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個人資料,憑什麼得了影帝,今天來爆爆他的“舊瓜”

2024-04-27朱一龍

1988年出生於武漢的朱一龍,

從小學到高中都很普通。

都讀到高三下學期了,

他的學業成績還是一般般。

朱媽媽以前一直想當演員,

結果沒有當成,

就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了:

“要不你去考電影學院吧?”

朱一龍對未來也沒什麼規劃,

就聽了媽媽的建議,

去藝考短訓班培訓了三個月。

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藝考時,

朱一龍表演的節目是劍道。

最搞笑的是,

他兩次表演劍道,

都摔了一跤。

那一年是2006年,

北電表演系只招了19名學生。

兩次表演都摔了跤的朱一龍,

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被錄取。

他問班主任崔新琴:

“為什麼要招我呀?”

崔新琴笑著回答:

「你雖然是一張白紙,

但我覺得你很有潛力。 」

朱一龍真的是個很普通的人,

就像你我一樣普通。

雖然長得有點帥,

但那時的帥跟現在的帥,

完全沒辦法比,

尤其是氣質,

完全是一個天一個地。

朱一龍受訪時曾說:

“我上學的時候沒人追。”

是啊,這相貌這氣質,

沒人追其實很正常啊!

朱一龍表演天賦也很普通,

他從小喜歡打籃球,

根本不喜歡表演,

連國語都說得很一般。

你知道大家為什麼叫朱一龍為「居老師」嗎?

就是因為他有一次自我介紹時,

發音不標準,

把“朱(zhu)一龍”說成了“居(ju)一龍”,

大家從此便叫了他「居老師」。

朱一龍的個性也不適合表演,

他內向、害羞、慢熱。

北電表演課第一堂課,就是「解放天性」。

「老師讓我們扮醜,

把自己形象破壞掉。

要大家覺得你很醜了,才能下台。 」

結果朱一龍就是放不開,

不知道怎麼扮醜,

傻愣愣地站在台上,

那叫一個尷尬。

剛上北電的時候,

朱一龍對錶演並不感興趣。

直到第一學期期中,

他才終於愛上了表演。

那一年期中考,

老師出了題──《等待》。

要求:不能拿實物,不能說台詞,但要把「等待」表現出來。

朱一龍上場表演時,

抬起雙手,

假裝手上拿了兩個冰淇淋,

看樣子是在等一個女孩,

他等一會,看一眼表,

沒多久,冰淇淋開始融化,

他就把嘴湊上去,

輕輕舔吃冰淇淋,

……

等最後,那女孩也沒來,

朱一龍就很失落地走了。

這個表演一結束,

班主任崔新琴就誇個不停:

“很有想法,特別好…”

因為這次表揚,

朱一龍有了一點自信,

他也因此喜歡上了表演。

雖然愛上了表演,

但朱一龍的天賦實在很一般。

有一次,老師考台詞,

朱一龍背錯了好幾處,

老師有點生氣了:

“你能不能多用點心?”

下課後,幾個同學找到老師:

「一龍挺用功的,

他天天都在背,

從來沒有偷過懶。 」

朱一龍接受媒體採訪曾說,

「在北電四年,我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出晨功…”

但即便如此用功,

他成績也僅僅只是「中上」。

崔新琴這樣形容朱一龍的天分,

「他的努力如果有10分,

表現出來的結果只有5分。 」

2009年,從北電畢業後,

朱一龍簽了一家很小的公司。

當時其他同學的心氣都很高,

都想簽大公司,

都想找大導演,

都想拍大製作,

所以得知朱一龍簽了毫無名氣的小公司後,

都替朱一龍不值:

“你成績不錯,外形也不錯,幹嘛這麼急啊?”

可朱一龍是這麼想的:

「大製作其實一年沒有幾部,

在那麼少的大製作當中,

新人能出演的幾率很小,

能演到想演的角色的幾率則更小。

有同學說,

不能演喜歡的角色我就不拍,

但如果一直都不拍,

那不就荒廢了嗎?

