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洛神賦圖》
顧愷之,字長康,乳名虎頭,祖籍晉陵無錫(今屬江蘇無錫),生於東晉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東晉著名畫家、書畫理論家、詩人。
自幼博學多才,被世人譽為“三絕”,即“畫絕、文絕、癡絕”。
顧愷之擅長詩賦、書法,尤精於繪畫,涉獵山水、佛像、人物、禽獸等多種題材,技法“特妙”,東晉名相謝安評價他是“為蒼生以來未之有”的奇才。
後人將其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出生不久,母親就病逝了。
童年的時候,他根據父親的描述畫母親的肖像,他每一次畫完後,就讓父親評價,父親總是在肯定他的同時,說出一些遺憾之處。
顧愷之並不氣餒,一遍又一遍畫,最後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此後,畫中的母親彷彿活著一樣,一直陪伴著他成長,刻苦勤奮,練習繪畫技巧,終成一代書畫大家。
權臣桓溫聽聞顧愷之有才,於是徵召顧愷之為大司馬參軍,對他非常寵信。
顧愷之任職荊州刺史殷仲堪帳下參軍的時候,有一次請假回家,殷仲堪就借給顧愷之布帆。
顧愷之乘船抵達一個叫「破塚」的地方,遭遇大風,船被吹到了岸邊。
顧愷之到家後給殷仲堪寫信說:“地名叫破塚,我也正如破塚而出,一行人還好,布帆無恙。”
成語「布帆無恙」即典出於此,比喻旅途平安。
徵西大將軍桓溫修築的江陵城,完工後異常壯麗,邀請賓客聚集在漢江渡口上觀賞。
桓溫說:“誰能恰當地形容眼前壯美的風景,重重有賞!”
顧愷之說了八個字-「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桓溫大喜,當即賞賜兩個婢女給顧愷之。
顧愷之個性很強,行為怪異,被世人稱作“痴絕”,看起來瘋癲愚癡傻兮兮的樣子。
《世說新語》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
顧愷之吃甘蔗和常人不一樣,常人都是從很甜的根部開始吃,而顧愷之則不走尋常路,一反常態,從味道比較寡淡的末梢開始吃,人們都認為他很愚蠢。
可是他卻自有說辭:“漸入佳境!”
他從吃甘蔗越吃越甜,穎悟到生活的哲理,但常人無法理解他的大智若愚。
《晉書》記載:顧愷之迷信一些小法術,認為只要心誠,就一定靈驗。 “
桓玄曾把一枚柳葉送給顧愷之,忽悠他說:“這是蟬用來藏身的葉子,你用它遮擋眼睛,別人就不會看到你了!”
顧愷之大喜,信以為真,於是就用柳葉遮擋住眼睛。
桓玄對著顧愷之撒尿,而顧愷之卻堅信桓玄沒有看到自己,於是把這枚柳葉視為珍寶。
顧愷之是真傻還是裝傻?
從追求美女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痴黠參半,善於攻心之計。
《晉書》記載:顧愷之曾喜歡鄰家一個美女,挑逗沒有成功。
於是畫了一幅這位美眉的肖像,掛在牆上,用棘針扎在畫像的心口位置。
也許是歪打正著,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那個女子果真犯了心臟病,心口疼痛不已。
顧愷之就把他畫像「以棘針釘其心」的事告訴了美女,美女大為驚駭,於是同意了他的求愛,顧愷之求愛成功後,悄悄取下了棘針,美女的心臟病竟鬼使神差般痊癒了。
顧愷之所以假癡不癲,完全是為了明哲保身,在東晉亂世中求一份難得的清淨,最終取得了傑出的藝術成就,其繪畫風格對後世的中國傳統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為歷史教師王漢週,漢週讀書原創。有興趣的朋友,請用薇信搜尋公眾號:歷史教師王漢週或漢週讀書,收看全部系列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