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2日皮耶‧德‧顧拜旦先生於日內瓦過世,應其本人要求,其遺體葬在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而 心臟則埋在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 奧林匹亞。
皮埃爾·德·顧拜旦(LebaronPierreDeCoubertin,1863~1937),是法國著名教育家、國際體育活動家、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起人。 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 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並設計了奧運徽章、奧運旗幟。由於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國際上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復興奧運之旅
在1892年 12月25日,皮埃爾·德·顧拜旦發表演講,在演講中首次提出「復興奧林匹克運動」。
1894年在 巴黎舉辦了國際體育會議,決定在希臘創辦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並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正式成立,當時希臘文學家維 凱拉斯(Δημήτριος Βικέλας) 擔任 國際奧委會主席,而顧拜旦擔任國際奧委會秘書長。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 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 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遊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遊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 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 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遊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 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 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運動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覺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一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 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建立了“ 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進行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 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造訪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 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 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透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益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藉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也創辦了《體育評論》雜誌,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運動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當作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週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為使這項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國、美國等地方國家,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餘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也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也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省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 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以希臘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俱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