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兼愛」為什麼是錯的

2024-12-28墨子

在春秋戰國時代,繼孔子的儒家而起的第二個大學派,是墨子創立的墨家。墨子名字叫墨翟,根據《史記》的介紹,他是宋國的大夫,生活年代應該略晚於孔子。有一種說法認為,墨子年輕時候有可能聽過孔子的課,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了。墨家的思想也很豐富,有一部古籍詳細記載了墨子和他弟子們的學說,書名就叫《墨子》。

一般教科書裡面介紹墨子的思想,都會重點突出兩個關鍵詞:非攻、兼愛。非攻就是反對戰爭,兼愛就是要無差別地愛所有人。我們這一講也打算圍繞著這兩個關鍵詞來深入介紹墨子和墨家學派的思想。

墨子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大規模戰爭興起的年代,墨子主張和平反對戰爭。但和那些只會把反戰掛在嘴上的學者不同,墨子還有守護和平的能力。此話怎講?原來墨子懂科學,掌握了很多實用技術,而且能把這些技術運用到戰爭中來,幫助被侵略的、弱小的一方保護自己。 《墨子》這本書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有一位能工巧匠,名叫公輸班。

有人認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之祖魯班。公輸班是為強大的楚國效力的。楚王試圖攻打宋國,公輸班就造好了許多攻城用的器械,包括雲梯等。墨子聽到這個消息後,不辭辛苦,千里迢迢跑到楚國。墨子先找到了公輸班,對他說,我從北方來,北方有個壞人,他羞辱了我,我想請你把他殺了。

公輸班聽完之後滿臉不高興,把我當什麼了,我為什麼要幫你殺人呢?公輸班心裡可能在想,這人神經 病吧,這麼老遠跑來跟我說這個。一看公輸班這個反應,墨子接著又說了:你要是能幫我把他給殺了的話,我給您黃金。公輸班就怒了,說道:這不是錢的問題,不殺人這是基本的道義。

墨子心想,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公輸班的話一出口,墨子立刻向公輸班行了一個禮,接著雄辯就開始了。原來墨子之前看起來很無厘頭的話只不過是在為後面的論證作鋪墊。墨子說,我在北方的時候聽說你製造了雲梯等很多攻城的器械,準備攻打宋國。請問,宋國有什麼罪?打起仗來要死很多人,這不是更大的不仁不義嘛?你不肯幫我去殺一個人,卻要用你的工具去殺成千上萬的人,這不是很矛盾嗎?你還會覺得自己是個講道義的人嗎?

這番滔滔不絕的話講下來以後,公輸班無言以對,至少在語言上和表面上已經被墨子折服了。接下來墨子又說,放棄攻打宋國吧。觸及這個根本問題時,公輸班又為難了,回答說我已經答應楚王了呀。墨子說,那這樣吧,你帶我去見楚王,我來說服他。

墨子見到楚王,又滔滔不絕地闡述了一番和平與正義的道理。這些道理其實楚王都已經聽過好多遍了,但身為身處權力寶座頂端的統治者來說,是不會像墨子那樣考慮問題的。他們考慮的仍然是透過各種手段掠奪土地、人口以及財富。但楚王又不能明說,否則在高貴的墨子麵前就顯得太龔蹉了。

所以他只能找藉口推脫,找什麼藉口呢?他一眼看到坐在邊上的公輸班,就對墨子說,可是公輸班都已經把工具造好了呀,不用一下不可惜了嗎?你聽,這叫什麼話?明顯就是推諉。之前公輸班說,我已經答應楚王了;現在楚王又說公輸班辛辛苦苦把東西都造好了,明顯都是相互推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肯放棄戰爭。

墨子當然也明白。這要換成其他光說不練的思想家,就犯難了,他們這樣推諉裝傻,接下去該怎麼辦呢?不過這次楚王和公輸班碰到的可不是一般的思想家,是會說會練的墨子。墨子聽他們說完,心想是我出絕招的時候了。

墨子有什麼絕招呢?他對楚王說,公輸班有攻城的辦法,我有守城的辦法,要不這樣,先讓我跟公輸班過過招,看看他的攻城方法有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有,那你們再發兵不遲,如果沒有,也就不要那麼老大遠的去丟人現眼了。

接下來公輸班就拿出他攻城器械的模型,墨子呢把腰帶解下來比擬作城牆,又拿了些工具作為守城器械的模型,雙方開始模擬攻防戰。公輸班先後拿出九種工具,試圖攻下墨子的城池,一一都被墨子化解。這時候公輸班進攻方法已經用盡了,而墨子的防守方法卻只露了一小手,還有大量工具、方法沒有展現出來,公輸班明顯是輸了。

但公輸班接著說了一句話,他說,我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戰勝你,但我不說。墨子說,我也知道你會用什麼辦法戰勝我,我也不說。兩個人打起了啞謎,聽得在旁邊觀戰的楚王一頭霧水,就問你們說的什麼呀?什麼意思?

