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主演的新電影《消失的她》要上映了,定檔在端午節6月22號,這是一部帶有熱帶風情、懸疑元素的作品,由唐探系列的創始人陳思誠監製,2021年冬天在海南三亞開機,從開機到殺青再到定檔,全程零宣傳,悄然無聲,低調到塵埃。
消失的她海報,朱一龍扮演的何非疑似多重人格。
在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許多影視劇品質不夠炒作來湊,種種宣傳造勢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一龍是個例外,近幾年由他領銜的電影作品,不論大製作還是小成本都是反其道而行之,開機、拍攝、殺青等信息非但不宣傳,反倒高度保密。上映前也不在各大平台賣力吆喝,節奏仍是溫溫吞吞,不緊不慢。這種過於佛系的態度曾讓同樣佛系的我都為之著急難安,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宣傳就沒人知道,沒人知道就沒有市場,一部沒有市場、沒有票房的作品,口碑再好也難免淒涼冷落,命運堪憐。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他是朱一龍,一切都會不一樣,很多慣常定律對他來說並不適用。祂總是能創造奇蹟,不斷顛覆我的認知,讓我愧疚自己的遲鈍淺短和後知後覺。
2021年,他在家鄉武漢拍攝喪葬題材電影《人生大事》,扮演殯葬師莫三妹這樣一個底層小市民、街溜子,需要增肥,塗黑,扮糙,理平頭,穿質地差的衣服,把他精緻的容貌變得面目全非,他很樂意就去做了。三妹的樣子與他曾經演過的那些君子端方的形象判若兩人,看上去煙火氣、生活情味十足。
三哥與沈巍,形象判若兩人。
然而這樣還不夠,光在妝造上貼近角色遠非朱一龍的追求,他以自己對生活的深入體察觀照更賦予了莫三妹靈魂,他沒有刻意去演去模仿,去拿捏尺度,把握分寸,而是按莫三妹的生活方式和思所想去活著。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李紅評價人生大事中朱一龍的表現:“從外到內完成了一個人物的塑造”,“真正的好演員,創造的是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可謂恰如其分。
我也特別喜歡莫三妹這個角色,他打動我的點並不是顛覆本身,不是他改變形象帶給我的那種刺激和反差感,而是三妹這個人,活生生的走到我心坎裡去了。他糙裡糙氣卻心思細膩,為了讓小文聽到已去了天國的外婆的聲音,他求爺爺告奶奶,找人修復電話手錶裡的錄音,把它放到小狗狗的玩具裡;他粗蠻暴躁又心地柔軟,看到小文舅媽不肯收養她,直接把她帶回上天堂(在小文舅媽家門外,他看小文的眼神直擊我心,所謂糙漢柔情莫過於此吧);他消沉憤世嫉俗又心懷美好,幫劈腿前女友的老公整理完遺體,他靈魂裡的真善美全被激發出來,對殯葬師的職業有了積極積極的認識……他真是我理想中的世俗人物,有缺點,有毛病,有脾氣,但是內裡包裹著一顆柔軟善良的心,這種反差讓三妹哥特別可愛,特別接地氣,讓我第一次有了“我可能配得上他?”的想法。
影片上映後,票房的火爆程度和觀眾對三妹這個角色的認可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去年年初,正是疫情將散未散之時,許多電影製作方紛紛駐足觀望,不敢定檔上映,人生大事率先定檔清明,令業內人士和關心朱一龍的觀眾朋友為他捏一把汗。疫情當前,市場慘淡,一潭死水,人生大事這樣一部小成本電影,又能攪動多少水花呢?
但事實是,點映過後人生大事獲得極高的口碑,凡是看過電影的觀眾無不交口稱讚。短短一個月時間,這部成本僅6,000萬的電影總票房達17億,票房是製作成本的28倍,在市場慘淡的情況下逆襲成功。用粉圈用來吹牛的話說:贏麻了。這是真的贏麻了,沒有絲毫誇大。
人生大事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小成本逆襲成功的典範。
觀眾對莫三妹這個角色的認同度也是超乎我的想像。前段時間我發了一個小視頻,把人生大事中莫三妹抬棺下樓喊號那場十幾秒的戲單獨剪出來,短短幾天時間就有幾千人點贊,評論區網友對朱一龍的表演讚不絕口,這些網友絕大部分是一般觀眾,並非朱一龍先生的粉絲。
觀眾的迴響說明一切,朱一龍的影帝榮譽實至名歸。
電影上映後產生的直接效應有:
一、朱一龍後續的電影資源更好了,這是他以自己的實力置換來的,無可厚非;
二、朱一龍獲得2022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榮譽,這是專業的、業內的、毫無水分的肯定,張藝謀曾說全世界最難拿的電影獎就是金雞獎。金雞獎這份殊榮,一生中哪怕只有一次已是不易,何況後面還有那麼多好作品好角色,他還會有新的獎項!
張藝謀說金雞獎是全世界最難拿的獎。
想想前幾年,朱一龍的表演也一直在顛覆我的認知。他總能把男二演成男一,把綠葉演成紅花,例如知否,例如情定三生。我婆婆至今還在說,遲少爺那麼好,顧知夏怎麼不喜歡他呢?這可能是個普通觀眾對一位演員的最高肯定了吧。
朱一龍說,他沒有刻意去尋求角色與本人或以往角色的反差,他不刻意去追求形像上的顛覆,但他確實一直在顛覆我的認知,他就是那個能創造奇蹟的人。
今年6月22號,端午節當天上映的新電影《消失的她》,從僅有的已釋出的片花來看,他演的男主角何非疑似多重人格,尋妻之路上屢遭兇險,謎團重重。本片極致的懸念和諸多反轉,吊足了觀眾胃口,去年年底有幸看過唯一一次點映的觀眾都大呼過癮,估計上映後二次三次觀看的不在少數。
何非,又將是朱一龍顛覆我認知的一個存在,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