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人,唐代名臣、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與柳公權並稱「顏柳」。顏真卿的一生,是壯麗的一生。他出身貧困,後中進士,為人剛正不阿,為姦相楊國忠所不容。安史之亂時,顏獨守望平原郡,他首舉義旗,被推為十七郡盟主,抵抗叛軍。平亂後,顏真卿入京,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後顏真卿奉旨到叛軍李希烈行營進行安撫,正氣凜然,勸其歸順,被叛軍殺害,屈死賊手,享年76歲。一代名臣就些殞命。而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蹟,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
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的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格,稱為「顏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論:“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像,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顏真卿的楷書,不求小處巧妙,字形寬綽豐滿,內涵雄偉、秀麗、橫畫勁瘦,左右豎畫略向內彎成環抱之勢,撇捺粗壯,與橫畫形成鮮明的對比,起收有隸書的蠶頭燕尾之摯,佈局茂密凝重,筆飽墨滿,完全突破了初唐楷書的規範,而暗合古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把唐楷推上藝術的頂峰。同時顏真卿把雄偉豪壯的氣勢融入楷書,又極其貼合時代風格。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8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碑》、《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莊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