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華,中國文藝舞台上家喻戶曉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連續13載登上春晚舞台的中國民歌壇殿堂級實力派天后,亦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最富盛名的中國歌壇巨星之一。
她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風采》、《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長城長》、《春天的故事》等歌曲風靡海內外。
她的歌曲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轉變,又被譽為「時代歌唱家」。
1990年代初,董文華作為總政歌舞團的一員受邀前來參加廈門一家公司舉辦的開幕慶典。演出結束後,董文華出席了該公司舉辦的答謝晚宴,並與眾人合影。
然而當時的董文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自己事業最巔峰的時期,她卻因為這張照片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質疑,讓董文華的聲名一落千丈,也讓她百口莫辯,事業跌入谷底,最後不得不暫時退出歌壇,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中。
董文華選擇退場並暫時告別舞台,其實是出於對家人朋友和自身事業的保護。
在退隱期間,董文華並沒有停止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社會對她的質疑不斷,但她沒有被動地接受指責,而是積極尋求自我救贖的機會。
2009年,董文華和成龍、張藝謀等人獲得「人民最愛的藝術家」稱號。董文華的藝術成就和人格品行,終於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這些年來,董文華究竟經歷了什麼,讓她歷經風雨仍憑藉著堅韌不拔的勇氣走出低谷,重新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幼年時下音樂夢
1962年,董文華出生於遼寧瀋陽,當時家中已經有了3個孩子,一家人擠在一個小平房中,日子過的很拮据。但身為最小的孩子,董文華自幼得到了一大家子的寵愛。
董文華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她的父母常年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她的成長。幸運的是,她有一個時刻關心和照顧她的姐姐。
姊姊董雙秋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參與各種演出,在家中也常唱歌給董文華聽。
每當姊姊站在舞台上,董文華都會全神貫注地聆聽她的歌聲。
姐姐的歌聲充滿了情感和力量,能夠打動人們的心靈。那時的董文華好想像姊姊一樣,在舞台上展現自己的才華,用歌聲傳達自己的情感。
在姊姊的影響下,董文華也逐漸喜歡上了唱歌,並逐漸展現了與眾不同的歌唱才華。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董文華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練習唱歌。為了克服自己的懶惰,便讓父親每天監督自己。
如同現在的許多家長一樣,董文華父親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是心裡根本沒當一回事。
這個年紀的小孩往往風風火火的開始幹事情,但最後都是虎頭蛇尾地結束。所以家裡的人不認為董文華突然爆發的練歌熱情能堅持下去。
儘管董文華的家人對董文華能否堅持下去持懷疑態度,但她並沒有被家人的質疑打倒。她每天都以驚人的毅力投入唱歌練習。
為了擁有更多的練習時間,董文華每天不亮就起床練歌。有時下雨了,她也堅持不輟學,帶一把傘就跑到公園繼續練習。
因為董文華經常早起在家唱歌,擔心影響到了左鄰右舍休息,董文華便來到離家很遠的一處空地上練習,一直唱到聲音嘶啞。
看到董文華如此努力,董文華的家人不再懷疑她的毅力,開始支持她參與各種演出。從鄰居家的宴會表演到少年宮等地正式登台亮相,董文華的聲樂實力也不斷提升。
1969年,7歲的董文華上了小學。沒有教室,學生們就圍坐在院子的大樹下,看著樹上掛著黑板上課。
董文華的同學舒錦彪還記得,小學期間董文華是班長和學藝委員。大家每天都能聽到董文華的甜美歌聲。
中學畢業走上音樂之路
董文華15歲時迎來了人生重要轉捩點。
1977年冬天,瀋陽軍第區39軍宣傳隊招收文藝兵。 董文華的父母得知後,立刻將董文華帶到115師的俱樂部舞台上參加考試。
憑藉著刻苦的練習和與眾不同天賦,董文華一首歌都沒唱完便得到了評審的認可。由於當時的董文華只有15歲,年齡上不符合要求,但評審十分欣賞董文華那動人的歌聲,破格錄取了她。
於是董文華正式成為了文藝兵。 在那個年代,這是無數人羨慕的鐵飯碗,工資歸國家管,還有補貼和獎金,意味著未來也不會再為生活犯愁。
因為她可愛的娃娃臉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董文華在宣傳隊裡非常受歡迎。在宣傳隊專業老師的教導下,董文華開始學習民族唱法,唱歌水平突飛猛進
