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李依農
「這些年來,我,他的整個家庭,乃至這個國家和其他許多國家欠他的,遠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多。」1997年,伊莉莎白二世曾在她與丈夫菲利普親王的金婚致辭中,形容與之相伴一生的丈夫菲利普「一直是我的力量」。
而今,女王的「力量」不在了。
當地時間4月9日,英國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在溫莎城堡去世,享年99歲。
英國王室4月9日在推特上發布菲利普去世的消息。
出身希臘王室,投身英國皇家海軍,成為女王丈夫…
聚光燈下,他是規規矩矩履行王室公職、演繹愛情童話的「女王丈夫」;聚光燈之外,他也會對著自己的越野車大喊:「加油,你這笨車,快點動動啊”,似乎一個淘氣男孩。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始終跟在女王身後半步演繹「陪襯」角色,而在此之前,他也曾輾轉於歐洲戰場與太平洋戰場,在前線指揮大小船隻抗擊軸心國,成為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年輕中尉之一。
菲利普的人生幾經轉折。關於他的長達一個世紀的故事,最終畫上了句點。
「從水果箱開始顛沛流離失所」
如果說菲利普親王與伊麗莎白二世婚後的生活是聚光燈之下的“備受矚目”,充滿了“特權”與“王室的責任”,那麼他的童年則與之大相徑庭。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這位以英俊著稱的親王鮮為人知的童年時光裡,充滿著「悲劇」與「孤獨」。
伊莉莎白二世(中)與丈夫菲利普親王(右)(1961年拍攝)。新華社 發
1921年6月10日,菲利普出生在希臘北部愛奧尼亞海上一座美麗的小島-科孚島(Corfu)。他的父親——希臘與丹麥的安德烈王子(Prince Andrew of Greece and Denmark)——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第四子;他的曾祖父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而他的母親巴頓堡郡主艾莉絲(Princess Alice of Battenberg)則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曾孫女。如此看來,身為希臘和丹麥的王子、希臘王位第六順位繼承人出生的菲利普似乎和他未來的妻子伊莉莎白女王一樣,有著極為相似的「開局」。
然而,他們此後的童年生活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展開。
《年輕時的菲利普親王》(Young Prince Philip: His Turbulent Early Life,作者:菲利普‧伊
德)一書這樣講述親王早年生活:女王幼時的家庭生活非常親密幸福,而菲利普的童年卻「坎坷得多」。
1922年,歷時三年的第二次希土戰爭以希臘慘敗收尾,獲勝的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以取代《色佛爾條約》,並收回部分被希臘、法國與亞美尼亞佔領的原奧斯曼帝國領土。菲利普的命運也隨之被改寫。
戰敗後,菲利普的大伯——希臘國王兼軍隊總司令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而他在軍隊裡任職的父親被控叛國罪面臨終身監禁。隨後,在英國海軍的幫助下,菲利普全家逃離希臘,流亡法國巴黎。
彼時尚在襁褓之中的菲利普被裝在一個用水果箱製成的嬰兒床裡四處轉移,就這樣,他開始了自己顛沛流離失所的童年生活。
「那是一段極其艱難的時期。」伊德在書中寫道,「儘管他(菲利普)的父母都很喜愛他,但菲利普在其早年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中卻極少見到父母。此外,生活的驟變和經濟上的窘迫也為菲利普父母的婚姻和家庭帶來了難以忍受的壓力。
1931年,菲利普的母親因為被診斷出患有神經衰弱而被送進了瑞士的一家療養院(此後的一些報道稱她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他的父親卻移居至法國南部, “情願花更多的時間在最好的沙龍裡打理自己的鬍子。”
此後,菲利普的四個姊姊也相繼嫁給德國貴族並往德國定居。就這樣,年僅10歲的菲利普早早地體會到了家庭分崩離析的無奈與孤獨。
年幼的菲利普多是在母親家族親眷的照顧與撫養下長大。從1932年的夏天到1937年春天,「菲利普沒有再見到母親一面,更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母親的隻字片語」。 此後,在親戚及姊姊的看顧下,菲利普開始了他輾轉於法國、德國與英國的少年求學生活。
在回憶起自己幼年時,雖然菲利普總是輕描淡寫地評論道:「事情就是發生了,(我的)家庭破裂了,我的母親病了……(日子)就這麼過下去吧。」但伊德在書中稱,坎坷的童年還是對菲利普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影響。多年以後,在《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一位記者問到他在家一般都說什麼語言時,菲利普反問道:“你說的‘在家’是什麼意思?”
