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大夫簡介(偉大的國際志工先驅)

2022-10-12白求恩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用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資訊發布平台。

白求恩-偉大的國際志工先驅!

文/解放軍出版社原社長 朱冬生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形成了抗擊疫病的強大合力,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戰勝這場重大疫情的主要戰力是習近平主席在全國選舉派出的一支支醫療隊和千千萬萬的志工。這些醫療隊和千千萬萬的志願者,為疫區人民帶來了勝利,也為全世界的抗疫鬥爭帶來了希望。

“志願者”,中國人並不陌生。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年代裡,就有成千上萬國內外的志願者,由他們組成的醫療救護隊、糧食運輸隊、子彈砲彈輸送隊、抗日宣傳隊,活躍在大大小小的戰場上。

中國人民牢記來自全世界的每一位志工:

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胸腔外科醫師。 1938年志願來到中國參與抗日戰爭;

庫裡申科,原蘇聯飛行大隊長。 1939年,他和考茲洛夫受蘇聯政府派遣,率兩個「達沙式」轟炸機大隊來中國援助抗日。 1939年10月14日接獲作戰任務,出擊日軍的軍事基地,機群飛臨武漢上空時遭受日寇機群的攔截。激戰中座機受損,返航時座機失控。為了飛機免遭破壞,庫裡申科用高超的技術操縱飛機,平穩迫降江心,機上的轟炸機和射擊員跳水游到岸上。由於長期勞累過度,又經過幾小時激烈戰鬥的庫裡申科再也無力跳出機艙,無情的江水吞沒了他年輕的生命;

羅伯特·蕭特,美國志願援華飛行員,曾擊落日本侵華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也是中國抗日空戰中第一位捐軀的外籍人士;

柯棣華,印度人,著名醫生。 1938年隨同印度援華醫療隊到中國協助抗日,先後在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服務,任八路軍醫院外科主治醫生、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

佐藤猛夫,1939年8月加入日本反戰組織。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衛生部野戰醫院內科主任,八路軍野戰醫院副院長及衛生學校講師;

克萊爾·李·陳納德,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將,有「飛虎將軍」之稱的飛行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中國作戰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指揮官;

還有許許多多為中國的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甚至獻出生命的志願英雄。

他們當中的諾曼·白求恩是偉大的國際志工的先驅。由他組織的一支支醫療隊,戰鬥在太行山上,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諾曼·白求恩,志願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於1938年初,不遠萬裡,突破重重阻撓,來到延安,同年6月17日進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到達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山西五台山金岡庫村。他帶領的一支支醫療隊常年活躍在太行山上,為山西、河北兩省抗日軍民救死扶傷,治病救命。白求恩經常不顧危險,親臨前線,及時施行外科手術,從而大大減少了傷病員的死亡,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同時,他也幫助八路軍醫護人員提升醫療水平,為八路軍部隊培養了一大批醫護人員。他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忱,從而贏得了根據地的幹部、戰士和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在共同的戰鬥中,白求恩對八路軍和抗日根據地滿懷深情。在一次手術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身為偉大的國際志工先驅的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戰場救護的勇士

抗日戰爭是在中國的本土作戰,戰場救護人員大多為本國的軍人或志願者,白求恩是志願者中少數的外國人。就是這樣一位外國籍的志願者,他就是中國抗日戰場上志願者中的最強者,最勇敢者!

白求恩到達晉察冀邊區後方醫院後,一週內就檢查了520個傷病員,他們大部分是在平型關戰鬥中負傷的。第二週白求恩大夫就開始施行手術。四周的連續工作,使147個傷病員很快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抗日前線。

從此,哪裡有傷員,白求恩大夫就出現在哪裡。在晉察冀的一次戰鬥中,他曾經連續69個小時為115名傷者動了手術。他的手術台,曾經安在離前線五里地的村中小廟裡,大砲和機關槍在周圍咆哮,敵人的砲彈落在手術室後面,爆炸開來,震得小廟上的瓦片格格地響。白求恩大夫卻在小廟裡執著地動手術。他不肯轉移,他說:「離火線遠了,傷員到達的時間會延長,死亡率就會增高。戰士在火線上都不怕危險,我們怕什麼危險?」兩天兩夜,他一直在手術台上工作著,直到戰鬥結束。

為了保住傷兵的性命,白求恩大夫常常把自己的血輸給八路軍戰士。他愉快地稱自己是萬能輸血者,因為他是O型血。他還拿出自己帶來的荷蘭純牛乳,親自到廚房煮牛奶,烤饅頭片,端到重傷者面前。看著他們狼吞虎嚥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臉上。

