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兵簡介(全軍唯一用左手敬禮的將軍,割斷自己傷臂,押回越軍俘虜)

2022-11-22丁曉兵

2017年4月21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廣西調查時視察南部戰區陸軍機關。

正在辦公的軍人們立刻起身鼓掌歡迎,只有一個軍人,靜靜站立,沒有鼓掌,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責怪他。

丁曉兵

黨和國家領導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徑直走向他,親切跟他握手。

握手前,他啪地一個立正,用左手致以一個與眾不同的軍禮。

這位中國現役將領中唯一用左手敬禮的將軍,就是武警廣西總隊政委丁曉兵。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曾經出過10個獨臂將軍,丁曉兵是第10個。

1965年9月,丁曉兵出生於安徽合肥。

小時候他嚮往當英雄,指揮千軍萬馬,喜歡看軍事書籍,跟小夥伴模擬「上甘嶺」戰役。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的時候,他正在上國中。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當時各村都是開會傳達中央文件,學習華主席講話,讓全國人民明白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

丁曉兵跟著父親也去開會,當他聽到越南人驅趕華僑、傷我邊民的廣播,丁曉兵義憤填膺,拳頭攥得緊緊的。開完會,他就趕到武裝部,要求報名參軍上前線。

丁曉兵

武裝部的工作人員非常感動地說:“你的精神可嘉,但是現在沒有徵兵計劃,而且看起來你還不到當兵年齡,回去好好學習,以後有的是機會。”

1983年,丁曉兵18歲,終於到了當兵的年齡,似乎已經趕不上打仗的局面了。

那年他高中剛好畢業,高考的時候只差15分,沒有考上大學。因此他走了復讀的道路,大學畢業也可以參軍嘛。

就在他用心復讀的時候,有一天同學跑來找他:“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前線又打仗了!”

同學們都知道丁曉兵喜歡軍事,想當兵,想當將軍。平時他跟大家講起兵器知識和中外戰例和名將也頭頭是道,讓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當聽到中越前線打仗的新聞後,同學先告訴了他。

丁曉兵聽了非常高興,也有點不敢相信──對越反擊戰早已結束五年,怎麼會又開戰了?

原來那場戰爭中,中國軍隊攻克諒山、兵臨河內,讓以「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之稱的越南顏面盡失。

丁曉兵

他們嚥不下這口氣,但是又打不過中國軍隊,只能耍賴玩陰的,在老山、者陰山一帶搞事,佔領了屬於我方的一些高地,越境埋設地雷,讓我邊民無法生產,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而且越戰之後,越南國內經濟情勢非常糟。

1980-1985年,越南年均通膨率從25%上升到91%,1986-1988年達到300-400%,整個1980年代經濟成長率大多時候只有2-5%,個別年份才超過8%。

可以說當時的越南,內外交困,在此情況下,只能乞求蘇聯援助。

蘇聯政府為了遏止巨龍,非常慷慨,出手闊綽,一砸就是50億。而莫斯科也每年提供越南四、五百萬噸糧食,以解決越南人的吃飯問題。

但是越南當時窮兵黷武,沒有人搞生產,這些援助是杯水車薪。

但蘇聯人的日子也不大好過,因為蘇聯在1979年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巨額戰爭開支讓莫斯科不堪負荷。

當時有個段子是這樣講的:

黎筍向勃列日涅夫請求援助,勃說:沒有物品了,請自己勒緊褲帶。黎筍說:好吧,那麼,請給我們些褲帶。

這個段子形象說明,越南人處境多麼慘。

但越是這樣,越是需要挑釁中國,轉移國內矛盾,去蘇聯人那裡獻媚,爭取援助。

所以在邊界搞事,就成為黎筍集團的既定方針。

面對敵人的挑釁,我國政府立場一貫,那就是堅決反擊。

但是,老山、者陰山與法卡山略有不同,第一個兩山地點與越南河宣省交界地點很近,這一段路道路十分複雜,交通不便,不利於我軍集結大量兵力,同時後勤運輸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像1979年反擊戰那樣大兵團作戰無法進行,只能採用小規模的拔點戰術來打擊侵略者。

而且根據當時的國內情勢,鄧小平提出了裁軍的主張。

派出營連級部隊以輪戰的方式參與老山戰役,不僅可以檢驗軍隊的素質與經驗,還能振奮軍隊的精神,有助於軍隊建設要圍繞實戰要求來進行,同時也有助於養成令行禁止的服從意識,從而推動裁軍計劃,減少改革中的阻力。

在這種背景下,兩山輪戰打響了。

因為越軍的挑釁,給了我軍練兵的機會,也給了丁曉兵報國的機會。

丁曉兵

不過當丁曉兵報名的時候,也有個別人說他傻:

「前線正打仗,這時候去當兵,怕不合適吧?”

