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1861年四月26日—1919年4月24日)祖籍在江西 婺源縣、在廣州南海縣出生、。 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 ,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興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詹天佑雕像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中國第一條鐵路 京張鐵路
詹天佑主持建造的京張鐵路、其創新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為中國的今後的鐵路事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和先進的技術。
詹天佑使用的水平儀
1901年7月,詹天佑受清政府鐵路總公司督辦盛宣懷委派,到萍鄉協助美國鐵路工程師李治、馬克來修建株萍鐵路的萍醴段。他在無圖的情況下,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重新進行勘測和設計,並調集人馬立即動工。詹天佑採用土洋結合的辦法,不到3個月的時間,湘東大橋便鋪上了鋼軌。萍醴鐵路全長38公里,是專為漢冶萍公司運輸而興建的將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供應給漢陽鐵廠。
詹天佑所獲二等寶光嘉禾章
1905年初,詹公受命勘測並興建京張鐵路,擔任總工程司兼會辦(後任總辦)。當時英俄兩國爭奪築路權相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在不僱用外國工程師的前提下,才允許中國人自己修建。詹公認為:「我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他深感若不能建成此路,必將「貽笑於鄰國」。但當時有修建鐵路經驗的中國工程師極為缺少,勘測京張鐵路時,僅有兩名技術助手,他們就是山海關鐵路官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徐文炯、張鴻諫。
詹天佑引進的自動車鉤
1902 年秋,直隸總督袁世凱任命詹天佑為新易鐵路總工程師,責成他在6個月內完工,以免延誤慈禧太後來年清明祭陵。這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 仍是非常重視。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 。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詹天佑所獲工科進士印
1919年2月9日唐山交大(今西南交通大學)在北京成立校友會,選出詹天佑為理事。 《唐山工業專門學校雜誌》1919年第一期記載:「旅京校友會於民國八年(1919年)二月九日在北京桃李園集會……當場議定簡章,舉出幹事,其職員如下:理事有章宗元(當時校長)、詹天佑、關賡麟、華南圭、趙世碹、唐在賢。為校友會公推之名譽會員,並被選為校友會理事的。
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詹天佑命湘鄂局報送長沙以南路線測量報告。詹天佑致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反對國際共管中國鐵路。受命代表中國出席國際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 2月,往海參崴、哈爾濱赴會。會議中,日冒嚴寒赴會,夜研文書議案,惟恐主權受損,以崇高國際威望,與赴會中國代表共同努力取得了中東路沿線由我國駐軍護路權,防止了列強以護路為名,武力奪取中東路;並爭取了我國工程師在中東路的工作地位。因疲勞過度,心力交疲,舊日腹疾復發,不得已請假就醫。 1919年4月20日到漢口,21日入仁濟醫院,24日因腹疾嚴重,心臟衰竭逝世,終年58歲。臨終遺囑語不及私,向國家陳述三事:一、振奮發揚工程師學會活動,以興國阜民;二、慎選人才管理俄路,以揚國光;三、就款計工,唯力是視,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全路。並稱,上述三事乃天佑未了之血忱,如得到國家採納,則天佑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詹天佑與妻子及八個孩子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