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遊本昌:52歲演主角,73歲賠光家產,人生遠比劇本精彩

2023-05-21遊本昌

52歲演主角,73歲賠光家產,被斷言活不過13歲的遊本昌,人生遠比劇本更精彩

遊本昌

2010年,77歲的遊本昌做客郭德綱主持的訪談節目《今夜有戲》。

郭德綱打心底敬重眼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也收起一貫的葷素不忌和嬉皮笑臉,展現出難得一見的穩重和對遊本昌的敬重來。

由於遊本昌演繹的濟公深入人心,郭德綱也忍不住向遊本昌討教:有一天我要演濟公您得教教給我了,我得跟您學學,我這不像啊,哪有濟公胖成這樣的啊,是吧?

遊本昌

聽到郭德綱詢問,遊本昌一下子樂了,他笑呵呵地告訴郭德綱,其實在自己出演濟公之前,有個名叫尤光照的演員已經扮演過了,哎,就是這麼胖,所以我說呀,菩薩是無相的。

遊本昌出演的濟公太過深入人心,一時之間竟讓人分不清這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

遊本昌

幼年被斷言活不過13歲,遊本昌6歲結佛緣

1933年9月,遊本昌出生在江蘇泰州的一戶人家,家中孩童七人,卻只有遊本昌一個男孩。

既是幼子又是獨子,遊本昌自小就集父母和姐姐的愛護於一身,然而被家人捧在手心裡的遊本昌體質孱弱,時不時就會成一場大病。

遊本昌

有僧人雲遊時看到年幼的遊本昌,便斷言依著遊本昌如今的造化活不過13歲,但他與佛有緣,若是皈依佛門便可逃過一劫。

在遊本昌6歲這年,他被父母帶到上海法藏寺拜師,得法號乘培。

說來也巧,自從遊本昌拜師之後,他的身體狀況也逐漸好了起來,不再那麼容易生病。

也正是從這時起,遊本昌與佛家的緣分就已經埋下了。

遊本昌

遁入佛門的遊本昌不需要整日在寺廟燒香念佛,他依舊可以外出上學、正常生活。

他的二姐特別喜歡文藝,每逢有什麼演出或電影,總會帶著年幼的遊本昌去看。

要說遊本昌最喜歡看的,還要屬卓別林精彩絕倫的啞劇表演,或許正是從看到卓別林的電影開始,啞劇這一表演形式便在遊本昌的心裡生根發芽了。

遊本昌

除了看表演和電影,遊本昌也喜歡跟著父母去聽戲。

每逢這個時候,遊本昌總是乖乖地坐在台下,看著舞台上演員千姿百態的變化。

如果只是聽也就罷了,遊本昌還特別擅長模仿。

他學著舞台上濟公的言行舉止表演給父母看,也對演戲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遊本昌

此後每逢節慶活動,舞台上必定有遊本昌的一席之地。

1948年9月,眼看著15歲的遊本昌平安渡過了13歲的坎兒,他的父母便做主讓兒子還了俗。

演藝界摸摸爬滾打30載,演濟公龍套生涯至此完

遊本昌

還俗後,遊本昌更是一心撲在了表演上,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演出比賽摘得獎項,精彩的表演也讓文工團注意到他想讓他加入。

但遊本昌彼時才剛上高二,他覺得自己應該完成學業再去考慮工作。

優秀的人才值得等待,1951年遊本昌剛畢業就無縫銜接到文工團裡去了。

遊本昌

在文工團才剛待了一年,遊本昌就被保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全面系統的學習表演相關的知識。