我不太願意這樣,

不太願意等幾年才等一部大製作。

有些演員可以靠一部戲就出頭,

但我覺得自己不具備那個能力。

所以我就選擇了這樣一家小公司,

可以讓我一直有得拍的小公司,

雖然拍的都是小電影,

但我有很多機會鍛鍊自己。 」

我特別讚賞朱一龍的想法,

他沒有好高騖遠,

沒有高不成低不就,

沒有坐在原地等待機會,

而是選擇了一個很務實的路子,

選擇了在奔跑中尋找機會。

十年裡,

他拍了21部電視劇和37部電影。

其中很多電視劇,

連星都上不了,

其中很多電影,

也是內容獵奇的小成本影片,

只能在地方電視台放一放。

朱一龍後來大紅後,

有網友翻出這些影視劇後感嘆:

“朱一龍之前是欠裸貸了嗎?”

這些影視劇大都拍得很爛,

但這些很爛的影視劇,

卻幫朱一龍解決了一個難題──釋放天性。

「以前拍戲,

我很難做到快速進入角色,

但經過一次磨練後好多了,

現在拍一個戲時,

我能瞬間進入表演狀態,

專注在所飾演的角色中。 」

在十年潛心修行中,

朱一龍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

甚至連「毛猴」都演過。

朱一龍也吃過各種各樣的苦,

戲多時需要連軸轉,

他每天只睡一個小時。

朱一龍也受過各種各種的傷,

拍《大明宮傳奇》時,

他四次從馬背摔下,

傷得連衣服都穿不上。

但他一直都沒有紅。

記者問他:“付出這麼多也沒紅,你不覺得委屈嗎?”

朱一龍回答:

「沒什麼好委屈的。

觀眾沒有認可你,

只能說明你演得不好。

演得不好,我就繼續加油嗆。 」

朱一龍也從來不抱怨:

“我不喜歡抱怨,如果你選擇去做了又抱怨,這是邏輯問題。”

有記者問他:“你有野心嗎?”

朱一龍回答:“有啊,我希望在中國電影史、電視劇史上留下名字。”

正因為擁有這份野心,

所以朱一龍從來不覺得日子很苦,

「因為我有自己的目標,

所以我可以忍受每天去拍小電影,

每天去拍各種各樣的爛角色。 」

終於到了2015年,

經過這麼多年修行後,

朱一龍決定主動出擊,

「我覺得我經驗攢夠了,

不能再繼續拍小電影了,

我需要去別的劇組,

找別的導演、演員合作。 」

於是,他又開始跑起劇組來,

去積極爭取自己喜歡的角色,

「我會紮實地先做功課,

去展示我對這個人物的理解,

全部做到之後,如果還不行,

我會寫一個人物小傳,

或是去跟導演表達我喜歡這個角色。

如果見組、試鏡之後還沒有消息,

最後我會花一天時間編一條短信,

去表達我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和喜愛。 」

在一次次主動出擊下,

朱一龍終於爭取到了《羋月傳》《花謝花飛花滿天》等劇中角色。

出演《羋月傳》等劇後,

朱一龍雖然沒有火,

但他的演技成功吸引了許多製片。

於是沒多久,

他就收到了《鎮魂》劇組拋來的橄欖枝——出演男一號沈巍。

朱一龍拿到劇本後本來很猶豫,

但看完原著後就心動了,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角色。”

於是他把這些年積攢的經驗,

都傾注到了《鎮魂》之中。

他一人分飾四個角色,

將沈巍的溫潤端方、黑袍使的冷冽肅殺、夜尊的邪惡癲狂、小鬼王的軟萌可愛展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誰能超越朱一龍扮演的沈巍。”

「這簡直就是從書裡走出來的沈巍。」

《鎮魂》播出後,

朱一龍一炮而紅。

有多火呢?

