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勇敢的心2》首播,
主演楊志剛在微博發文:如您所願,《勇敢的心2》終於播了,我無比地想念您…
並艾特了張少華。
彼此,距離張少華離世已經九個月了,
身為乾兒子的楊志剛,時常發文惦念,
連她在醫院的時候,都是楊志剛忙前忙後的。
相較之下,她的親兒子雖是清華的高材生,卻常因為「不孝」被罵上熱搜,
以至於張少華在最後的日子,還忙著為兒子正名。
究竟為何,張少華一再為兒子「洗白」呢?
1946年,張少華出生在北京南城的一個普通家庭。
在那個奉行多子多福的年代,母親一口氣生了九個孩子,可是,盼望的福氣沒來,一場噩耗卻悄悄將至。
張少華三歲那年,父親猝然離世。
家裡失去了頂樑柱,日子變得捉襟見肘,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母親常常撐到半夜,縫衣服、納鞋底,幫人做活。
即便如此,到手的錢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那時候,張少華和兄弟姊妹只能靠著窩窩頭和鹹菜艱難度日,連過年都見不到幾個肉沫。
當貧窮得無以復加時,小少華萌生出了出去工作賺錢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少華聽說當評劇演員可以領工資時,她兩眼放光,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那時候,她不過四歲,連評劇為何物都不知道。
或許那時候的選拔標準算不得高,如同一張白紙的張少華竟然幸運地被錄取了。
此後,她便在中國評劇院學起了唱戲。
剛開始的時候,張少華學的是青衣,後來因為時代的變革,再加上她的長相算不上出眾,實在沒有什麼市場,迫於生計,她只能改學彩旦和老旦。
還好可以賺錢補貼家用,張少華也沒多做計較。
每每賺到工資,她扣下自己生活的必要支出,剩下的都會交到家裡,讓母親來支配。
張少華固執地認為:“媽媽這輩子不容易,有能力了,當然要好好對她。”
和母親的感情深厚如她,大概從未想到,未來的一段日子裡,會和自己的兒子生疏至極。
70年代前後,張少華認識了丈夫張慧寶。
都是中國評劇院的演員,張少華和他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沒多久,兩個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第二年,張少華的兒子出生。
這個呱呱墜地的嬰孩為張少華的二人世界增添了很多歡樂,但是,這種快樂也僅僅持續了幾個月。
產假結束後,張少華投身到工作中。
因為要輾轉到各地方演出,根本無暇顧及兒子,便只能將他託付給母親照顧。
本是稀鬆平常的決定,但是,張少華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在無形之中拉出了一道很深的溝壑,以至於她拼盡力也無法抹平。
直到兒子14歲那年,張少華才將他接到了自己的身邊。
可繁忙的工作節奏並沒有消減,大多數的時候,她只能在家裡備上一堆堆的泡麵,以此保證兒子不會餓肚子。
每每想起這段往事,張少華如鯢在喉,含淚說著:“就是千萬個對不起,都無法彌補對兒子的虧欠。”
為了這份虧欠,張少華幾乎有求必應。
即使如此,兒子也只是和她「客客套套」的。用張少華的話來說:“他們母子倆像朋友,卻從未有過母子間的那種親暱。”
這也一度成為張少華的心結。
所幸,除了“不親”,兒子也算爭氣,高考的時候,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在那個大學生還是「稀有物」的時代,這也算是光耀門楣的喜事。
「望子成龍」的張少華更是開心不已,兒子畢業後不久,她就拿出所有積蓄,給他在北京置辦了一套100平的房子。
考慮到兒子剛畢業,供房壓力大,張少華索性承擔起每月償還貸款的重任。
而她和先生卻一直住在當年單位分的40平方公尺的小房子裡,連家具都是老式的模樣。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身為一個母親,張少華甘願將世間的一切美好贈與他。
為此,唱了半輩子的戲的她,跨行演起了影視劇,並在電視劇《武夷仙凡界》中扮演了一個老巫婆。
那年,她47歲,在靠臉、靠年齡吃飯的娛樂圈,實在沒什麼優勢。
但張少華並不在乎。
此後,她又在《還珠格格》中扮演了一個冒充紫薇舅媽的老太婆,在《康熙微服私訪記》中扮演了一個老鴇。
也曾在《大宅門》中飾演了李香秀的母親…
這些影視劇都大火了,但是作為劇中的配角,張少華著實沒什麼存在感,甚至沒人記得她的名字。
直到2005年,一部情境喜劇《武林外傳》橫空出世,張少華在劇中飾演了李大嘴的母親「斷指軒轅」。
她的一言一行,不怒自威,將人物的「老江湖」詮釋得入木三分,被傳為佳話。
也是在同年,張少華以《秘密》獲得「白玉蘭獎」最佳女星。
自此,張少華的演藝事業才迎來春天。
2007年,張少華帶著「七個兒子」濃情獻映了一部《常回家看看》。劇集播出後,張少華和劇中的七兒子趙毅同時斬獲了當年的百合獎。
或許是劇組對趙毅照顧有佳,殺青後,趙毅也一如既往地稱她為媽,後來索性認她做了乾媽。
有一次,趙毅去新疆拍戲,回來時特別帶了兩包新疆大棗。
一包給了自己的親媽,另一包則專程送到了張少華的家。
每每想到這裡,張少華都感動不已,直言:“那個棗和雞蛋一樣大,咬一口甜滋滋的!”
