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簡介及資料(詹天佑透過「幼童留美計畫」從耶魯大學畢業,成為中國的鐵路之父)

2023-01-11詹天佑

截至2021年底,中國的鐵路運行總里程數已經突破了1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其中,高鐵里程數已經超過了4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更與掃碼支付網上購物共享單車合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詹天佑

2013年,我國先後提出了建造「新絲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希望積極推進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建立和平、融合、互信和包容的利益共同體,簡稱「一帶一路」。從此開始,鐵路對中國有了更多的象徵意義和現實意義,既是“名片”,也是“史書”。

1840年,英國人首先透過堅船利炮扣開了晚清的國門,透過鴉片戰爭中斷了我國自主發展的道路。之後,各資本主義列強都蜂擁而至,先後強迫滿清政府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開始了半封建社會和半殖民地的進程。

為了傾銷產品,為了掠奪原料,鐵路成為了各國列強侵華的「利器」。 1872年,美國駐上海副領事奧立維·布拉特福率先發起倡議修建一條從吳淞碼頭到上海的窄軌鐵路,未經清廷同意就成立了“吳淞道路公司”,開始著手修建中國境內的第一條鐵路。

不過,由於地方政府的阻撓,由於週邊民眾的反對,洋人的徵地工作進行得極不順利,只購買了15公里的沿途土地。到了1875年,最早進入上海的英商企業「怡和洋行」作為代理人,開始著手去修建鐵路。

詹天佑

1876年7月1日,吳淞鐵路正式通車運行,中國境內出現了第一條真正的鐵路。不過,由於慈禧太后擔心“龍脈”,由於沿途民眾擔心“風水”,新修的鐵路運行得磕磕絆絆。

不久,中英兩國政府開始進行會談,就吳淞鐵路的產權歸屬問題展開了磋商。最終,在南洋大臣沈葆楨的斡旋下,英方同意清廷買斷鐵路並且簽訂了《收買吳淞鐵路條款》,準備分三期全部付清修路的款項。

詹天佑

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終於如期付清了贖買鐵路的全部銀兩,英國人只好辦理了移交手續。很快,慈禧太后就下令拆毀鐵軌,而且還剷平了所有的路基和枕木,將鐵路沿線基本上恢復了原狀。

吳淞鐵路雖然以贖買的方式短暫收歸國有,但僅僅屬於一次「觸電式」的親密接觸,很快就被拆除毀壞了。 1881年底,唐胥鐵路雖然因為使用騾馬牽引貨車而被人笑破肚皮,更被國際社會形容為“馬車鐵路”,但畢竟算是揭開了中國修建鐵路的序幕。

不過,無論是吳淞鐵路,亦或是唐胥鐵路,都需要藉助外國人的幫助才得以完成,不算是中國人自己的鐵路。直到京張鐵路出現,它終於成為了我國自主設計和施工的鐵路幹線,成功填補了歷史的空白。

而提到京張鐵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詹天佑,繞不開這位「中國鐵路之父」。本著尊重古人和還原歷史的態度,文史不假帶您走進詹天佑的傳奇人生。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1919年4月),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安徽省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作為早期的留美學生,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回國報效並親自設計和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創設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

1861年4月26日,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不久,詹天佑出生於廣州南海。從曾祖父詹萬榜開始,詹家就遷移到了廣東從事茶葉生意,傳承到父親詹興洪這一代時,家族生意早已經沒落,家境也趨於貧寒,只好兼營一些刻章和代筆的營生。

1867年,詹天佑在六歲時被送入當地私塾就讀,從此肩負起了光耀門楣和振興家族的重任。父親詹興洪有一位至交好友名叫譚伯邨,長期在廣東沿海和南洋一帶經商,他不僅經常資助和接濟詹家,而且還把小女兒譚菊珍許配給天佑定下了娃娃親。

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把滿清統治者打痛的話,第二次鴉片戰爭就終於做到了。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國內的有識之士們終於喊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口號,終於引起了上層開明統治者的支持。

詹天佑

恭親王

很快,恭親王奕訢會同桂良和文祥等重臣,聯名上奏鹹豐皇帝請求推行洋務運動,獲準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辛酉政變後,在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默許下,以「自強」和「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開始了。

1871年8月,得益於洋務派的推動,大清第一任駐美國公使陳蘭彬開始四處奔走,準備推出「幼童留美計畫」以培養人才。消息靈通的譚伯邨獲悉此事,立即告知詹興洪並勸說他趕快報名參加,送兒子詹天佑赴美留學。

詹天佑

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通過層層篩選,終於入選“幼童留美計劃”,成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美國的三十名幼童之一。詹興洪雖然有些不捨,但為了兒子的前途和未來,還是決定支持他「追雲逐日」。

由於幼童們年紀太小,而且遠涉重洋語言不通,生活和學習上存在太多障礙。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和融入當地,留美的輔導大臣容閔決定將這些孩子們分散到康乃狄克河谷的美國家庭中居住。

非常幸運,詹天佑被寄養在了諾索布家,男主人是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女主人是當地學校的數學老師。諾索布夫人對於舉目無親的詹天佑非常關愛,除了灌輸先進的教育理念外,還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家庭溫暖。

詹天佑英文不好,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基礎,聽起課來非常吃力。諾索布太太就像母親一樣不厭其煩地教他字母和發音,甚至還讓自己的姪子幫他練習口語,終於度過了語言這一難關。

在諾索布夫婦的真心撫育下,詹天佑逐漸成長,開始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在日記中,他似懂非懂地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我將帶著學到的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國家,並讓祖國的百姓因此受益!