他回答說:

「軍隊是保家衛國的,這時候當兵正是時候,能血灑疆場,是我的榮幸。」

不久後,丁曉兵真的將鮮血染紅了祖國南疆的土地。

18歲的他,在1983年入伍後參加兩山戰役,擔任昆明軍區第二偵察大隊偵察四連捕俘手。

能到偵察連的必須身手敏捷,能當捕俘手,更要求智勇雙全。

但是在敵人眼皮底下抓越軍,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跟虎口拔牙差不多。

1984年10月的某天清晨,班長給全班戰士下達了「抓舌頭」(俘虜)的命令,丁曉兵跟自己的戰友出發了。

丁曉兵他們穿過叢林,悄悄來到敵人一個哨所旁,潛伏在不遠處,看到了一名越軍士兵。

觀察了好一會,也沒有看到他身邊出現其他士兵。

「上!」隨著老班長一聲令下,早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丁曉兵像下山的猛虎一樣,跟著老兵們衝上了敵軍的哨所跟前。

我軍偵察兵平時都經過刻苦訓練,所以動作趕緊老練,整個抓捕過程一氣呵成,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像老鷹抓小雞那樣,迅速將那名越軍哨兵撲倒在地,堵住了他的嘴,將其控制住。

班長低聲說:“趁敵人還沒發現我們,我掩護,你們趕緊撤!”

就在他們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一名越軍士兵從哨所走出來,不知道是去解手還是去換崗,發現之後開始喊叫,哨所裡的越軍全部衝了出來,一邊射擊一邊追過來。

丁曉兵押著俘虜走在前面,快速轉移。就在這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出現一股巡邏的越軍。

那名越軍士兵見狀停住了腳步,丁曉兵狠狠地將他壓倒在地,生怕敵人發現。

不料敵人早已發現丁曉兵,向他們投出一顆手榴彈。

手榴彈冒著青煙落在了丁曉兵的不遠處,按說遇到這種情況,原地臥倒,將頭埋起來是最佳選擇。

但是丁曉兵不能這樣做,手上還有一個好不容易抓來的俘虜,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保護俘虜。

看到手榴彈過來的一瞬間,丁曉兵一邊用身體擋住俘虜,一邊右手抓起手榴彈想向外扔。

越軍投過來的,是我軍當年援助他們的67式手榴彈。 67式木柄手榴彈採用鑄鐵彈體,裡面主裝藥為38gTNT,殺傷力非常大,可產生70~110個破片,有效殺傷半徑7m,該手榴彈的爆炸延時很短,只有3-3.7秒。