等到遊本昌學業有成,他被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成為了演員。

遊本昌本以為自己終於有機會大展拳腳了,卻不料所謂的機會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

遊本昌

他雖然專業能力很強,但最初接到的角色都是沒有什麼含金量的小人物。

如果說遊本昌夠通曉人情世故,那麼他在話劇院也不會始終默默無聞,但他偏偏不爭不搶不主動,所以與他同時期的許多同事都已發跡,唯有他還在龍套的角色裡深潛。

遊本昌

雖然沒有大角色來磨練演技,但遊本昌會利用業餘時間接演出和輔導,沒一天的時間也被他安排得滿滿噹噹。

為了演好話劇《大雷雨》中的農奴,他將19個譯本熟讀數遍;為了給觀眾展示精彩的魔術,他餓著肚子暈倒在台上……每一個角色,他都在用心塑造。

其實遊本昌小時候看得最多的是卓別林的默劇,這次飾演農奴,也讓遊本昌更加痴迷啞劇了。

遊本昌

令遊本昌沒想到的是,被自己當成興趣愛好的默劇,居然也能得到別人的賞識。春晚導演黃一鶴在無意間看到了他的默劇表演,便力邀他登上春晚舞台。

遊本昌也沒讓黃一鶴失望,他在舞台上表演的啞劇《淋浴》動作到位、姿態傳神,也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全部的目光。

遊本昌

雖說當年春晚觀眾討論聲最大的表演是陳佩斯的《吃麵條》,但《濟公》的導演張戈卻一眼相中了他。

在張戈找遊本昌出演濟公之前,他已經在演藝界摸爬滾打了30個年頭,他也已經連續出演了79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

接到家裡妻子的電話,遊本昌高興壞了,但他卻並沒有馬上接下《濟公》這麼好的本子,而是讓妻子轉告對方自己需要考慮考慮。

遊本昌

難得能夠碰上這樣一個大男主角劇本,遊本昌為何沒有一口答應呢?

原來這之間還有一個大誤會。

在遊本昌接到電話之前,他剛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自己的徒弟嚴順開也要出演濟公。

遊本昌也不屑跟徒弟搶角色,這才沒有一口答應導演張戈的請求。

遊本昌

其實嚴順開要出演濟公不假,只不過嚴順開出演的濟公與遊本昌出演的濟公不是由同一家公司打造,遊本昌的濟公是由上海、杭州兩家電視台合力打造,而嚴順開的濟公是由省台打造,兩者之間互不纏攪。

在單位和劇組勸說下,遊本昌決定試一試這個角色,他從大連拍完戲就坐上了去《濟公》劇組試戲的車。

遊本昌

雖然導演張戈一錘定音敲定遊本昌出演濟公,但還是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有人表示遊本昌不像喜劇演員,他出演的效果一定不會很好。

遊本昌不善於為自己辯解,但他也暗下決定一定要演好這個角色,自己一定要用實力來證明給他們看。

演濟公吃苦多磨難,成經典傳世人人頌

遊本昌

為了演好濟公這個角色,遊本昌每天只睡四小時,清醒的時候滿腦子都在構思劇中的人物關係。

其實最初開始拍攝的時候遊本昌一直找不準濟公那種似醉非醉的感覺,直到有一次他在片場補覺,朦朧間聽到導演喊話開拍了,他趿拉著鞋一路小跑,「腳踩棉花、風擺荷葉」的感覺就神奇的找到了。

遊本昌

除了人物在語言形態上的特點,遊本昌還十分注意細節,濟公人送外號濟顛和尚,他的所屬物必然不會像新的那樣鮮亮。

他把劇組的戲服拿回家做舊,手中的搖扇也用鋼絲劃到開叉,就這樣,一個「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濟公形象就被遊本昌鮮活靈動的勾勒了出來。

遊本昌

遊本昌不僅在人物形像上下苦工,在影視化拍攝時也總是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還記得劇中有一場戲是濟公在饅頭上抓出了五個黑黢鵬的手指印,老闆眼見賣不出門就將饅頭丟給他。

劇本原本定的是濟公從小販那裡白吃了一個饅頭,但遊本昌卻覺得這種吃白食的設定不符合濟公的形象,他俏皮的再走了兩步之後仍回銅板,既生動有趣也不會帶壞小孩子,可謂是寓教於樂。

遊本昌

不過你若是以為濟公這麼好拍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遊本昌面臨的考驗不僅是調整道具這麼簡單。

還記得被北京電影學院納入表演教材的那段吃肉戲份嗎?

