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刺客是淹沒在人類歷史中的一種特殊職業,是指用武器對某個目標人物實施謀殺的專業人員。
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刺客特別多,很多遊俠往往因某個人感激的恩德,願意化作刺客執行恩人的刺殺計劃。一般來說,刺客的行動都是非常隱秘的,但也有例外,比如轟轟烈烈地去執行刺殺。
相傳秦始皇一生,自滅六國(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起,就一直處在被刺殺的恐懼中,他對身邊人極其不放心,連晚上睡覺時,手裡都會握著劍。
今天,一起來看看這些刺殺秦始皇的故事吧!
荊軻刺秦
這是秦始皇第一次被刺殺。
戰國末期,秦國崛起,一家獨大,秦王嬴政企圖吞併諸國,稱霸天下。
於是,秦王便派大將王翦在滅掉趙國之後,繼續向北進軍,準備攻打燕國。
{IMG}
燕國本就是小國,國君太子丹自知敵不過強大的秦國,但又怕秦國繼續騷擾,異常苦悶。
這時,有人獻出計謀,趁機刺殺秦王,舉薦勇猛果決的荊軻執行此計。太子丹應允,隨即召來荊軻,讓他以燕國使者身份面見秦王,並趁機執行對秦王的刺殺計劃。
荊軻接到命令後,對太子丹說:“秦王這個人殘忍暴虐,又極其警覺,要想刺殺他,得有一個靠近他的藉口,並且得讓他相信我是去求和的才行。因此,我需要兩件寶物,才能執行這個計劃。”
聽完荊軻的話,太子丹說:“你需要什麼儘管開口?”荊軻看著太子丹,確定地說:“要近距離見到秦王,我需要帶上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頭顱,這兩件寶物都是給秦王的見面禮!”
於是,在太子丹的授意下,公元前227年,荊軻和秦舞陽帶上督亢地圖以及樊於期的頭顱,作為燕國的使臣出發來到咸陽,覲見秦王。此次出行,太子丹送荊軻直至易水,場面宏大,浩浩蕩盪。
秦王聽說燕國使者帶來了督亢地圖和樊於期的頭顱,準備進獻,高興極了。在咸陽宮用九賓之禮,接見了荊軻和秦舞陽。
秦王看見荊軻手捧裝著樊於期頭顱的木匣,非常開心,吩咐荊軻和秦舞陽(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走上前去讓他查看,於是荊軻和秦舞陽踏上台階,一步步向秦王走去。
但就在這時,看到殺人不眨眼的秦王嬴政,還有朝堂上的陣仗,秦舞陽害怕了,不由得開始發抖,臉色蒼白。秦始皇馬上就警覺了,荊軻趕緊打圓場說是:“北方蠻夷粗野之人,從未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未免有些害怕,請大王諒解。”秦王勉強相信。
於是,讓王政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拿著地圖捧著木匣,向秦王走去。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非常高興。於是,秦王又叫荊軻將督亢的地圖打開給他看。
隨著捲起來的地圖,被荊軻緩緩打開,藏在地圖捲軸中的匕首出現了,未等秦王反應過來,只見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就要坎上去了。秦王大驚,出於本能反應,起身掙脫開了荊軻,荊軻抓著的袖子也被扯斷。
秦王掙脫後,退後一步,準備拔劍,可惜秦王的劍太長了,沒有拔出來,看著荊軻撲過來的身影,秦王害怕了趕緊繞著柱子就跑,荊軻緊追其後。
眼看荊軻就要得手,這緊急關頭,一位伺候秦王的隨身醫官急中生智,抓起裝藥的罐子,朝荊軻扔去,荊軻手一揮,藥罐摔了個粉碎。就在這一剎那,秦王拔出了寶劍,一劍就砍斷了荊軻的左腿,隨後荊軻倒在了地上,最後他將手裡的匕首朝秦王扔去,秦王巧妙躲開,匕首打在銅柱上,直冒火星。
最後,秦王看荊軻手裡已沒有了武器,又倒在地上,上前向連砍幾劍殺死荊軻,台下的秦舞陽也被武士所殺。
荊軻刺秦王,宣告失敗。
{IMG}
高漸離刺秦
這是秦始皇第二次被刺殺。
相比於荊軻刺秦王,高漸離刺秦王就顯得有些沒有排場了。
高漸離出發時,沒有易水的送別壯行,更沒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好友在旁,在秦王宮行刺時,也沒有傲視秦廷的機會,因為那時的高漸離早已雙目失明,他的刺殺更像是一場獻祭,是一場華麗的赴死。