但是只要順利丟出去,一定能減少傷害。

可就在他要丟出來的時候,俘虜一動,丁曉兵身體晃了一下,手榴彈剛出手就凌空爆炸。

巨大的火球伴隨著熱浪和衝擊波將丁曉兵掀翻在地,他的右臂瞬間被十幾塊彈片擊中,鮮血頓時流了下來。

丁曉兵當時大腦一陣發蒙,他踉蹌了一下,倒了下去。

丁曉兵

就在他倒下的瞬間,他隱約看到身旁的俘虜爬起來想跑。

丁曉兵二話沒說就衝上去把他撲倒,本能地想用右手去按俘虜的脖子,誰知道剛一用打算力,一陣劇痛襲來,他站立不住,栽倒在地。

落地的時候,大臂的骨頭直接插進了土裡,黑乎乎的傷口開始向外噴血,肘關節已經完全斷掉,手臂就剩一點皮還連著。

這時的丁曉兵大腦一片空白,才明白剛才的手榴彈爆炸,把自己的右手已經炸斷了。

「班長,我受傷了,快來看俘虜!」丁曉兵喊道。

班長聽到後,命令兩個戰士過去,一個人給丁曉兵包紮,一個人控制俘虜。

戰友們邊走邊戰鬥,敵人漸漸被他們甩在後面。

可是偵察兵們依舊不敢大意,稍微一減速就會被追上。因為他們距離我軍陣地還有3公里。

在剛才的戰鬥中,有一名戰士犧牲,戰友們既要背著他的屍體後撤,還要押送俘虜,行動無法迅速。由於他們走的是叢林小路,路兩邊有很多樹枝,丁曉兵的斷臂不由自主要搖晃,不斷碰到樹枝上,非常不方便。

為了不影響行進,不拖大家後腿,他一咬牙閉著眼睛,用匕首將還連著一點肌肉的斷臂割了下來。

常人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都會疼痛難忍,碰都不能碰,何況是生生將一條手臂割下來,此舉,比關雲長刮骨療毒還要難忍。

丁曉兵硬是以驚人的毅力,割斷了連著的皮肉,額頭上的冷汗和著鮮血直往下流淌,丁曉兵忍著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切斷手臂的一瞬間,丁曉兵差點暈了過去,他告訴自己不能倒下,那樣的話就會影響大家撤退。

丁曉兵強打著精神,將斷臂別在了腰間,他幻想著回去興許還能接上。

丁曉兵

丁曉兵身後的小徑上,殷紅的鮮血灑了一路,他曾經好幾次昏倒過去,都是班長掐人中把他掐醒。

每次醒來,丁曉兵都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堅持一下就是勝利,倒下了就不能看五星級紅旗,就再也見不到家鄉的父母。

班長也含著淚對他說:“曉兵,挺住,就要到家了。”

戰友的鼓勵、對祖國的嚮往、以及強烈的求生的本能讓丁曉兵一路滴著血走了過來,硬撐了三個小時沒有倒下。

回想起來這段經歷,丁曉兵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是怎麼堅持過來的。

當他終於踏上國土,來到我方陣地,看到後方戰友們抬著擔架向自己跑來的時候,他的忍耐力已經到了極限,再也撐不住了,一頭栽倒在戰友的懷裡。

被抬到醫院後,丁曉兵休克過去,十幾個小時都沒有醒來。

所有的人都認為丁曉兵不行了,搶救他的醫生甚至一度準備宣布丁曉兵的死亡。

這時候,師首長帶著從北京請來的專家,帶著進口藥品來到了醫院,他對專家說:“不管用什麼辦法,我要丁曉兵活著,把他搶救回來!”

經過三天不懈努力,專家終於將丁曉兵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手肘關節損傷嚴重,手臂已經接不上了。

丁曉兵醒來之後大聲問護士:“我的手臂,我的手臂呢?”

失去手臂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何況丁曉兵還不到二十歲,人生的路還很長。

但人生就是如此,任何人的未來都充滿不確定性。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誰又能預料自己的明天如何?

當一切發生的時候,只能坦然面對,別無選擇。

何況丁曉兵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名戰士,一名鋼鐵戰士。他的身體殘障了,書寫的人生卻不殘缺。

丁曉兵

受傷之後,他被授予一等功,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人物,中央軍委為丁曉兵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

當時丁曉兵走到哪裡,都會有鮮花和掌聲。

他備受人們尊敬,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來。

但是繁華落盡的時候,生活還是要繼續。

如果讓大多數人來設計,丁曉兵為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理所應當躺在功勞簿上,享受優厚待遇,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

即使有點遺憾,也只能如此。

但是丁曉兵是個要強的人,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此落幕,他是個喜歡創造奇蹟的人。他想讓自己的人生好戲連台,精彩可期。

今後的舞台在哪,地方還是部隊?丁曉兵陷入沉思。

經過思考,他做出決定要留在軍營。

丁曉兵

他在給部隊領導的申請書裡寫道:“我是軍人,離開軍營,生命之樹就會枯萎;請讓我留在部隊。”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選擇。

父親之前得知兒子決定的時候,勸他三思。 「部隊不是養老院,你要留在軍營,就要跟大家一起訓練,還要做示範。」

丁曉兵笑著說:“你的兒子是示弱、認輸的人嗎?放心吧,我一定會做好的。”

丁曉兵下決心了,但是他能如願以償嗎?部隊首長會答應他的要求嗎?

