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簡介及作品(沈括的官宦生涯是什麼樣的?著作有哪些?他總結了什麼認識論?)

2023-01-17沈括

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杭州錢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傑出科學家,在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歷史考古、音樂、美術、工程技術等許多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他還是一位進步的政治家。

沈括

他晚年寫的《夢溪筆談》一書,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JosephNeedham)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他出生在一個中下階層官吏的家庭。那時江南的社會經濟已相當繁榮。生產工具先進、生產水準較高,人口也大幅增加,科學技術空前發展。他的父親、母親以及周圍的親屬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其中的一些親屬還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詩人和科學家(週生春《沈括親屬考》)。

沈括

少年時代,沈括受過母親教育。他跟隨父母赴任於泉州(今福建泉州市)、簡州平泉縣(今四川簡陽)、潤州(今江蘇鎮江市)、江寧(今江蘇南京市)和今天的蘇州、杭州等地。他也曾在當時的首都今河南開封居住過幾年。

從22歲做江蘇沭陽縣主簿(縣令助手)起,沈括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官宦生涯。這時他曾對當時的《圖經》進行實地考訂,修改了其中與實際不符的地方。又研究了古代弩機。此後,他曾任過東海(今江蘇東海)、寧國(今安徽寧國)、宛丘(今河南淮陽)等地的縣令。

西元1063年沈括在蘇州參加科舉考試,名列前茅,中進士第。西元1066年被召到京師(開封)參加皇家圖書館做圖書的編校工作。並非主管朝廷天文、曆法的科學研究機構。西元1073年沈括奉命到兩浙(江西、浙江)等地設計水利工程。西元1074年又主持製造兵器。西元1075年他以「國信差」到當時遼朝的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進行外交活動。

沈括

西元1081~1082年他主持軍務到前方與西夏作戰。因他人之過,以指揮失誤罪貶官,後即遷住隨州(湖北隨縣)。西元1085年移居浙江嘉興。西元1087年完成了歷時12年、五易其稿的《守令圖》(天下州縣圖)計20幅。

西元1088年移居潤州(江蘇鎮江​​市)夢溪園,著《良方》、《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忘懷錄》等35種著作(張家駒:《沈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沈括受家庭和時代薰陶,接受儒家正統派孟子的思想,對「仁政」極為推崇。

為推行“仁政”,在實踐上他主持疏浚殲水,使7000多公頃土地得到灌溉。又力排眾議,主張修復安徽蕪湖的「萬春圩」水利工程。西元1072年主持疏浚汴水道。他的自然觀又受到道家的影響,喜歡觀察與研究一些奇特的自然現象,並探本源力圖弄清楚其中的道理。

沈括

他自幼開始,輾轉旅居祖國各地。長期的旅行生活,大大豐富了他的實際知識。他所到之處,為了弄清楚科學技術問題,向一切有實際知識的人,其中包括工人、農民、藥師,“百工”、“野老”,虛心、誠懇地求教。他隨時留心觀察與總結民間各行各業的科學技術成就。開創了透過觀察和實驗來認識自然現象與規律的途徑。

他自己總結認識論說:「目睹其驗,始著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