不是沒吃過新疆大棗,只不過這袋大棗飽含著濃濃的情誼,每咬一口,都覺得甘甜無比。
除了趙毅外,張少華還有一個乾兒子。
2010年,張少華和楊志剛合作了《鐵梨花》,四年後,兩人又在《勇敢的心》中再次同框。
在拍戲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一次節目錄製的時候,楊志剛當眾敬茶、磕頭認起了乾媽,禮畢之後,他說:“以後我要是對我乾媽不好,你們可以隨時批評我。”
一句豪言壯志,讓在場的觀眾動容。
之後,楊志剛始終記得在節目中現場說的話,只要沒有通告,他便會帶上一堆的禮物,驅車趕往張少華的家裡,陪她說說話,散散步,聊聊近況。
每次得知乾兒子要來,她都會提前準備他最愛吃的炸醬麵。
這是她最擅長的,也是楊志剛最愛吃的。
母子倆這個默契的習慣,保留了很多年。
逢年過節的時候,張少華還忘不了給楊志剛的孩子包上一份厚厚的紅包。
乾媽對自己的好,讓楊志剛感動不已。
再看看他們居住的四十平方公尺的陋室,他更覺心痛。
於是,楊志剛盤算著給二老換個房子,
「這房子太小了,住著實在不舒服,給您換個大房子吧。」楊志剛勸著張少華。
雖然是乾媽和乾兒子的關係,但畢竟不是親的,哪能讓人出錢換房子呢!
張少華果斷拒絕了:“孩子,我知道你的好心,可是我不能要你的錢。”
考慮到干媽的顧慮,楊志剛便妥協:“那不然您出一部分,剩下的我來補。”
即使如此,張少華也沒有同意。
生性節儉的她著實住不了豪宅,但是對於乾兒子的心意,她卻感動無比。
每當談起楊志剛時,她都會提到這段往事,感慨自己運氣太好,能夠遇到這樣的好人。
但這樣滿心都是「善良」的張少華,卻多年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2017年,拍完《娘道》後,張少華的肺部疾病越來越嚴重,不得不退出螢幕住院治療。
樂觀如她,即使在醫院和病魔做殊死搏鬥,卻還忘不了單身的趙毅。
有一天,在病床上的張少華撥通了趙毅的電話。
「我在醫院遇到一個小護士,長得好看,人也細心,我要不要幫你問?」張少華開頭點題。
「您住院了?怎麼了?怎麼不告訴我。」趙毅連忙問。
「嗐,還是肺的問題,又不是啥大事,我幫你要姑娘的聯絡方式吧!」張少華三句話離不開乾兒子的終身大事。
儼然一個為孩子操碎了心的母親。
可是沒多久,她就被拍到一個人多次往返醫院。
還有人曬出了瘦骨嶙峋的她站在醫院走廊裡,微笑著比「耶」的照片。
質疑聲四起。
就在這時,有人發現,楊志剛一直在床前盡孝,忙前忙後,還給張少華送來暖湯熱飯,親自餵她吃下。
後來張少華病情穩定,出院的時候,楊志剛親自安排了專車接送。
從病房到車上的那段路程。他一直彎著腰,小心翼翼地扶著年邁的張少華,直到她安穩地坐上車後,他才直起身子,顧不得身上的酸脹感,驅車將她送回了家。
相較之下,張少華的親兒子好像做得併不盡職,整個過程不見他的身影不說,在醫院裡也沒有「見到」他在床前盡孝的影子。
網友憤憤不平,口誅筆伐將他罵上了熱搜。
不忍兒子遭受諸多謾罵,病重之餘,張少華仍不忘給兒子辯白。
有一次,兒子花了五千多塊錢給她買來艾灸儀和氧氣機,張少華開心不已,衝著鏡頭誇耀到,這是兒子特意給她買的。
她也提到,在生病住院期間,兒子一直忙前忙後,照顧她的衣食起居,忙得暈頭轉向,連一點休息的空當都沒有。
說完張少華不忘感激網友的關心,也希望他們不要再顛倒黑白,給她的兒子造成困擾。
後來,她又透過微博發文,說兒子給她買了最愛的滷煮火燒。
她說:“甭管她想吃啥了,只要一個電話,兒子就能送來。”
字字句句,盡力想表現兒子的孝道。
有人被兒子的孝心感動,指責造謠的網友沒公德。
但也有質疑:“這麼小的事都拿出來說,反而有點欲蓋彌彰了。”
個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兒子對她如何,她對兒子始終愛得深沉。
即使在病重的時候,她依然拼盡全力護他周全。
奈何歲月總是殘忍,父母終究保護不了孩子一生。
今年3月23日,張少華告別了紛擾的流言,在北京逝世。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是否還對那些惡意中傷兒子的話耿耿於懷。
只是,她再也護不了他了。
都說母愛是一場又一場重複的辜負,而被辜負的人卻無怨無悔。
一生享過什麼福的張少華,盡力將所有的美好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正如她在節目上說的那樣:“兒子過得好,就是她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