戰地醫院的創建者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基本上沒有戰地醫院,尤其八路軍部隊更是沒有。白求恩到了華北抗日根據地創建了許多戰地醫院,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地努力。白求恩的做法,得到了抗日戰爭中中國志願者運動的最具影響力的組織者宋慶齡女士的積極響應,其後在她的倡導和組織下,產生了由許多國內外知名志願者組織的戰地醫院和醫療隊。

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著名的胸腔外科專家,他來到了中國的戰場。他不僅帶來了大批藥品、顯微鏡、X光鏡和一套手術器械,最寶貴的是,他帶來了高超的醫療技術,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對中國抗日戰爭事業的無限的熱忱。

白求恩到了抗日根據地,隔天便來到軍區衛生部,隨後就到了後方醫院。一連四個星期,白求恩同志成天忙著給傷者們進行治療,並且向院方提出了許多改進工作的意見。

兩個月以後,就建成了由白求恩大夫設計的模範醫院,他的醫院內有:傷員接待室,內外科室,奧爾臭氏治療室,羅氏牽引室,妥馬氏夾板室等等。各種設備,雖然簡陋,但卻整齊、乾淨、井然有序。在模範醫院交付使用的時候,他還在現場作了一次實際的手術表演和換藥表演,人員分工、工作秩序、進行速度,規範有序,這使醫院的所有人員都驚嘆不已。

白求恩大夫為建立模範醫院,還制定了一個“五星期計劃”,作為任務劃分來推動整個根據地的醫務工作。他說:「一個戰地的外科醫生,同時要是木匠、縫紉匠、鐵匠和理髮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幾下子把木板鋸斷、刨平,做成靠背架,讓手術後的傷員靠在上面使呼吸暢通。他一有空閒,就指揮木匠做大腿骨折牽引架、病人木床,鐵匠做妥馬式夾板和洋鐵桶盆,錫匠打探針、鑷子、鉗子,分配裁縫做床單、褥子、枕頭,有力的保障了模範醫院的醫療器材設備。

繼建立模範醫院之後,他又忙著籌備建立特種外科醫院,他既要培養一批醫務人員,還要給300多名重傷員進行治療,他差不多平均每天要給10個以上的傷員動手術。

不久,特種外科醫院就建成了。為了加速訓練醫務幹部,白求恩大夫要求軍區衛生部通知各部隊派人來學習。白求恩大夫每天給參加訓練的醫護人員講「離斷術」、「腐骨摘除術」、「赫爾尼亞手術」等,一邊講,一邊做,用實際例子提高大家的醫術。白求恩大夫是個技術精湛的戰地外科醫生。他除了做手術治療之外,還親自打字,畫圖,寫教材,給醫護人員上課。他曾經在幽靜的叢林中,給三百多名學生上大課。他的講台上放一個擴音機,身後掛著三幅大的人體解剖圖。他一邊講,一邊指著圖表。這些來自戰場上的軍人學員,鴉雀無聲,埋頭做筆記,靜靜地聽著。他還叫學員們每個人要開10個處方,然後由他修改,他自己也開10個處方給大家學習。戰場醫療隊的組織者

中國過去沒有醫療隊,只是到了抗日戰爭戰場上由於志願者的先驅白求恩的創立才有了。後來的志願者,志願者創立的醫療團隊這個組織形式,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有了到部隊的醫療隊,有了到災區的醫療隊,有了到貧困地區的醫療隊,還有了到非洲大陸的中國醫療隊。

白求恩到了抗日根據地當年的9月下旬,日軍分10路向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在白求恩大夫親自組織下,晉察冀軍區成立了四、五個醫療隊,分赴各個戰場。白求恩大夫向醫生們提出了響亮的口號:「到傷員那裡去,哪裡有傷員。我們應該在哪裡!」他建醫療隊的原則是:在戰爭情況下,每個旅以上部隊都要確保有一支醫療隊,以應對戰鬥的需要。

白求恩大夫親自率領一支醫療隊,來到了晉察冀軍區醫院第一所,工作還不到三天就接到三五九旅王震旅長親自從雁北打來的電報,告訴他前線的戰況。他一聽到那裡戰鬥頻繁,飯也沒有顧得吃,連夜就率醫療隊出發了。 11月天,崇山峻嶺的雁北已是嚴寒氣候。白大夫走了80哩山路,披著一身雪花,黃昏才到達靈丘河浙村旅後方衛生部。一進村他就急忙問顧正鈞部長:「病房在哪裡?」顧部長說:「不遠。吃完飯再去吧。」「吃飯還有多久?」「20分鐘。」「那太久了,先去看病房。白求恩率領的這支醫療隊為三五九旅部隊在作戰中的傷兵救護作出了有力的保障。

