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孩兩歲識字,10歲上大學,13歲成為中國最小的碩士研究生,16歲在985院校讀博士,創造了多個中國最年輕紀錄,叫一聲神童也不為過吧?
張炘煬
自小便是神童
2005年高考期間,無數人親眼目睹一個幾歲的孩子,從考場中跑了出來。
他個子矮矮、長相稚嫩,橫看豎看都不可能是個正在高考的學生。但人家確確實實是個考生。
年幼的張炘煬
這個孩子名叫張炘煬,參加高考那年才10歲。依照正常孩子的閱讀過程來說,此時此刻的他才剛上4年級。
但張炘煬並非普通孩子,與之相反,他從小就是鄰居眼中的天才、神童,是父母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10歲的張炘煬
天資聰穎的他2歲半的時候,便能在3個月內認識一千多個漢字了。 4歲的時候就上了小學一年級,讀了2年書後還乾脆直接升了五年級。
結果上了五年級僅2個月,張炘煬便將小學的課程全部學完了。
張炘煬從考場跑出來
也就是說,原本小學應該接受的6年義務教育,張炘煬只花了2年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這何其誇張?而他的本事還不止如此。
上了國中後,張炘煬也曾與一般學生一樣,按部就班地念完了初一初二。
張炘煬兒時照片
但到了初三的時候,老師卻發現他根本無法好好聽課。沒辦法,其父張會祥只好把孩子帶回了家,讓他在家自學課程。
就這樣,張炘煬在家自學了半年,勉強算是「國中畢業」的他,很快便憑藉異於常人的天賦,直接就讀了當地某所高中,並跳級到了高三。
張炘煬的父母
那一年他不過9歲,接下來張炘煬更是為大家展現了什麼叫做牛人。
10歲時,他以超低齡考生的身份,在眾人灼灼的目光中,光榮參加了那年的高考。最後以505分的高分,成功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成為了貨真價實的大學生。
年幼的張炘煬備受外界關注
而他也一度成為了全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但你以為張炘煬的本事,是拜所謂的「天才兒童」所賜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他輝煌的人生履歷中,少不了一個人的添磚加瓦,那個人便是張炘煬的父親張會祥。
爸爸為兒子感到驕傲
別樣的人生經歷
他10歲上大學,是全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6歲成最小博士生,神童張炘煬是怎麼做到的?
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可在父親張會祥這棍棒底下,出的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張炘煬簡介
據鄰居透露稱,在張炘煬還是個小不點的時候,父親張會祥便會拎著個棍,前者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正是在這樣的強壓下,張炘煬才能如此與眾不同,三兩歲的年紀便可以讀書識字。換而言之,張炘煬能有如此的成就,完全要歸功於張會祥嚴厲的教育模式。
張炘煬早早就住上了宿舍
而且為了孩子的學習,張會祥可謂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
只要孩子在家,那他與妻子就不會看電視,即使沒聲音也不行;家中更幾乎不會接待任何客人。
張爸爸
一開始妻子也會埋怨張會祥,說他們為了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但後者卻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樂趣。
張會祥每天將兒子「禁錮」在一方小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張炘煬什麼都不要管,只需要不停地念書學習知識就好了。
張炘煬的鄰居都看不下去了
正因如此,在小小的張炘煬心中,幾乎24小時陪著自己讀書、學習的父親,就是他的全世界。
但到這兒問題就來了,張會祥為何要這樣對待自己年幼的孩子呢?畢竟他這番作為已經不是普通的嚴厲了,反倒像一種執念。
張炘煬父子
原因很簡單,張會祥之所以會這樣「瘋狂」地對待尚且年幼的兒子,一方面是不想讓他重蹈自己的覆轍,繼續自己有書可讀卻沒錢上大學的悲劇;
另一方面,張會祥或多或少將自己的未完成的理想,強加在了張炘煬身上。
長大後的張炘煬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炘煬」這個象徵「火熱」的名字,也多多少少包含了張會祥的期望。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透過張會祥的強壓教育,張炘煬的確成了一個很厲害的人物。
他不僅在10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大學,還在13歲那年,通過了北工大碩士研究生的複試,一躍成為了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
張媽媽
緊接著張炘煬還乘勝追擊,打算去考博士,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成功被北航的數學專業錄取了。
而那一年的張炘煬不過16歲,以正常人的節奏來說,這個年紀才剛從國中畢業。但他卻一躍成了博士,還是全國年紀最小的博士生。
兩口子以孩子為中心
有多厲害可想而知。
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張炘煬打算讀博士之前,他還曾「鬧」出了一件「荒唐」事!