要知道在和平時期,一個失去手臂的人在軍中服役,在任何一國軍隊中,並不是常見的事。

丁曉兵

令人欣慰的是,上級非常理解和支持丁曉兵的想法,滿足了他的願望,讓他到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

領導的這樣安排的初衷是,讓他在學院掌握軍事理論後當教員,傳授軍事知識。

1988年初畢業後,部隊首長安排他到軍校擔任教官。按說,丁曉兵是能勝任的,因為他刻苦學習,各學科的成績都非常優異,多次被評為」優秀學員」。

根據他的身體狀況,做教官這份職業,既合適又體面。

可是丁曉兵不同意的院黨委員會的安排,他想到基層去。他在首長那裡軟磨硬,硬是讓領導收回了成命。

但是到連隊工作談何容易,他要跟士兵一起摸爬滾打,對身體有殘疾的他來說,又是一個巨大考驗。

到連隊第一天,他就在戰士面前「出醜」。

丁曉兵

這天早上,連隊組織緊急集合訓練,全連官兵都精神抖擻地到了操場,整整齊齊站在那裡,可是身為指導員的丁曉兵還遲遲沒來。

原來他還在用一隻手,在艱難地打著背包。

當他最後一個來到操場,站在全連士兵面前的時候,面對的是大家異樣的目光。目光中,有憐惜也有懷疑論的。

無論怎樣,一向好強的丁曉兵都難以接受。他要帶兵,這樣下去帶出的只有熊兵。

但是士兵們不相信他,背地裡送了他個」一把手」的綽號。

這個外號很快就被上級領導得知,他們也憂心忡忡,擔心丁曉兵當不好連隊的」一把手」。

對此,丁曉兵沒有過多解釋,他對首長只說了一句話:“一把手如果不能創造一流的業績,我背著行李回家!”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底氣的。

早在學院的時候,他就學會了用左手拿筷子、繫腰帶。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會用左手握筆寫字,但是只用了不到三個月,就學會了,而且寫的字還非常漂亮,讓人讚不絕口。

為了練好打背包,晚上他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用腳、用嘴巴「配合」左手,練習打背包。

丁曉兵

直練得手指磨破了皮,長出了繭子,嘴角也流出了血。

半個月後,戰士們不得不對自己的「一把手」連長刮目相看,不但打背包的速度全連沒人趕上他,就是做伏地挺身也沒幾個人能比得過他。

考核的時候,戰士們更是被他折服,丁曉兵八大軍事科目中,七項優秀,一項良好。

不光是基本功紮實,丁曉兵也在訓練中刻苦鑽研,摸索出許多科學練兵方法。

他一頭扎進軍官訓練中心,一隻手反覆拆卸組裝機槍,反复琢磨有關資料,終於摸索出了」手把握,肘向下,手腕自然下搭,不頂也不拉」的輕機槍射擊要領。

丁曉兵

當有人對此表示懷疑的時候,丁曉兵二話沒說,一隻手提著槍走向靶台,在距離目標150米處一個點射,3發子彈打出了一個8環、一全9環、一個10環的好成績。

功夫不負有心人,丁曉兵的努力迎來了回報。

他當了4年指導員,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集團軍樹為”基層建設樣板連”、”基層建設標兵連”,被南京軍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黨支部被軍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丁曉兵

至於丁曉兵本人,在此期間榮立三等功1次。

對於丁曉兵的出色表現,上級領導在充分肯定的同時,打算在全軍宣傳,並且在年底對他進行提拔,讓他當團長。

正在此時,連裡發生一件事,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

連隊一名新戰士到了部隊裡,因為難以適應緊張軍營的生活,選擇了自殺。

這名士兵在家裡是獨生子,嬌生慣養,沒有吃過一點苦,而且他在家裡就有憂鬱症。

憂鬱症作為一種精神心理障礙,其症狀有自癒傾向,但也具有反覆發作的傾向。

如果這次抑鬱了,它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後又緩解,但是可能遭受一些環境刺激或生活事件的影響後,再次出現抑鬱的症狀,有精神抑鬱的人,一般是無法入伍的,這樣的情況,容易導致新兵隊伍不好管理,戰士之間可能有猜忌或關係不融洽。

