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聖祖仁皇帝康熙(1654~1722年),名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帝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卒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順治帝死前通過與滿洲親貴和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商議後決定讓玄燁繼位。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順治帝病死養心殿,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康,安康,康寧;熙,熙攘,熙盛,興旺,意思是國家安康和平、天下黎民熙盛興旺。康熙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自幼好學不倦,16歲就除掉輔政大臣鰲拜,削弱八旗旗主權勢,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歷經8年平定三藩之亂。康熙是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的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最卓越的帝王之一。他文武兼備,較好地處理了民族之間的關係,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為開創康乾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康熙帝葬河北景陵(遵化縣昌瑞山),廟號聖祖,諡"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