當時隊上的人都將她當做小妹妹疼愛,可就是這個年紀女生卻靠著自身的努力成為了宣傳隊解散後最早進入部隊歌舞團的人。
1979年,當宣傳隊面臨解散,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尋找出路時,董文華也感到困惑和不安。然而,她並沒有被暫時的困難打敗,而是積極主動地尋找新的機會。
她偶然看到了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的招收訊息,這給了她新的希望。
董文華沒有猶豫,立即決定前往參加選拔。參加招收選拔的過程並不容易,董文華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和更嚴格的評判標準。
然而,董文華的音樂天賦和舞台表現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她從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
最終,董文華與她的前同事、後來的國家一級聲樂演員朱曉紅一同考進了瀋陽歌舞團。 入團不久,董文華因為能力優異得到了歌舞團重點栽培。
董文華後來回憶道,她當年是被當成歌劇演員來培養的:「我覺得這個基礎對我非常重要。因為身為一個歌劇演員,對你的各個面向都很嚴格,每天早晨起來就是練功,哪裡不好了,老師的小戒尺'啪'就上去了。
即使被打手心,十指連心,讓董文華痛的眼淚直流,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而是回去繼續把歌唱好,爭取下次讓老師滿意。
董文華第一位聲樂老師叫陸夢蘭。陸夢蘭多年後還記得,有的學生一首歌一個星期都學不會,董文華一個晚上就能流暢地背下來。
這一天,董文華終於等到了一次外出演出的機會,也讓她邂逅了愛情。
隨團參演邂逅愛情
1980年,18歲的董文華第一次收到了一個叫張楠的男生的告白,他在團裡擔任男高音歌手。
張楠來自一個幹部家庭,他對董文華心動的原因就源自於一次部隊的慰問演出。
董文華隨文工團前往某軍區演出時,高原地區的稀薄空氣導致許多人出現了高山症。儘管環境十分艱苦,但當輪到董文華表演時,她的歌聲依然深情飽滿。
台下的士兵們被她的表演所感動,紛紛起哄要求她再唱一首。年僅18歲的董文華強忍身體的不適,連續唱了幾首歌曲。
當時董文華的臉因為缺氧都有點青紫了,還是主持人救場她才下了台。
此景深深打動了擔任歌舞團男高音的張楠,他十分欣賞這個小女孩董文華對音樂的熱情和執著,以及她在困難環境下的堅韌和勇氣。
他覺得這個女孩實誠得可愛,從此他常在工作和生活中關照董文華,幫助她解決生活上的小事,照顧她的日常需求,漸漸地,關懷之心漸漸轉化為情愫。
他的舉動非常明顯,在眾人的打趣下董文華也知道了有人在追求自己。她對此回應說:「我現在還沒成年,感情的事對我來說太早了。」
雖然張楠很快就察覺到自己的心動,但考慮到董文華才18歲,思想還未成熟,於是張楠只好默默把這份感情鎖在心底。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直暗暗傾慕的張楠終於鼓起勇氣向董文華告白。
誰知道董文華沉默了一會兒,告訴他:「我才18歲,不想這麼早就談戀愛。」
張楠回應:「沒關係,我可以等你5年,如果5年後你願意接受我,那我便娶你。」
董文華看著張楠真誠的眼神,心中其實也動了感情,但當時年紀尚小,尚未下定決心。她說:「5年後真難說會怎麼樣,拿自己的人生開這種玩笑,你真的不後悔嗎?」
張楠笑道:「我會一直守著你,不是在開玩笑。自己的人生是我選擇的,不後悔。就算是等到頭髮花白,我也願意等你!你只管放心唱歌就好。 」
就這樣,董文華開始了她的初戀。
每次無論是誰下部隊演出,留在團裡的那個,就會想辦法打長途電話給對方。愛情開了花,董文華的歌唱事業也即將起步。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夏天,前進歌舞團舉辦聯合文藝演出,董文華得到了著名作曲家鐵源的賞識。
董文華一首歌唱完,鐵源便記住了董文華這個名字。他覺得女孩的歌聲情緒飽滿,音色優美非常符合自己剛創作出來的歌曲。
董文華見知名作曲家鐵原老師找自己談合作,受寵若驚連忙答應下來。
那時候的技術不像現在這麼成熟,所有的歌曲在錄製的時候都必須一次完成。
大家都做好了要在錄音室待好幾個小時的打算,但是董文華竟一次就完成了,不僅如此,她還順便錄製了其他5首歌。
《十五的月亮》一經發布,立刻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同時,這也引起了春晚組委會的關注,他們邀請董文華參加1985年的春晚,並在舞台上演唱。
年僅22歲的董文華收到了參加春晚的邀請,這對她的事業來說是最大的認可和機遇,她興奮地與戀人張楠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她一直記著自己與張楠的約定。
得知董文華的好消息後,張楠起初對她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但隨後他陷入了沉思。
他看著心愛的女孩事業起飛,而自己的事業卻停滯不前,逐漸感到自卑。 他擔心董文華會因為事業的成功而改變心意。
他在想,年紀輕輕的董文華已經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將來事業肯定更加輝煌,那是董文華還看得上自己麼?