墨子說,公輸般的方法無非是殺了我,他以為殺了我就不會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但很抱歉,這個方法也是徒勞的,我從來沒有低估過你們這些人的無恥,所以早就做了安排,命我的大弟子禽滑釐率領我三百門徒,搶先一步到宋國了,各種防禦工具現在都已經造好了吧!楚王一聽這話,知道這次伐宋是討不到便宜的,於是只好放棄原計劃。墨子可以說是靠著硬實力阻止了一場戰爭,是非常偉大的,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我們看《墨子》這本書,裡面的確有很多教人怎麼守城的篇章,包括如何在城門上做文章,怎麼防禦雲梯,怎麼防禦地道戰等等,都有。因為要研究這些技術,墨家學派的學者掌握了許多基礎科學知識,像是我們中學物理課上學過的小孔成像,在《墨子》裡就有記載。所以墨家學說也是早期中國歷史上的科學之光。

另外,通過上面這個故事,我們還能發現墨家團隊很有組織紀律性,這也是先秦其他哲學流派所沒有的。正是因為有組織紀律性,墨子的三百弟子才能在他自己不在場的時候被組織調動起來,去幫助宋國守城。孔子的弟子更多,但儒家團體是一個鬆散學會組織,有點像我們現在的校友會、同學會,不是嚴密的團體組織,這一點很不一樣。

墨子拯救了宋國回北方,期間路過宋國,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碰到天降大雨,墨子想找個屋簷躲躲雨,結果宋國這位看門的硬是不讓墨子進去躲雨。這是古往今來很多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都無法避免的遭遇。但因為墨子是有大愛的,所以也不會跟這些小人物一般見識。

說到墨子的大愛,我們就轉入另一個話題吧,那就是墨子思想中的另一個關鍵字:兼愛。墨子說“兼相愛,交相利”,什麼意思呢?就是人和人之間應該要互相親愛,互相有利,不要互相有害。墨子的兼愛,主張的是無差別的愛,愛其他人就像愛你的家人的一樣。這個思想聽起來很美,所有的人都愛別人,而且是無差別地愛別人,這樣豈不是透過天下大愛而達到天下大同了?

戰國時代的儒家大師孟子也說過,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終也是要你愛所有人,他們講的是不是一樣的內容呢?很奇怪,同樣是講愛人,聽起來很相似,但孟子一生批評得最多的就是墨子,更具體地說他批評的就是墨子的兼愛思想。這一下很多聽眾可能就會傻傻地分不清楚了。

兼愛,愛所有人,和孟子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區別到底在哪裡呢?愛所有人難道不正確嗎?孟子為什麼要批評他呢?

其實很多高深的哲學問題,一放到生活場景中,很多疑問就能迎刃而解了。墨子很偉大,但他提出的“兼愛”思想,的確是有漏洞的,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會變成危險的思想。那麼為什麼說兼愛是錯的呢?

我們就先從生活經驗說起。這個問題放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很簡單,小姑娘 們都知道,找男朋友不能找中央空調型的,愛情是專屬的,怎麼能兼而愛之呢?這個道理簡單嗎?這麼簡單的道理,一旦上升到哲學高度,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

當然為了幫助大家更理解,可以再作進一步分析。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楚,愛有幾層意義,有幾種屬性。其實愛有兩種不同的屬性,第一種愛是私人的情感經驗。無論愛情、親情,都屬於這一種愛。這種愛是建立在人和人的接觸、交往基礎上的,是很私人的問題。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你愛她,所以覺得她特別漂亮,在別人眼裡她就不一定那麼漂亮了。還有一句俗話叫子不嫌母醜,對於絕大數人來說母親的形象總是最親和的,因為她給了你很多。但在你眼中最值得愛、最親和的母親,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兇巴巴的老阿姨、不講理的大媽。這是愛的第一個層面。

愛的還有另一個層面,那就是作為公共道德的愛。我們會在很多公共場合看到“尊老愛幼”的標語,也經常會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小孩讓座。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建立在我們對他人的個人情感基礎上的,而是出於一種公共道德感,我們感覺到有義務幫助他們。這兩種愛一樣嗎?完全不一樣。

我們先來看孟子的觀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說法從字面上看,首先講的是愛的次序。孟子承認,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對自己家人的愛和對他人的愛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這是人性。只有當一個人懂得愛自己的家人之後,他才有了人性的基礎,才有真正的愛的能力,也才能有對愛的深刻感知。然後把這樣的愛推廣到他人身上。

也就是說,孟子主張,必須先有情感層面的愛,才能上升為道德層面的愛。一個不懂得愛家人的人,卻積極去愛社會上的其他人,那這樣的愛肯定是虛偽的。

墨子提倡的“兼愛”問題出在哪裡呢? “兼愛”所倡導的愛,直接就是屬於公共道德層面的愛,沒有個人情感的愛作為基礎。機械地倡導這樣的愛,在生活中很容易出現道德綁架。比如公交車上讓座位,年輕力壯的人應該尊老愛幼。但一旦上升到必需遵守的道德原則,就容易出現道德綁架了。

更加危險的是,什麼是公共道德,是可以被定義、被宣傳的。納粹德國時期,愛希特勒就是一種公共道德,這樣的愛導致什麼呢?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愛可以昇華為道德,但愛不能脫離人性和情感的基礎直接轉變為道德。這就是為什麼說墨子的兼愛思想是有很大的漏洞的。每天15分鐘,歷史為你所用。拓寬認知視野,塑造人生格局。復旦大學歷史系姜鵬老師。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