其實遊本昌拍攝這段戲時並不像觀眾想像的那麼幸福,因為他手中的那塊手肘已經變質了。

遊本昌

那是劇組頭天拍攝完成在山腳下買的肉,第二天一開工就被帶到拍攝場地,但這場戲卻在太陽西沉的時候才開始拍攝,夏日炎炎,肘子早已放得變了味道。

肘子一入口,遊本昌就已經嚐出了不對勁,但劇組正在拍攝,遊本昌只好接著演下去,其實細心的觀眾也可以看到,遊本昌在演繹的時候並沒有下嚥的動作,而是不停的在嘴裡咀嚼。

遊本昌

劇中還有一場濟公被行刑的戲,劇組人員心疼遊本昌年過半百不敢真打,遊本昌卻笑著對他們說做戲就要做全套。

但工作人員控制不好打的力度,這一仗打地重了下一丈就打得輕了,由於拍攝時一眼就能看出穿幫,這場戲足足拍攝了12場,遊本昌也被打了12次,雖然大家都沒有用太大的力氣,但遊本昌還是休養了好幾天。

遊本昌

他的妻女無意間來劇組探班,看到遊本昌從兩米高的扣上被人扔下來,即使地上鋪著厚厚的墊子,卻依舊讓母女倆心疼得不行。

放在現在,許多小鮮肉僅僅手擦破點皮、磕碰了一下都要醫生緊急查看,真不知道如果實打實經歷遊本昌在拍攝時的經歷會慘叫成什麼樣子。

然而這些拍攝影視劇怕苦怕累的流量明星片酬動輒就是上百萬,而當年遊本昌拍攝《濟公》的總片酬相加也不超過一千元,流量明星與老戲骨之間差的又何止這一星半點。

遊本昌

1985年《濟公》一播出就打破了當天的收視記錄,無數觀眾守在電視機前看《濟公》,就連大街上的偷竊事件都肉眼可見的減少了。

飾演濟公的遊本昌也一夕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大家都喜歡劇中瘋癲又清醒的濟公。

雖說遊本昌從來沒有以「濟公第一人」著稱,但卻是觀眾心中最認可的濟公,是永遠無法超越的經典。

遊本昌

遊本昌後再無濟於事,守底線多年無戲拍

本該趁《濟公》的輝煌再創佳績,但為何遊本昌此後數十年不再拍戲?

身為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遊本昌也有自己的風骨。

正如在文工團寂靜無名也不會討好上司的青年遊本昌一樣,成名後成熟穩重的遊本昌一樣會堅守自己拍戲的原則。

遊本昌

因為在他眼中表演是種藝術,他不會讓自己做出任何褻瀆藝術的行為。

遊本昌爆火後,許多製片人從他身上看出了商業價值,也拿著大量劇本叩開了遊本昌家的大門。

但遊本昌始終遵循自己的原則,粗製濫造的劇本不接,過度商業化的劇本不接,流水線生產的劇本不接。

遊本昌的態度讓許多製片人為之惱火,他也將這群人得罪了個精光。

遊本昌

但即使得罪這些人,遊本昌始終秉持著不褻瀆藝術、不欺騙觀眾的底線和要求。

也不知道是何原因,遊本昌所在的劇組突然為演員們定下指標,完不成指標的藝人自己看著辦。

遊本昌不願為了完成業績向人民幣低頭,他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所在單位。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遊本昌因為原則不胡亂接戲的時候,他的妻子被診斷出罹患了癌症。