高漸離是荊軻的知己好友,太子丹派遣荊軻去行刺秦王時,眾人齊聚易水,為荊軻送行,高漸離也在其中。高漸離是擊筑的好手,送友人離去,眾人皆知,這定是一條拿命做注的豪賭,於是,高漸離擊筑,荊軻依調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成就了這句千古絕唱。
燕國的高漸離與衛國的荊軻,兩人都是豪爽的性情中人,俠肝義膽都刻在了骨子裡,他們有聊不盡的高山流水知音之情,閒來無事總會小酌幾杯,酒興起,和著樂聲手舞足蹈,無限快哉。
最懂荊軻的便是高漸離。
荊軻刺殺失敗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王統一天下,自認功高三皇五帝,自立始皇帝。登基後的秦始皇,開始追殺荊軻餘黨,無奈之下高漸離帶著自己的“築”與“善衣”開始逃亡,隱姓埋名,不再擊筑,在一個酒肆裡討生活。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一天,高漸離聽到有人擊筑,手癢難耐,想起曾經與荊軻一起把酒言歌的日子,他再也忍不住了,再一次擊筑,曲調豪邁卻悲傷,全是對故友的思念。
高漸離不在躲了,再一次拿出自己心愛的築,以樂師的身份亮相,他知道此時刺殺秦始皇的時機已到。
高漸離擊筑聲調悲亢,將多年來的悲痛都奏了出來,四坐的賓客無不涕泗橫流,琴聲滲入宋子城的每個角落,同時也滲入到了秦始皇的心裡,他知道又有人要步荊軻的後塵了。
秦皇知道高漸離是荊軻的摯友,也知道高漸離對自己有同樣的恨,但他還是將高漸離叫入咸陽宮為自己擊筑。因為秦始皇早已聽聞他的琴聲無人能及,作為天下最有權力的皇,他也要聽一次。
但是,為了防止高漸離得手,秦始皇在召他演奏之前,便命人將他的眼睛熏瞎,然後才帶上大殿為自己擊筑。
秦始皇以為雙目失明的高漸離會放棄對他的刺殺,事實證明他錯了。
高漸離已忍受了摯友離去的痛、忍受著國破家亡的痛,就是為了最後一刻的刺殺,他又怎麼會因為雙目失明而放棄呢?
這一日,秦始皇再一次召見高漸離為自己擊筑。在此之前,高漸離在腦海中已經預演過成千上萬次對秦始皇的刺殺行動,於是他憑藉聽聲辨位,差一點就用手中的築砸中秦始皇的腦袋。
只可惜,終究是差了一點。
這也許就是高漸離的宿命。他與荊軻相比,荊軻刺秦是家國大義,他刺秦除了家國大義,還有為知己報仇的小情。
荊軻得此知己,人生無憾矣。
{IMG}
張良刺秦
這是秦始皇第三次被刺殺。
張良,字子房,戰國時期韓國名臣的後代。
祖父張開地是韓昭侯,是韓宣惠王、襄哀王時期的丞相,父親張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張良因韓國亡國,家破人亡,於是便起意刺殺秦始皇。
張良弟弟的死,是壓死駱駝最後的一根稻草。
張良弟死不葬,散盡家財,開始尋找合適的刺客,為他執行刺殺計劃。一天,張良在外面見到一個飢腸轆轆的壯士,此人力大無比,張良覺得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於是,他花費重金,為這位壯士量身打造一把重達120斤的大鐵鎚(約合60公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踪,伺機下手。
{IMG}
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於是,張良便將刺殺目標定位東巡車隊中的六駕馬車。
不久,張良便得知了秦始皇的出巡路線,開始尋找埋伏的地點,最終他選定了博浪沙(今天的河南省原陽縣東郊),博浪沙路面沙丘起伏,因此會導致秦始皇東巡車隊的速度降低,有利於伏擊,而且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
但是可惜的是,執行刺殺行動的當天,秦始皇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準備,準備了多輛副車,每輛車都是由六匹馬拉的,混淆視聽。
張良指揮大力士扔鐵鎚砸向秦始皇的車輛,可惜砸錯了車,最終秦始皇又躲過一劫。刺殺失敗後,張良成功逃脫,秦始皇發布“大索天下”的追捕都沒有抓住他。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