王子與公主的愛情故事
如果沒有遇見伊莉莎白,菲利普的人生軌跡或將與上個世紀歐洲眾多散落飄零的王室成員一樣,在媒體間歇的、並不強烈的關注中,度過其泯然於眾的一生。
命運的再度轉變,始於1939年的夏天。
1939年7月,年僅13歲的伊莉莎白公主和妹妹瑪格麗特隨父母一同出訪達特茅斯的不列顛皇家海軍學院,這是她們父親的母校。就是在這裡,「充滿自信、英俊得極具毀滅性」的菲利普第一次吸引了未來女王的注意。
當王室成員造訪皇家海軍學院時,校內正爆發流行性腮腺炎與水痘。而菲利普則是該校少數還保持健康的海軍學員之一。也許是命運冥冥之中的牽引,當時18歲的菲利普也因此被選中陪伴兩位公主。
公主的家庭教師瑪麗昂·克勞福德(Marion Crawford)在她的回憶錄《小公主們》(The Little Princesses)中寫道,菲利普“維京人般金發碧眼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伊麗莎白。克勞福德也回憶道,菲利普輕鬆跳過網球網的樣子給伊莉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她仰慕不已。
隔日,菲利普受邀與王室成員一起在遊艇上共進午餐。年輕的伊莉莎白因為他在「吃了大量的蝦」後還「繼續吃了一份香蕉船」而愈發欽佩他。克勞福德寫道,伊莉莎白無法把目光從菲利普身上移開,甚至“臉都紅了”,不過那時,年長公主5歲的菲利普還沒有“回應她的感情”。
兩人初次邂逅不久,戰爭的陰雲再次籠罩在歐洲上空,德國閃擊波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 1940年,菲利普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從皇家海軍學院畢業,以海軍少尉候補軍官的身份被派往印度洋。 1940年10月,他又被轉派到地中海的「勇士號」戰艦上,在自己大伯曾經統治過的希臘,抵抗著軸心國軍隊的入侵。 1941年,菲利普被任命為少尉,一年之後,他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年輕的中尉之一。
在此期間,情竇初開的未來女王與在皇家海軍服役的菲利普相互寫信。 1943年的聖誕節,從西西里島戰役中凱旋歸來的菲利普與伊莉莎白在溫莎城堡再次相遇。而這次,身邊的人察覺到了「浪漫的愛情綻放的跡象」。伊莉莎白將菲利普的照片擺在了她的梳妝台上,而菲利普則在戰爭期間將公主的照片隨身攜帶 。
1944年,在參與盟軍登陸法國南部的龍騎兵行動後,菲利普被調往遠東,參與了奪取日本控制下的印尼蘇門答臘島(戰前印尼是荷蘭殖民地,曾大量出產石油)的一系列行動,以切斷日軍的燃料供給。 1945年3月起,菲利普參與沖繩戰役的海上支援行動,直到7月盟軍勝利。當年9月,菲利普隨軍來到東京灣,親歷了日本投降儀式。
戰爭結束後,菲利普與伊莉莎白的感情持續升溫。 1946年菲利普向伊莉莎白求婚,而「她甚至沒有先徵得父母的同意就答應了」。伊莉莎白的父親理解墜入愛河的女兒,不過擔心她年紀太小,故要求他們再等一年,到伊莉莎白21歲時再公開宣布訂婚。
1947年7月9日,兩人對外公開宣布訂婚。同年11月20日,威斯敏斯特教堂響起了婚禮的鐘聲。菲利普被岳父喬治六世授予了愛丁堡公爵、梅里奧尼思伯爵和格林尼治男爵等爵位。 74年後的今天,菲利普與女王有4個孩子,9個孫子和8個曾孫。
伊莉莎白與菲利普1947年舉行婚禮。
與伊莉莎白的愛情也為童年回憶並不美好的菲利普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 1946年,菲利普曾對他的未婚妻寫道:“毫無保留地完全墜入愛河,讓一個人的、甚至是全世界的煩惱都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而對伊莉莎白而言,在過去的70多年裡,菲利普的陪伴也是她「超長待機」的「堅強後盾」。
女王「背後的男人」
在結婚前,1947年2月28日,菲利普宣布放棄對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入籍英國,並改隨母姓蒙巴頓(Mountbatten,是其母姓巴頓堡的英語化形式)。在婚禮將至之際,菲利普同意不邀請他身在德國的姊姊們前來參加婚禮。此外,自結婚的那天起,菲利普便做出了戒菸的決定,因為伊莉莎白不喜歡她父親的菸癮。而婚後,菲利普也將為這段婚姻做出更多的退讓與改變。