遊本昌

遊本昌推掉本就為數不多的工作全心全意在家中照顧妻子,一起抗癌。他凡事親力親為,妻子也在自己的照顧和堅強的毅力下抗癌成功,終於為家庭帶來了希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遊本昌照顧妻子的期間,處於青春期的女兒也給他添麻煩:她要放棄高考,在家專心寫作。

其實不是他的女兒不懂事,而是她長期偏科嚴重,高考也不一定有什麼好出路。

遊本昌

遊本昌最開始並不贊同女兒的想法,他一邊鼓勵女兒寫作一邊努力讓女兒接受高考,無奈女兒有自己的主見,再加上游本昌看到女兒的作品得獎,也就不再予以阻攔。

安頓好家庭,遊本昌回頭拾起被遺忘在身後的演藝事業。

但歲月如梭,曾經滿是商業價值的他如今已經不再吃香,他的演藝之路也再次變得難走了起來。

遊本昌

由於遊本昌是從默劇開始喜歡上演戲的,他的內心也一直有一個未完成的默劇夢,他想要把默劇發揚光大。

2000年,年近古稀的遊本昌自掏腰包投資了默劇《遊先生啞然一笑》,他本想向觀眾展示中國啞劇,卻沒料到劇還沒播就已經啞火了。

默劇的受眾本身就不多,電視台也不願冒險購買這部戲的版權,遊本昌賠了。

遊本昌

2009年,不甘心的遊本昌自導自演了神話電視劇《了凡》,毫無意外,同樣沒有電視台願意購買版權,兩部劇全砸在自己手裡,遊本昌也徹底賠了個精光。

面對他人的嘲笑和啞劇在中國市場的失敗,遊本昌卻顯得不那麼在意得失,他坦言即便只有一個人能從其中受到啟發,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遊本昌

拍戲只為寓教傳道,大公無私當屬遊公

在沒戲拍的日子,遊本昌不是去學校免費給孩子上課,就是在舞台上手把手教孩子話劇表演,在他的指導下,有的學生被清華特招,有的學生走向國家大劇院舞台,個個成就斐然。

同年7月,遊本昌為了拍攝話劇《弘一法師》在黑龍江的大光明寺二度出家,並獲得了法號定暢。

遊本昌

為了演好這場話劇,當時76歲的遊本昌親力親為,從購買版權到租場地,再到搭建演員班底、支付薪資,遊本昌從不假於人手,而是劇本排練一手抓。

排練話劇成本很高,他招募的24名演員起步和基本功不一樣,每一個都需要他親手指導,但遊本昌絲毫不嫌麻煩,一遍一遍地過。

《弘一法師》最初展現在大螢幕上的時候幾乎無人問津,但遊本昌並不放棄,他帶著全劇組出國義演,也在一次次演出中不斷打磨著劇本。

遊本昌

在遊本昌的堅持下,《弘一法師》終於得到了賞識,2017年的時候一年演出130場,遊本昌並沒有在重複的演繹中掉以輕心,而是演繹得越發出神入化。

2020年,遊本昌獲得終身成就獎,台下觀眾肅然起敬為其鼓掌,台上的遊本昌也激動的熱淚盈眶。

從1956年正式開始演出,遊本昌這一路走來走得並不容易,但他並沒有因為挫折丟掉自己應有的堅持和底線,致力於傳承藝術的遊本昌付出了這麼多年的辛苦也終於看到了豐收的果實。

遊本昌

如今已經88歲的遊本昌身體還算硬朗,他也追逐年輕人的腳步玩起了新興的短視頻,聽著視頻中親切的“娃娃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劇中魅力無限的濟公。

在現代社會,能夠堅持原則和底線的老藝術家其實並不多,遊本昌更像是演藝界的一股清流,不僅能夠帶給觀眾精彩的影視作品,更能夠透過影視作品寓教於樂的展現在觀眾眼前。

什麼樣的然才能被稱為老藝術家,看看為藝術窮其一生傾其所有的遊本昌就知道了。

遊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