白求恩大夫組織的醫療團隊,其實是醫療突擊隊,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去。過後不久,日軍開始對我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瘋狂攻擊。白求恩大夫請求去冀中參加戰地救護工作。在聶榮臻司令的批准後,他便和晉察冀軍區衛生部的18個同志一起,組成了“東徵醫療隊”,於2月19日。冒著危險,穿過了平漢路敵人的封鎖線,到達冀。冀中平原的抗日烽火吃緊,白求恩大夫率領的醫療隊也馬不停蹄,一個戰鬥接著一個戰鬥,一個戰場追著一個戰場,救治了一批又一批的傷員。

為後來的開國將軍彭清雲做手術

白求恩在志工隊伍裡是個傑出的外科大夫,他不僅精通外科,對內科、皮膚科等各科醫術也有較深的研究。白求恩到中國,初到延安,後到晉察冀軍區,曾經為毛澤東、周恩來、賀龍、聶榮臻等許多八路軍的高級將領檢查過身體。在這次冀中反「掃蕩」中,他又為兩位八路軍團的幹部後來的兩位開國將軍動過手術。

就在這次日軍發動的攻擊中,白求恩大夫率領的醫療隊始終戰鬥在抗擊日軍戰鬥的第一線,為救護傷員盡一個醫者的責任。 10月下旬,日軍第二混成旅一部由張家口向蔚縣開進。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團和七一七團在邵家莊地區伏擊。七一九團團長賀慶績令一營教導員彭清雲為突擊隊長,帶領一營及七一七團九連,進入伏擊地域,擔任衝擊任務。

29日上午10時,前行的日軍開始向路兩側山頭砲擊,進行火力偵察。 一千五百公尺、一千公尺、五百米,「收回!」八路軍觀察哨打響了第一槍。槍聲為號。 「衝啊!」彭清雲大喊一聲,跳出掩體,率領突擊隊向日軍衝擊。突擊隊員一個個像下山的猛虎,呼嘯著向敵人猛衝過去,橫挑豎刺,很快就挑倒了幾個鬼子兵。突然,「噠噠」的機槍子彈飛過頭頂,日軍增援部隊從北面撲過來。 彭清雲立刻命令張有仁班長斷後,掩護部隊作戰術撤退。

彭清雲和戰士們趴在障礙物後,一排手榴彈丟過去,撲上來的日軍被壓下去了。他們正要撤退,日軍又衝過來。班長張有仁為掩護戰友,連續刺死三個日軍士兵後,中彈犧牲。彭清雲衝上去搶救張有仁,右肘關節被子彈打穿。

賀慶績團長見狀,命令團預備隊出擊,才把敵人打了回去。戰鬥結束後,彭清雲被送到靈丘郡石礬村三、五九旅前方醫院搶救。正巧白求恩大夫率領的醫療團隊也趕來了。白求恩果斷決定:「馬上輸血,準備手術。」醫護人員面面相覷,都為沒有血源焦急。 「抽我的血!」白求恩伸出手臂毅然決然地說。 「抽我們的!抽我們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求。

白求恩堅定地說:「來不及驗血了,我是○型血,萬能輸血者,趕緊抽!」就這樣,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的鮮血,徐徐流進了彭清雲的血管裡。白求恩為彭清雲做截肢後,一直守候在他身邊,直到他甦醒。彭清雲手術後的第八天,白求恩特地從前線趕回來探望他,當看到他的傷口癒合很好時,白求恩大夫很高興。

三個月後,彭清雲傷愈出院,繼續奮戰在抗日戰場,此時他才20歲。抗日戰爭勝利後,彭清雲參加了西北、湘西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任師政治委員,白求恩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他,他要求部隊要熱愛朝鮮人民的山山水水,因而部隊在成川石田裡湧現出羅盛教這樣的國際主義戰士。新中國成立後任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總參紀委副書記。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再為後來的開國將軍左齊截右手臂

在這次反擊日軍的攻擊中,白求恩大夫也為另外一位後來的開國將帶領手術。 11月15日,八路軍三五九旅七一七團獲悉日軍一個運輸大隊由蔚縣向澇源輸送物資。 27歲的團參謀長左齊奉命率部連夜奔襲,16日拂曉進至澗蔚公路之間的明舖村設伏。

17日清晨,一連串「嘀嘀」的汽車喇叭聲由遠而近,只見敵軍汽車從蔚縣向明舖駛來。左齊立即命令:「狠狠地打!」頓時,「噠噠噠」的機槍聲和「轟隆隆」的手榴彈爆炸聲震天動地。日軍先是一陣大亂,隨即就在指揮官的招呼下,開始反衝擊。此時,一排子彈襲來,打中了左齊的右臂上部。