那段時間,

我們公司幾乎所有女生,

都在談論朱一龍。

經過十年蟄伏,

這個娛樂圈的慢行者終於紅了。

但面對粉絲們的追捧,

朱一龍卻非常的清醒:

“我並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好,粉絲有濾鏡,如果你信了就是你的問題了。”

朱一龍非常感激粉絲:

但從不刻意討好粉絲,

朱一龍大部分粉絲都是女生,

女生都喜歡聽什麼土味情話,

或「我愛你們」什麼的,

但朱一龍從不說“我愛你們”,

他說得最多的就是:

“謝謝你們。”

“好好生活。”

朱一龍也不迎合粉絲,

很多明星天天發微博,

三天不發就擔心自己熱度下降,

但朱一龍曾經兩個月不發微博,

他就是為了全心全意拍好戲。

「當演員還是要腳踏實地用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

誰都不可能永遠紅下去,

所有的爭議與風波,

最後都會被人們遺忘,

真正能被記住的唯有經典作品。

所以我覺得給粉絲最好的​​回報,

就是能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

朱一龍很讓我佩服的一件事,

就是2018年6月,

他退回了粉絲籌集的全部應援費。

應援文化起源於日韓,

發揚光大於中國。

所謂粉絲應援費,

就是粉絲捐款籌錢,

為自己的愛豆打榜、刷熱度、買廣告,甚至買遊艇、買飛機、買別墅。

應援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如果你加入一個粉絲組織,

但不願意貢獻應援費,

就會被大家看不起,

大家就會罵你是「白嫖粉」。

但朱一龍覺得這樣非常不好,

所以他把應援費退了回來,

他在微博上道歉說:

「作品能夠得到關注,

已經是種榮幸。

萬萬不願在其他方面繼續佔用大家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懇請大家不要再破費了。 」

朱一龍跟當下很多流量明星不一樣,

他不張揚、不傲嬌、不放縱,

他勤奮、克制、通透、沉靜,

所以很多網友都稱他為「破壁機」。

何為「破壁機」?

就是能打破壁壘,

贏得許多從不追星人的喜歡,

例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

為什麼這麼多高知會粉朱一龍呢?

有一個粉絲說得特別好:

「真正的優質偶像,

是你能跟他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

而不是他能帶給你多少談資和話題。

我之所以喜歡朱一龍,

是因為我也想擁有他身上那些發光的屬性。

最好的支持,不是多狂熱,

而是把喜歡的品質保留下來,

讓別人知道,

支持他的人,是一群努力的人。 」

朱一龍也有自己的偶像。

比如姜文,

“他好有才,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例如段奕宏,

“無論是演技還是生活,他都非常有克制感和秩序感。”

例如劉亞仁,

“他年紀跟我差不多,但已經有好幾部代表作了。”

朱一龍的偶像,

都是演藝圈非常有追求的人。

在2018年國劇盛典上,

有人問他:你有什麼目標?

朱一龍答:做個合格的演員。

儘管已經大紅了,

但朱一龍一點也不敢懈怠,

「每次演完後,

我都要反覆看回放、對比,

和朋友探討,反覆解剖,

知道好在哪裡、欠在哪裡,

琢磨透了才心安,再去解下一個題。 」

本來拍戲已經很忙了,

但朱一龍還是利用休閒時間,

學會了小提琴、吉他、繪畫等才藝,

「我一直覺得,

一個演員要走遠,不是單純的,

需要很多東西去輔佐這個事情。 」

朱一龍已經34歲了,

但他依然不停地在學習,

“我覺得30歲才剛開始。”

我為什麼要談朱一龍呢?

因為我覺得他是個可以做榜樣的人。

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模板:

一個天資平常的普通人,

是怎麼一步步獲得成功的。

作家李可有句話說得好:

「大家都知道金子是會發光的,

但大部分人都在想怎麼發光,

很少人在想如何成為金子。 」

在這個痴迷速成的時代,

大家都急忙慌地想快速達成目標。

可越是急於達成目標,

目標往往就越難達成。

越急就越失望,

越失望越焦慮,

越焦慮就越迷茫。

如何才能走出這一困局?

最好的方法,

就是像朱一龍一樣,

立志做個長期主義者。

堅定地看著自己的目標,

努力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剩下的,請安心交給時間。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捷徑,

但選擇捷徑的人,

最後幾乎都走了彎路。

而那些從來不選捷徑的人,

最後反而登到了山峰最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