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著名播音藝人方明因病去世,享年80歲。
方明本名叫崔明德,1941年出生於河北省。 1956年,國中畢業的方明進入中央廣播事業局,從此開始了與廣播的不解之緣。在長達62年的廣播生涯中,方明播音的節目曾經獲得國內外多項大獎。 「嚴謹與自律」一直是方明恪守的準則,他極少出錯,被業內人士奉為學習的楷模。
5次登天安門城樓進行轉播
在方明的播音生涯中,曾歷任央廣播音部副主任、主任,先後承擔過陳毅、周恩來、毛澤東等領導人治喪期間的主要播音任務,也曾5次登上天安門城樓進行轉播。
1984年10月1日,我國繼1959年後時隔25年再次舉行盛大的國慶閱兵,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首次公開展示武裝力量。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次閱兵創造了許多第一次,被視為中國人民的新起點和新時代的象徵,並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電視尚不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中國人只能透過收音機收聽國慶閱兵的盛況。
身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代表,43歲的方明和王歡一起承擔了在天安門城樓上現場解說國慶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活動的重任,這在當時可以被視作屬於電台播音員的最高榮譽。在兩個多小時的轉播中,方明播送了一萬多字,一字不錯,清晰而準確地將閱兵現場的盛況,傳向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除了多次參加天安門國慶遊行和閱兵實況轉播工作,方明也多次參加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的播音轉播工作,在電波中他一次又一次見證了新中國歷史的進程。
被稱讚是“抒情的男中音”
方明也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文學涵養和精湛的朗誦技巧,創作了無數經典朗誦作品,例如《蜀道難》《百年小平》《沁園春·雪》《對衰老的回答》《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我國播音屆元老級的人物齊越曾稱他是「抒情的男中音」——「他的聲音乾淨、悅耳,同時又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他的音域很寬,能達到大約兩個八度(一般來說,播音員能達到一個八度就可以)。
規範表達基礎上追求“意境美”
在追求規範表達的基礎上,方明更追求作品的「意境美」。一篇散文詩,一段文字,只要經方明老師氣勢如虹、蕩氣迴腸的表達,就可以稱得上不朽的作品。
在聊起朗誦作品時,他說:「好的朗誦作品,就是聲音的藝術,使聽眾在以聽覺符號為象徵的有聲語言中,感受情感的動態,進入文字所描述的場景,甚至穿越聲音所表現的境界,即達到'文外之旨'、'像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美。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統籌/滿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