1875年5月,詹天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希爾豪斯高級學校,也被編入特別班(類似於今天的火箭班)。從那時起,他就對數學、化學和物理等理工科學萌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也展現了非凡的潛能。

畢業後,詹天佑準備報考美國海軍學院學習軍事,準備未來回國後從戎報國。不過,他因為國籍問題而被校方拒絕,轉而報考了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坐落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黑文,是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成員,培養了太多各界的精英。因此,想要考取這樣的頂尖大學絕非易事,對於英語、數學、歷史、地理、政治和哲學都有嚴苛的要求。

為了準備考試,詹天佑開始日夜苦讀,數學和哲學等學科還容易克服。可是,對於一個中國人而言,熟悉英國史和美國史卻是極為困難的,需要著力下一番的功夫。

詹天佑

耶魯大學

1878年8月,功夫不負有心人,詹天佑終於被耶魯大學錄取,也進入了王牌專業土木工程係就讀,主修鐵路工程。這雖然是個比較傳統的專業,但卻涉及力學、規劃、設計和建築等各方面。

1881年6月,詹天佑以一等榮譽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獲得了美國學士學位,成為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中第一個拿到學位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他準備利用幾年的時間在美國考察、實習和鍛煉,然後再帶著一身本領回國報效。

可是,國內卻出事了!

原來,「幼童留美計畫」是由洋務派中的奕訢、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推動的,原定留美時間為15年。不過,隨著曾國藩過世,隨著奕訢失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此事,開始落井下石。

1881年,清政府突然下達了要求全體留美學生立即回國的命令,詹天佑不得不中斷實習後選擇回國。在前後4批共120名留美幼童中,除去少數病故、先回國者和拒絕回國者外,其餘的94人均回到了中國。

回國後,詹天佑被派往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畢業後便被清廷派往福建水師擔任砲手。身為耶魯大學的鐵路專業高材生,身為正兒八經的洋務人才,為何會被如此對待呢?

原來,由於這些「留美幼童」遭到了頑固派們的敵視,已經被貼上了形形色色的標籤,比如「賣國賊」、「思想犯」和「親洋者」等。所以,包括詹天佑在內的所有人都被迫接受“勞動改造”和“重新教育”,以便從此能夠“改邪歸正”。

1887年,詹天佑在接受完六年的「勞動改造」和「再教育」後,終於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也見到了此時已經20歲的譚菊珍。雖然自從定親後就天各一方,但他對自己的未婚妻卻非常想念,經常透過書信往來。

重新見面後,詹天佑和譚菊珍都欣喜異常,如願舉行了婚禮。不久,他在鄺孫謀的推薦下轉入由李鴻章興辦的鐵路公司工作,成為英國工程師金達的助理,從此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本業。

在協助英國人順利完成灤河鐵路橋工程後,詹天佑終於開始獨當一面。在丈夫逐漸實現夙願之際,妻子譚菊珍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甚至拖家帶口跟著他顛沛流離失所也毫無怨言。

為了擴大勢力範圍,沙俄提出興建一條由恰克圖經庫倫和張家口而抵達北京的鐵路,遭到了清廷的拒絕。到了1903年,李明和等商人提出民辦興建京張鐵路,但因為背後資金借自外國銀行而再次被清廷拒絕。

不過,隨著近代化的緩慢推進,興建京張鐵路的呼聲越來越高。由於早年的京奉鐵路運營狀況良好,而且收益頗豐,時任直隸總督兼關內外鐵路總辦的袁世凱向朝廷提議修建京張鐵路,不過要實行官辦。

袁世凱也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準備從關內外鐵路收入中每年支出100萬兩用於修路,終於獲得了準許。不過,這塊肥肉很快就引起了英國和俄國的爭搶,不斷向清政府進行施壓。

清政府誰也不敢得罪,為了擺脫英、俄對修建鐵路權的糾纏,只好硬著頭皮表示自主設計和自主建造京張鐵路。感謝這次“逞能”,已經44歲的詹天佑終於贏得了夢寐以求的機會,正式出任了京張鐵路總工程師。

消息一出,瞬間引得世界嘩然,除了國內的質疑聲,國外的諷刺聲更是不絕於耳。甚至於,他們斷定“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絕對無法承擔的艱鉅工程”,等著看這次笑話。