董文華無意間知道了張楠的心思。然而,董文華並不是那種見異思遷的人。
她深知張楠多年來對自己的付出,相信自己無論是在低谷還是在巔峰,張楠始終會陪伴在自己身邊。
董文華告訴張楠,她沒有忘記他們之間的約定,而且她已經22歲了,是時候考慮結婚的事了。
就這樣,兩人於1984年結了婚。
登上春晚一夜成名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看春晚也是中國人過春節必備的節目,春晚上播出的節目一定是經過嚴格篩選精心彩排的。
但是有一年的春晚卻堪稱災難──那就是1985年的春晚。
1985年春晚播出後,春晚節目組收到兩麻袋的投訴信,新聞聯播公開向全國觀眾道歉。
為了把春晚辦得更精彩,春晚的導演決定更換春晚的演出場地。
因為1984年我國舉辦了盛大的現代化閱兵儀式,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也聲勢浩大,所以黃一鶴覺得在只能容納幾百名觀眾的演播廳辦春晚太寒酸了,而北京工人體育館能容納近2萬人,一下子就氣派了不少。
然而想法雖好,現實卻是殘酷的,當時的燈光照明技術有限,現場看起來灰濛濛的一片,觀眾根本看不清楚精心設計的佈景。
不只是燈光,由於當時通訊設備太落後,經常會出現指揮失靈,不足以支援一台大型電視直播節目。
整場晚會幾乎是失控狀態,完全沒有前面兩屆春晚一切井然有序的狀態。當時又正值寒冬臘月,晚上的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體育館又無法提供暖氣,所有的演職人員和觀眾都被凍得瑟瑟發抖。
而董文華卻用深情的嗓音,演繹了一首《十五的月亮》,打動了所有觀眾的心靈。
她的歌聲不僅是音樂的表達,更是情感的傳遞,能讓聽眾沉浸其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妙與共鳴。
功夫不負有心人,董文華十多年的努力與堅持,終於迎來了豐收的時刻。
這首《十五的月亮》讓董文華一夜爆紅。她也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歌手。
爆火後的董文華成為了春晚的常客,從1992年到千禧年,她在春晚的舞台上為大家貢獻了無數經典作品。
1993年,董文華懷孕了。 儘管董文華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懷孕生子恢復期很長,會耽誤許多工作。董文華還是選擇與丈夫生下兒子張兆年。
孩子出生那一年,國內開始舉辦音樂大獎賽。董文華憑藉一首《長城長》,獲得了首屆演唱金獎,此後的4年裡,她連續摘下桂冠,成為了德藝雙馨的「五冠王」。
1994年,董文華演唱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代表曲《春天的故事》。
董文華憑藉這首經典曲目先後獲得了中央電視台第二屆音樂電視大賽金獎、中宣部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金鐘獎等獎項,成為獲得全國獎項最多的歌曲。
事業巔峰卻退出樂壇
人紅是非多,以《春天的故事》廣受關注的董文華也不可避免地面臨種種非議。
2000年,董文華被捲入當時的一宗大案,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爭議。
有人說她和該案幕後老闆是情人關係,也有人說董文華自己是幕後真兇。雖然董文華多次發文澄清自己與此時無關,但卻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董文華的朋友和同事們紛紛選擇明哲保身,當時只有蔡國慶為她鳴過不平。畢竟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聽到的。
越來越多的流言蜚語讓她的聲名一落千丈,中央電視台終止也了與她的合作。
董文華的所謂「醜聞」便傳的沸沸揚揚,相較於謠言可能會摧毀了她的事業,董文華更擔心的是輿論對自己家庭的影響。
因為這件事情,董文華內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還好她的丈夫張楠和兒子無條件的支持,一直默默陪伴在她的身邊,才走出這段陰霾。
直到後來幕後真兇落網,指出這件事跟董文華沒有任何關係。大家才明白真的都錯怪她了,然而結果卻無法改變,董文華的事業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直到2008年,沉寂許久的董文華和姊姊在湖南衛視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特別晚會的錄音現場公開亮相。演出結束董文華姊妹倆就迅速離開,面對媒體的追問,也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
後來,董文華也時常亮相,不過只是像徵性為單位組織的活動站下台,很少開嗓子唱歌了。
2019年,董文華與後輩合作發布了一首新曲,引發媒體廣泛關注,因為在董文華多年的低調生活中,這屬於為數不多的高調宣傳。
2023年5月1日,61歲的董文華在廣州舉辦踏入歌壇45週年演唱會,她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宣布復出。
她沒有被過去的失敗束縛,而是勇敢地踏出了復出的步伐。這種堅強和決心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