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小斐,雖然你以《你好,李煥英》晉升一線,榮獲金雞影後。但你也三十多歲,老大不小了,碰到有錢人就嫁了吧,別挑了,有錢就得了嗆。
如果我這麼說斐媽的話,可能要招來一大波罵,但如果是斐媽的媽這麼想的,可咋整?
好巧不巧,這就是電影《交換人生》裡正在上演的劇情。
張小斐飾演的金好和媽媽相依為命,身負巨債的單親家庭媽媽,被生活的重壓掩蓋住了溫柔底色,難免變得強勢專斷,甚至一心想靠女兒嫁金龜君翻身。
而已經年過三十,事業稀里糊塗,又沒男朋友的金好,在媽媽眼裡那就是人生一塌糊塗,理所當然的被她媽數落個沒完沒了。
也許是因為深受窮困桎梏的媽媽固執地認為,金錢才能給人巨大的安全感,物質才能確保人的幸福,她害怕自己百年之後,金好無依無靠,所以愛之深責之切,恨不得一手替金好安排金龜菌,安排衣食無憂有人照顧的未來。
可是金好已經不是那個需要事事依賴母親的小孩子了。她邊哭邊說:「小時候好像什麼都容易一些,讓你高興也容易一點。」讓人瞬間淚目。
是啊,小時候為了得到誇獎,好好吃飯,學習一個新本領,考試得滿分,似乎沒那麼難,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做到。
長大之後呢?被比較的對象發生了改變,被比較的維度也更寬,永遠有嫁得更好的人,有賺錢更多的人,有職位更高的人。而讓爸爸媽媽媽媽驕傲,似乎越來越難,取悅他們似乎也越來越不容易。
這讓許多已經長成大朋友,卻仍習慣於討好家長,經常性無意識忽略自己的人,狠狠共情了。
「我活成了我媽期待的樣子。」但忘卻了我自己喜歡的樣子。
金好媽媽在廚房做飯,一邊和金好吵架,一邊手裡卻還在幫金好剝蝦仁。而金好一邊哭,一邊還是乖乖地去幫媽媽拿耗油,結果用力太大,直接把冰箱門拽了下來。真是爆笑與眼淚齊飛。
這就是家人啊。嘴裡說著最傷人的話,手裡做著最溫情的事。我可以吵你罵你,但如果外人欺負你,我第一個不願意。
金好和媽媽當然也有很多溫暖的回憶,並且是這些回憶讓自己醒悟,讓內心變得柔軟,完成了與母親的和解。
家,可能有時候是拖累,捆綁,是爭執,是吵鬧。可是,剝開一層一層的真相,卻發現,在家裡,在家人心裡,最核心的東西是需要與被需要,愛與被愛。
2.
片中的仲達,在外人眼裡過得光鮮亮麗的成功大律師。
然而,外表有多光鮮,內心就有多空洞。
他追名逐利,貪得無厭,永遠不知道滿足,甚至為了錢可以放棄做人的底線。
但,他為什麼變成一個如此冷酷自私的人呢?
原來他從小爸不痛媽不愛,父母離異,媽媽整天大牌,爸爸組了新家庭,兩人對還是小孩的仲達不管不顧。
才導緻小仲達極度缺乏安全感,最終催生了冷漠,無情,貪婪,甚至罪惡的大仲達。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但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當他和18歲的小谷互換身體之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他想霸占這種溫暖,於是又想破壞掉許願機,當得知還能實現其他的願望,又瞬間激發了他的貪念,做出更離譜更出格的事情。
當我們擁有了充滿愛的家庭,擁有彼此深愛的家人,我們就已經擁有了這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
3.
另外一個主角,從小生活在弄堂裡的18歲少年小谷,在片中,他擁有最溫暖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有說有笑,相親相愛。
然而在他卻一心想要走出弄堂,遠離這個溫馨卻有點兒厭倦的家,想要去創出一些名堂,看看大千世界,變成一個厲害的人。
然而當他終於在許願機的幫助下脫離家庭,當上成功人士之後,卻發現,原來他對家是多麼的渴望,自己的曾經擁有是多麼珍貴,千金不換。
小谷當然不是不愛自己的家人,只是年輕時總是嚮往遠方,以為詩和美好都在遠方。
當小谷羨慕著仲達的自由自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殊不知仲達卻想擁有他的家人。
當小谷在仲達的身體裡,感受完沒有家人的羈絆,卻原來是那麼空蕩蕩。最終明白:原來家,才是內心最安穩的地方。
當你羨慕別人瀟灑灑光鮮亮麗時候,或許別人也正在羨慕你一直被愛著。交換的人生再富裕再精彩,也抵不過愛你的家人。
大張偉說:「很多人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我就不想去,只要你有錢,外面什麼時候都能去,但家,不是你有錢就能回的地兒。
一語中的,不愧是人間清醒。
我們都是人海中漂浮的一葉扁舟,而家就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也是我們一生的歸宿。
是無論你走多遠,回多晚,都為你留一盞燈,留一餐飯的地方。
願你我永遠有家人可依,永遠有家可隨時回去。
不必去美化別人的人生,我們擁有的,才是最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