽約作者。書劇俠隱,魔魚錦鯉。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覆「轉載」。
北辰,心理專家,央廣著名主播,主持20年心理情緒熱線,溫暖解惑,一語中的。公眾號:北辰在找你。抖音號:bczzn。新書《你要活成一束光》當網熱賣中。演講,個人心理諮商微信:16601113347。歡迎下載十點讀書App,搜尋「北辰」追蹤主播十點號,收聽北辰為你朗讀的專屬美文。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加入十點讀書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