戰鬥結束,左齊終因流血太多,支持不住,暈了過去。從旅部趕來看望左齊的王震旅長,得知白求恩大夫的醫療隊已到石樊村,趕緊將他送到石樊村三五九旅前方醫院。王震對左齊說:“你的右臂血液不流通,醫生說無法保留,要做截肢手術,馬上請白求恩大夫給你醫治。”

白求恩大夫為左齊做右臂截肢手術後,還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小瓶磺胺給他用上,才使他的傷口很快癒合。白求恩是八路軍戰士心目中的保護神,左齊得到這位國際主義戰士的救助,感恩之心伴隨了左齊的一生。

傷癒後的左齊立刻投入打擊日寇的戰場。新中國成立後,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志願者

在晉察冀軍區短短不到兩年的日子裡,經白求恩大夫救護治療的傷者就有1000多。其中不少傷病員是在死亡的邊緣被搶救過來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蹟,在部隊中傳誦著,大大鼓舞了同志們的鬥志。在戰場上,戰士們高喊:“衝啊!白大夫就在後邊!”

1939年10月下旬,日寇突然發動了大規模的「冬季掃蕩」。

從摩天嶺前線下來的傷員,來到了淶源的孫家莊。白求恩大夫把手術室設在孫家莊的木板戲台上,台上掛起幾幅白布。白大夫立即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糟糕!」白求恩生氣地說了一聲。大家飛快地轉過身來。但是,他讓大家繼續工作;「沒什麼,我把手指切破了。」他舉起左手,浸進旁邊的碘酒溶液裡,然後又繼續工作。

白大夫雖然刀傷左手中指,局部發炎,仍繼續為傷者動手術。 11月1日那天,他檢查了一個外科傳染病人,白大夫為病人動手術時沒顧得上戴橡皮手套。可能他那切傷了的中指,這時受了感染。患部惡化起來,腫脹,痛得厲害。

11月7日,日軍猛烈向我軍進攻,前線的戰鬥更加激烈了。他不顧自己的病,急著要到前線去。大家勸他多休息幾天,他卻發起脾氣來。

11月9日,他把左手肘轉移性的膿潰瘍割開,精神稍好。但到了下午,體溫又增高。

11月11日,他們宿營在唐縣黃石口。這時,聶榮臻司令員派人送來了急信,要部隊不惜任何代價安全地把白求恩同志送出這個在敵人威脅下的區域,挽救白求恩大夫的生命。

長期疲勞和疾患的折磨使白求恩大夫清瘦的面孔越蒼白了,四肢冰冷,身體已到了最壞的程度。醫療隊的大夫採取一切緊急措施和外科處理,但病情仍不見好轉。

白求恩大夫的手指發炎了,發炎一天天加重。 11月1日,又搶救一名丹毒合併蜂窩性組織炎的傷者吳明。這是外科一種烈性傳染病,發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細菌致命的感染。後來,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連續做了13台手術,並寫下了治療瘧疾的講課提綱。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惡化,左手肘關節下方發生轉移性膿潰瘍,領導強迫白求恩轉移到後方醫院。到達南太平地時,白求恩聽到前方有槍聲,便叫擔架停下來,想到陣地看傷員。但此時他高燒已達攝氏40度,全身癱軟。 10日抵達唐縣黃石村,白求恩的病情已十分危險。大家很著急,白求恩卻平靜地說:“我得了膿敗血症,沒有辦法了……請轉告毛主席,我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遺憾的是我不能親眼看到新中國誕生了……”

到了晚上,白求恩大夫勉強坐了起來,沉重地呼吸著,開始寫他的長篇遺囑。他請聶司令員轉告加拿大勞工進步黨和美國共產黨:「我十分快樂,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夠多有貢獻……」白求恩大夫在他的遺囑的最後部分說;「最近兩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讓我把千百倍的謝忱送給你和其餘千百萬親愛的同志。

黃昏,他把寫好了的遺囑交給了翻譯,解下手上的夜光錶贈送給他,作為最後的禮物。 1939年11月12日清晨5時20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志工的先驅白求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幸以身殉職,逝世於中國河北唐縣黃石口村。在這安靜的黎明,加拿大人民優秀的兒子,熱情的國際主義戰士,勇敢的志願者,我們的白求恩大夫,結束了他光輝的生命!

白求恩大夫與世長辭,靈柩被秘密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溝門。

12月21日,毛澤東同志寫了光輝著作《紀念白求恩》。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鼓舞中國人民不斷取得勝利,走向輝煌。

毛主席對白求恩的讚美,是對一位國際主義志工的表彰,也是對志工偉大奉獻精神的弘揚。白求恩是志工隊伍裡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的精神讓國際主義志工永遠的無上榮光!

來源:新華號 皇城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