婚後的菲利普仍然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假使一切就這樣繼續下去,菲利普或許可以在皇家海軍中闖下一片天地。然而,生活的改變總是來得突然。
1951年,菲利普岳父的健康每況愈下。出於王室的義務責任,菲利普不得不休假離開了海軍。 1952年,伊莉莎白的父親、年僅56歲的喬治六世國王去世,而當時26歲的伊莉莎白則成了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這個改變來的比菲利普預期的早很多。
伊莉莎白登上王位意味著菲利普必須提前開始適應、調整,成為女王「身後的男人」。除了一些禮儀上的改變,包括在公共場合必須跟在女王身後幾步外,最大的變化是菲利普無法繼續在海軍服役。
對菲利普來說,這是人生的一大缺點。菲利普後來坦言,原以為自己可以在海軍中奮鬥出一番事業,但在伊麗莎白登基後這顯然已經「沒有希望了」。 「這沒有選擇,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你必須做出妥協。這就是生活。我接受它,並盡力嘗試以最好的方式度過它。」菲利普曾這樣說。
2017年5月4日,倫敦,英國女王丈夫菲利普親王在出席授勳儀式後與賓客交談。新華社 發
《華爾街日報》刊文指出,作為一個“有幹勁、有主見、精力充沛”的人,菲利普親王卻放棄了他心愛的皇家海軍事業,甘居女王身後做一個“次要的角色”,這其實並不容易。不過,菲利普親王找到了適應的方法,並堅持了下來。正如他的孫子威廉王子所說,“他(菲利普)不出風頭、不越界,完全把個人事業放在一邊來支持她(女王)”,總是站在女王身後的菲利普是一位“堅定的伴侶」。
從伊莉莎白即位起,菲利普就與女王一同開始了承擔、履行王室義務與責任的生活,如在1954年一同出訪澳大利亞與新西蘭。 1957年,伊莉莎白二世封予菲利普「親王」稱號。此外,女王深知一直以來,她的丈夫對他們的孩子不能繼承他的姓氏而感到不開心,因此她在1960年決定他們的後代可以合法地使用“蒙巴頓-溫莎”這個姓氏,不過英國王室仍將被稱為溫莎家族。
菲利普在伊麗莎白登基後的大部分時間內都在履行自己的王室職責。根據大英百科全書官網資料,自1952年以來,菲利普親王平均每年代表王室出席350次官方活動。雖然大部分的時候都陪伴著女王,但菲利普單獨出席的公共活動仍超過22000次,發表了5000多次演講,寫了14本書,陪同女王出訪海外數百餘次…
1961年,菲利普成為首個在電視訪談節目中出鏡的王室成員。此外,他也投身於各種慈善事業,是800多個組織的贊助人、主席或成員。在1981年至1996年間,菲利普也擔任了世界野生動物組織基金會(WWF)主席。
菲利普被稱為「王室最忙碌的成員之一」。
這一忙,就忙到九十多歲了。
2017年5月4日,倫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丈夫菲利普親王乘車返回白金漢宮。當日,英國白金漢宮發布聲明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將從今年秋季起不再履行王室公務。 新華社 發
2017年8月,英國王室宣布年事已高的菲利普將停止所有公共活動,當時96歲的王子終於退休了。
人物傳記網站Biography.com刊文稱,菲利普親王與女王70多年來默契無間的合作甚至被視為“女王統治期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真正意義上非凡的”。
在2011年的90歲生日之際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菲利普親王被問及是否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他看起來一臉迷惑地說,“不,這要求太高了” 。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做了什麼,但這就是菲利普親王。」《陛下》雜誌編輯英格麗德·蘇厄德(Ingrid Seward)曾評論道,「他不喜歡被奉承、不喜歡名聲”,但親王對王室的貢獻卻是“深遠的”,“他被認為在幕後推動了溫莎王朝的現代化”。
對伊麗莎白和英國王室充滿“愛、責任與傳統”,是菲利普一生的使命。 2021年4月9日,這一切戛然而止。
責任編輯:胡甄卿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