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亞中簡介(台灣張亞中的歷史,和平至上的政壇書生難以挽救腐朽的國民黨)

2022-11-03張亞中

中國國民黨正處於過去與未來的重要轉捩點上,外部有民進黨虎視眈眈,兩岸關係兵兇戰危。內部有派系大佬明爭暗鬥,人才儲備青黃不接,已經出現了搖搖欲墜的大廈將傾之勢。在此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江啟臣尋求連任壓力巨大,朱立倫資深望重胸有成竹,卓伯源四平八穩博取聲量。而身為孫文學校總校長的張亞中卻在幾次發言中都能讓人眼前一亮,慷慨陳詞頗有燕趙志士的風範,大義凜然的態度之下讓人肅然起敬。在國民黨腐朽的派系文化中,書生意氣的張亞中屬於少數派,也是理念派。其在政壇的發跡歷史也有獨特之處,具體的情形究竟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張亞中

張亞中

慷慨悲壯士,狷介一書生

張亞中祖籍山西省運城,1954年出生於台灣省台中地區。他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機械工程系,後來在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後,張亞中又先後來到了政治大學的政治學系和德國漢堡大學的哲學暨社會學系獲得了政治學博士和哲學博士的頭銜。走出校園後,張亞中進入了台灣外事部門成為了一名外事工作者,先後在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漢堡和拉脫維亞工作。這是張亞中政壇仕途的開始,但也是他公務生涯的尾聲。 他後來進入了陸委會參與兩岸政策的研擬,因為他不滿當時的兩岸路線,所以憤而辭官回到了大學之中。 張亞中和台灣佛教界淵源頗深,曾經幫助星雲大師創辦南華大學,後來又在政治大學擔任教授。 長期的學校生涯也讓他對於政壇日益疏遠,而更善於和理論知識打交道,書生氣越發濃厚。

張亞中

書卷氣十足的張亞中

陳水扁上台之後,對於大陸的政策都是在危險的邊緣反覆試探。其「台獨路線」越發明顯,而台海之間的衝突風險也不斷增加。 張亞中在此時期組成了民主行動聯盟,並且大力開展了反抗陳水扁親美台獨路線的相關活動。 反美台軍購,反陳水扁貪污,反涉「獨」公投等一系列相關社會活動中都能夠看到張亞中和他所組成的民主行動聯盟的身影。 在馬英九執政後,他提出了兩岸「統合」的概念,開始活躍於兩岸之間。 2013年前後,張亞中曾多次到大陸北京、青島等地參加會議。 2014年,台灣島內的社會氛圍陡然轉變,獨派勢力藉由「太陽花之亂」甚囂塵上。大批的青年學生受到了蔡英文和民進黨的蠱惑,甘願成為獨派分子的排頭兵和急先鋒公然對於兩岸關係發起了衝擊。當時的張亞中也意識到了兩岸年輕世代的情感距離不斷加大,「台獨」已經成為了台灣年輕人身體裡的一部分。這也是國民黨長期以來都忽視青年學生,漠視年輕族群,裙帶關係嚴重所造成的惡果。這也致使2016年國民黨大敗,徹底失去了台灣的權力。

張亞中

痛批民進黨

國民黨2016年大潰敗之後,洪秀柱再次出山擔任黨主席。 雖然她的任期只有一年多,但是卻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她上任後就提出要在台灣建造孫文學校,打出的口號是:「深耕中華文化、弘揚孫文思想、創造兩岸和合。」張亞中後來被指定為孫文學校的總校長,主要負責相關具體事務。這也是張亞中近年來所參與的最為大宗的政治實體活動,可惜成效並不理想。 2017年的7月,國民黨中常會就提出了要凍結孫文學校相關的運作。這也是國民黨逐漸背棄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一個明證,而且這不是一個或幾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國民黨高層都已經出現了這種氛圍。 國民黨作為孫中山先生所創造的政治團體,如今卻只是把孫中山先生的肖像當成了橡皮圖章,根本不去理會孫中山先生當年的政治理想。 這也讓張亞中等人十分不滿,也漸漸疏遠了國民黨高層。