張炘煬父子
博士也迂腐?逼父母為自己在北京買房
從天才少年到逼父母為他買房的“自私鬼”,張炘煬有錯嗎?
身為一個他人眼中的天才兒童,自小享受了巨大光環的張炘煬,注定無法輕易接受失敗。
張爸爸
但在他讀碩士期間,因為沉迷於電腦,再加上之前學習進程過快導致基礎不牢,所以無法正常完成碩士課程。
他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掛科,交不出論文畢不了業的困境。學習的困境、家長的責罵,給這個十幾歲的少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張炘煬接受採訪
在最難以忍受的時候,張炘煬甚至想過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灰暗的人生。最後他夜以繼日以耗費身體為本錢來瘋狂補課,總算是能順利畢業了。
但就在碩士答辯前期,張炘煬卻提出了一個「無禮」的要求,那就是要父母為他在北京買套房。他才肯參與答辯,才肯去考博士。
張炘煬接受採訪
父母無奈,只好在北京租了個房子,騙張炘煬是自家買的,後者才肯繼續答辯考博。
那麼為何一向還算乖巧的張炘煬,會忽然發難、提出如此市儈的要求呢?原因也很簡單。
張炘煬一家三口
張炘煬沒想過太清高的東西,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上大學之後,經過這種世俗的喧囂,我覺得自己應該做一個人上人。”
其實他的家庭並不算富裕。
張炘煬曬研究生證書
誰都不知道,這個在外人眼裡的天才,家中竟一貧如洗,唯一一雙有牌子的運動鞋,還是二姨送給他的禮物。
為了省錢,張炘煬熟記各種公車線路,每天也只喝著5毛錢接回來能喝2天的純淨水。生活的窘迫帶給了他極大的壓力,讓這位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忽然就有了超乎年齡的焦慮。
張炘煬家中並不富裕
正因如此,比起學習,他心中最大的願望其實是買房。
記得有一次,他曾和同學抱怨北京房價太高。但他們給張炘煬的回复,卻只有一句挑釁意味十足的:“你要嫌北京房價高,就滾回老家去!”
張炘煬和父母交談
一番話徹底刺激了原本就神經緊繃的張炘煬。自此之後,買房子便成為了他的執念。
或許看到這有人會說,好好的博士生,卻被金錢模糊了雙眼,牽制住了腳步,實在太可惜。
張炘煬在學校食堂
但仔細想想,其實張炘煬的未來,早在他父母以高壓方式拔苗助長,讓他成才的那一刻,便已經註定了會有這樣的結局,這並不是他的錯。
張炘煬是個特別的孩子,從小就聰明好學,懂得思考問題。從7歲開始他便拒絕吃肉,照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吃肉是另一種形式的殺生」。
張炘煬的觀點
除此之外,他也會常常思考,並得到一個奇妙的答案。就例如礦泉水為什麼會這麼貴?
張炘煬的答案是:「因為它佔據了人類的勞動。」從這來看,他的確是個聰明睿智的孩子。
張炘煬的觀點
倘若他能按部就班地成長,不說活成一個多麼光亮的偉人,但起碼為人快樂自在。而不是變得焦慮,小小年紀想得比誰都多。
可惜再怎麼說都無法回到從前了。
張炘煬接受採訪
時至今日,張炘煬也已經二十多歲的年紀了。往日的神童光環不再,他變得低調自在。
據了解,如今的他正在寧夏的某所高中任教,生活平淡且無味。但想必對於張炘煬來說,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淡淡的人生,也不可謂不幸福。
張炘煬和父母交談
畢竟千金難買我開心嘛,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