詹天佑

詹天佑

事實上,這種論斷在當時並非無的放矢,以當時中國在技術上和設備上的條件,要修建一條貫穿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和八達嶺的鐵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此,美國人福斯特甚至在報紙上公開表示:

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鐵路工程師是從船上畢業的。

這些藐視和侮辱,不但沒有嚇倒詹天佑,反而激發起無限的潛能。在日記中,他暗暗為自己鼓勁:

能不能蓋好京張鐵路,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辱,而將關乎整個中國的形象。

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詹天佑開始整晚整晚失眠,只有妻子譚菊珍才能真正體諒他的困難。只要睡不著,他就起床設計圖紙,而她就在旁邊伺候,日復一日卻從無怨言。

圖面設計完成後,詹天佑開始親率工程人員勘測定線,冒險翻越崇山峻嶺。由於經費有限,他從勘測過的三條路線中最終選定「西直門——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張家口」。

工程開始施工後,詹天佑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而且是身兼數職。由於設備和技術受限,他甚至得帶頭提著水桶去人工排水。在體力行下,全國各地的施工人員都開始紛紛效仿,共同為京張鐵路拋灑熱血。

1909年,詹天佑僅利用4年的時間便提前完成了京張鐵路的建設,比預計完工時間足足提前了兩年,比預計花費減少了20多萬兩白銀。通車當日,他特意邀請自己的妻子譚菊珍來到現場,見證這偉大的時刻。

詹天佑

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給不懷好意的各國列強一個強有力的回擊,中國從此有了自主設計和自主施工的鐵路。

詹天佑雖然名聲大噪,但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停滯不前,而是馬不停蹄地趕往廣州去籌劃粵漢鐵路的修建。在張之洞的督辦下,這條鐵路採取了「粵湘鄂各籌各款和各修各路」的方式。

在清廷的干預下,張之洞以「商股籌集不易」為由,開始壓制三省商辦或民辦,執意與英國、德國和法國銀行團簽訂了《湖廣鐵路借款合約》,終於激起越來越強烈的民憤。

1911年初,面對風起雲湧的各地武裝起義,清廷已經到了自顧不暇的地步。為了籌措軍費以鎮壓革命,剛擔任郵政大臣不久的盛宣懷宣布“鐵路收歸國有”,還強行將已歸民辦和商辦的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等收歸國有。

詹天佑

這些鐵路在修建過程中得到了沿途民眾的大力支持,真可謂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如今,清廷強行收回鐵路,無異於一次赤裸裸的打劫,立即就遭到了更加激烈的反抗。

受此影響,湖北、湖南、四川和廣東等地都相繼爆發了保路運動,包括地主、農民和商人在內的各個階層都要求清廷恢復鐵路民辦,或者進行相應的補償。結果,南方各省都引發了大規模的流血和衝突事件,加速了晚清的滅亡。

經過這件事,詹天佑對晚清政府也有了更深刻、更透徹的認識,再不對這個腐朽政權抱持幻想。從此開始,他一面積極進行鐵路修建,一面積極支持「保路運動」。

1911年9月25日,吳玉章和龍鳴劍等革命黨人乘著保路運動之際,率先宣布四川榮縣脫離清廷獨立,為不久後的武昌起義埋下了伏筆。對此,孫中山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讚譽此舉為「首義實先天下」。

詹天佑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被任命為交通部總技監,全面負責全國鐵路的技術工作。期間,他也親自督辦了工程浩大的川粵漢鐵路。不過,由於連年的軍閥混戰,這段鐵路的修建一波三折,始終都沒能全線通車,成為了他最後的人生遺憾。

1919年,詹天佑抱病接受了北洋政府的委派,出任了「協約國聯合監管遠東鐵路委員會」技術部委員,趕赴海參崴與俄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共同協商遠東鐵路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期間,他義正言辭地要求各國歸還途徑東北的鐵路沿線,心力交瘁下導致病情不斷加重。

在回國的途中,詹天佑滿懷悲戚地登上了長城,還由衷地發出感慨: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詹天佑

詹天佑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提前得知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氣急悲愴下不幸病逝,終年只有58歲。在臨終遺囑中,他對個人之事隻字未提,依然念念不忘未盡的心願:

粵漢鐵路沒有修通,貫穿南北的大動脈沒有建成,初建全國鐵路網的夢想破滅使我抱憾終身啊!

詹天佑

週總理

詹天佑過世後,妻子譚菊珍也在幾年後過世,這對恩愛的夫妻被合葬於北京海淀區萬泉莊。新中國成立後,詹天佑夫婦被遷葬於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站房,並在附近建造了紀念館。週總理曾經這樣評價:

詹天佑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

詹天佑

可以說,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鐵路事業,即便臨終前都語不及私,赤子愛國心實在令人動容!在一百多年前,他曾經留下過這樣的豪言壯語:

工程師既有利國之技能,應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詹天佑

在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在推行「一帶一路」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詹天佑和詹天佑精神去引領事業! @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