張亞中

洪秀柱時期主辦孫文學校

2019年韓國瑜在國民黨內異軍突起,靠著巨大的社會聲量而成為了台灣島內的政治明星。他趁著勢頭正旺一舉拿下了高雄市長的寶座,民進黨經營了數十年的高雄市一夜之間回到了國民黨的手中,這對於整個台灣社會都有著很大的衝擊。而韓國瑜也很快就在這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不安心於高雄市政反而貪心不足,又惦記上了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大位。當時的國民黨內除了韓國瑜之外還有台灣富商郭台銘、資深元老朱立倫、原台北縣長週錫瑋和張亞中共同競爭國民黨內的出線名額。張亞中在當時的競爭中力量最為薄弱,也幾乎沒有什麼行政經驗。但是他也積極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獲得支持。只是因為當時有韓國瑜的光環和郭台銘的霸氣,讓張亞中的聲音顯得相當渺小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張亞中最後依舊不敵韓國瑜,在政壇中短暫沉寂。直到國民黨主席選舉再度發聲參選,才讓他重新獲得了社會關注。

張亞中

孫文學校總校長

猛打國民黨內弊端的和平主義者

張亞中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所提出的各項主張透過網路平台流出後,立刻就引發了大陸網友的廣泛關注。 特別是張亞中狠批國民黨內的重重積弊和各位候選人的不足時,更是招招凌厲一針見血。 他指出了國民黨內依舊殘留著李登輝時期保存下來的遺毒,黨內高層面對兩岸關係毫無作為而且走上了歪路邪路,一昧屈從民進黨諂媚台獨民粹主義。 他對於其他的候選人也毫不客氣,直接劍指最有可能勝選的候選人朱立倫,讓他承認自己是不是美國的線人,是否曾經向美國人提供過情報。 朱立倫因此顧左右而言他卻不小心漏了底,承認他曾經說的全部都是來自於報刊的實話,變相承認了此事。張亞中也因為這幾次的慷慨陳詞而贏得了島內民意的廣泛支持,在一份民調中顯示張亞中的民間支持度已經躍居最高。可是這份民調的考察對像是整個台灣社會的民眾,而不僅僅是有資格投票的國民黨員。 所以最後的結果還存在很大的變數,更何況竊以為張亞中一旦當選對於國民黨來說雖然是一劑猛藥,但也有可能藥性過於猛烈而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張亞中

張亞中批判國民黨

國民黨長期以來的思維和政治生態就存在嚴重失調,過度崇拜個人權威,各派係明爭暗鬥毫無大局意識。國民黨自從蔣經國過世後就出現了大量的派系和山頭,這也是蔣經國臨終時期的政治安排。 蔣經國的設計是李登輝手握行政權,李煥作為國民黨秘書長掌管黨務,郝柏村作為軍中大將可以掌握軍權,各方相互制約就能實現穩定。 可是國民黨自此就出現了派系爭鬥和山頭林立的政治局面,特別是李登輝引入了地方黑金勢力後,整個國民黨的局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而隨著各種勢力都有了一定的力量,國民黨就開始信奉“強人政治”,喜歡推舉黨內的“天王”和共主,只有讓各方勢力都信服認可的人物才能夠穩定黨內的局面。 換而言之就是只有長袖善舞、八面玲瓏,能夠擺開七星灶、喜迎八方客的圓滑人物才能夠在國民黨內高層吃得開,玩得轉諸如馬英九、王金平、朱立倫等人都是這種事情的行家里手,透過政治精英的外表、溫文爾雅的處事作風、能言善道的演講能力成功獲得了黨內眾多勢力的支持。 這也讓國民黨內的政治體制逐漸僵化,而失去了戰鬥力。