這名新兵在入伍體檢的時候,隱瞞了自己的憂鬱病史。而這種病也不大好檢查出來,尤其是當病症處於緩解期的時候。

因此,丁曉兵對此並不知情。

但是,丁曉兵坦蕩地承擔起全部責任。

丁曉兵

這樣一來,丁曉兵也深陷輿論漩渦,各種指責讓他抬不起頭來。不過連裡的士兵卻為他鳴不平,覺得丁指導員非常委屈,打算聯名為指導員「伸冤」。

一是因為在軍區接受培訓,多數時間不在軍營,跟此事沒有直接間接聯繫。

二是因為指導員平常對大家非常好,關心戰士生活,甚至雪中送炭,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幫助,讓他們渡過難關,確實是個好指導員。

一次,排長鄧小剛母親患腎囊腫病重住院等錢開刀,父親寫信給他讓他籌錢,但是他已經花光了積蓄。

丁曉兵得知後,就將自己的2000元錢給了他,說是連裡給他申請到的補助。後來鄧小剛才得知真相,感動哭了。

通信戰士馬超患白血病做了骨髓移植手術,恢復治療期間,住院時認識的一位女護士提出要到部隊照顧她。

丁曉兵馬上跟著領導反映,破例讓馬超的女朋友來隊照顧。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丁曉兵

丁曉兵從當指導員以來,給經濟困難的幹部戰士的捐款已經很難統計,其中大部分捐款是以組織名義救濟的。

因此,丁曉兵深得戰士喜愛。

在此情況下,戰士們才想為他出頭,向上級解釋。

但是丁曉兵得知後,勸阻了戰士們:“你們這樣做, 我會不安的。”

此事影響很大,原來有望升職的他,被平職調到團政治處任宣傳幹事。

這次打擊對愛惜羽毛的丁曉兵來說,實在太沉重了。

這時候當年跟他一起入伍,已經成為無錫一家房地產公司老總的戰友找上門來要他一起闖蕩商海,待遇優厚。

老家縣政府也派人來告訴丁曉兵,說願意安排他到地方工作,縣直機關部門領導職位隨便挑。

但是丁曉兵謝絕了大家的好意,他說:“哪裡跌倒哪裡爬,我要在這裡證明自己。再說,軍營是我離不開的家。”

丁曉兵

果然,丁曉兵用事實證明了自己,他無愧于英雄的稱號。

2003年,淮河流域發生了50年不遇的洪水,已經是團政委的丁曉兵帶著部隊趕往抗洪前線。

師首長知道丁曉兵的拼命三郎脾氣,怕他親自上陣,特意對他說:“到前線,你只要站那裡指揮就行,不要親自動手。”

隨後又交代丁曉兵的警衛小趙說:“照顧好丁團長,出事了拿你是問!”

7月17日,安徽壽縣瓦埠壩突然發生特大管湧,丁曉兵帶兵趕到,情況危急,他衣服一掄就要下水,警衛小趙急忙阻攔,都沒有攔住。

丁曉兵跳進風高浪急的激流中,與黨員突擊隊打樁,縣委領導見了,也奮不顧身下水參加戰鬥。

之後,丁曉兵又和大家一同運土扛包,別人背2鍬土,他背4鍬土,一背就是4個小時。

丁曉兵

經過連續5個多小時的努力戰,終於堵住了管湧,保住了縣城。

這時候丁曉兵才覺得斷臂疼痛難忍,趕緊去醫院。

醫生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污水浸泡時間長了,傷口縫合處已經嚴重潰爛,一小塊烏黑的彈片也露了出來。

丁曉兵雖然只有一隻手臂,但他卻寫下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成為了中國軍人的標竿!

2015年,丁曉兵晉升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少將警銜。

2006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丁曉兵的: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

一條臂膀,也能撐起血染的軍旗,他是真的勇士-丁曉兵

丁曉兵

儘管如此,丁曉兵依舊生活艱苦樸素,全家住在一棟65平方公尺的房子裡。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那是因為有人負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