張亞中

國民黨四大天王

如此腐朽的黨內生態就讓很多人雖然空有超高的民調支持,但是在黨內卻未必受待見。 2020年的韓國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擁有數十萬堅定支持者,只要好好操作營運絕對有一戰的資本。 可是韓國瑜的出身、資歷、個性都不是國民黨一直以來中意的類型,這讓他並不受到一些大佬的喜歡。 加上韓國瑜的性格也不願意受人控制,於是始終和國民黨保持了一定距離,雙方貌合神離。國民黨的黨內力量無法發動起來,最終導致了失敗。 而張亞中的每一條建議都直接擊中了國民黨內的要害,可是因為他沒有行政資歷,所以不會受到黨內高層和諸多派系的重視。 「官大學問大」是國民黨內另一個長期秉持的錯誤認知。 如果他真的勝出,那麼國民黨內恐怕會有再度分裂甚至瓦解的危險。 而張亞中也很有可能因為控制不了其他的派係而成為孤家寡人,調動不了黨機器。就這一點而言,國民黨遠遠不如民進黨。

張亞中

韓國瑜隕落

民進黨在台灣地區崛起之後,他們也效法國民黨開始推薦黨內的「天王」。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遊錫堃就曾經被炒作為民進黨的「四大天王」。而民進黨能勝過國民黨的原因之一就是民進黨內的大局意識很強,組織紀律比國民黨好得多。國民黨每次蔓延擴散到公開場合上的黨內爭鬥,必然以黨內的分裂和選舉的失敗而落幕。 馬英九時期的「馬王政爭」、2016年的換柱事件,2020年的韓國瑜與郭台銘之爭都造成了國民黨內忠實支持者的分裂,國民黨因此而大敗。 而民進黨之內也有很殘酷的鬥爭,蔡英文就曾經在2019年和賴清德競爭黨內出線資格,蔡英文的網軍把賴清德打得體無完膚當面求饒。但2020年的選舉鐘聲一敲響,賴清德立刻和蔡英文捐棄前嫌成為了蔡英文的副手,彷彿曾經的一切爭鬥和裂痕都不存在。 民進黨好像內部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絕對權威,只要一發話,黨內所有人立刻俯首稱臣,只有乖乖聽話的份。 這就是兩黨之間最大的差距,也是國民黨無法戰勝民進黨關鍵點。

張亞中

國民黨主席選舉開始

至於張亞中先生本人的兩岸立場,確實曾經在網路上引發過爭議,尤其是「他到底是不是統派」也引發過激烈討論。 事實上,我認為從他長期的發言看來,他是一個徹底的和平主義者,他希望台海和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於當統一與和平產生了矛盾時,他也依舊會選擇和平,這也是國民黨內很多人一貫的主張,有別於華獨派和親美派。張亞中的和平理論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於國民黨內的長期影響,以及個人狷介意氣的經驗之談,未必十分切合實際。他認為和平是影響國民黨在台灣選舉的重要砝碼,也是決定兩岸關係的重要指針。他聲明自己已經擬定了和平備忘錄,一旦當選國民黨主席立刻就要付諸實行。 和平的確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期盼和心願,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固然是最優選項。 可是和平真的能扭轉台灣島已經高度毒化的台灣年輕人嗎?和平能夠擊敗民進黨的網軍和一系列政治行動嗎?和平能換回來台灣民眾的真心嗎? 我對這幾個問題表示懷疑,因為如今的台灣年輕人獨化現象越發表現出積重難返的趨勢。 單純的和平他們只會認為大陸軟弱可欺不足為奇。也許只有讓他們嚐到失去和平的感覺,他們才會覺醒

張亞中

張亞中與朱立倫

總體來說,張亞中先生的許多針砭時弊的言論觀點犀利,是近年來國民黨內少見的“螢臣”,直言敢言。雖然有些觀點過於理想化,但是敢於在這個舞台上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比很多依舊想在兩岸之間左右搖擺的人強得多。可惜的是根據國民黨內的政治傳統,這場國民黨主席選舉的贏家大概率還是朱立倫。可張亞中為了國民黨內的改革而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而且如果未來的國民黨高層能夠吸取這些意見那也是善莫大焉。 和平是珍貴的,兩岸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然而民進黨如今權力熏天,團結的國民黨也未必是對手。面對民進黨的台獨挑釁越頻繁且露骨,武統真的應該提上日程,而且拖不得,遲則生變。 未來的台海局勢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