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群簡介(投行總裁金立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2022-12-02金立群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於26日至28日召開第六屆理事會年會,圍繞「投資當下,改變未來」主題,就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解析亞投行的當下與未來。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北京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積極行動,加大氣候融資力度

在本屆理事會年會上,亞投行宣布,到2023年7月1日,所有投資項目將實現與《巴黎協定》相關目標完全保持一致。

亞投行同時承諾,增加氣候融資力度,預計到2030年,累計氣候融資總額將達到500億美元,是2019年首次公開年度氣候融資數的4倍。

「我們需要即時採取果斷而有效的集體行動,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金立群說,亞投行將繼續履行長期以來對支持《巴黎協定》的承諾,與成員、合作夥伴攜手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亞投行未來重點投資領域之一,亞投行曾承諾將持續增加應對氣候變遷的融資比重,到2025年氣候融資佔比達50%。實際上,在2020年,亞投行氣候相關融資已達核准融資總額的41%。

「作為一家成立於數位化和創新時代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相信科技可以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槓桿。」金立群說,未來,我們要攜手私部門和機構投資者,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右)在北京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新華社記者李賀 攝)

基礎設施,絕不只是修路架橋

增加對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以促進亞洲經濟永續發展,是亞投行成立的宗旨之一。面向未來,亞投行將繼續高標準聚焦建設以永續為核心的綠色基礎設施。

金立群告訴記者,亞投行投資基礎設施時,不僅考慮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帶動作用,還會考慮環境保護和人民福祉。 “亞投行始終強調品質第一,不盲目追求數量,尤其要重視環境和債務的可持續性。”

截至目前,亞投行已批准了147個項目,累計投資總額超289.7億美元,惠及31個域內、域外成員。

他強調,不能用狹隘的方式來定義基礎建設。基礎建設不僅是修路架橋,還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基礎建設。 “其他生產性領域的基礎設施一樣應該得到我們重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亞投行專門成立了總規模130億美元的專案基金,以協助成員緩解疫情對經濟、金融、公共醫療等產業的衝擊。截至目前,亞投行已為24個成員提供了總額超100億美元的支援。

這是10月25日拍攝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標誌。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保持開放,亞投行大門始終敞開

本屆年會期間,亞投行大家庭又迎來新成員-來自非洲的奈及利亞。至此,亞投行的「朋友圈」已從創始之初的57個,發展到現在的104個。

「我們始終支持多邊主義、實踐多邊主義,並且一直秉持包容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目前亞投行的成員來自六大洲,我們共聚一堂、共商發展,始終堅持高標準、公開透明的治理原則。

他強調,亞投行雖然以投資亞洲地區為主要目標,但從未把成員嚴格控制在亞洲地區。 “成員是沒有地域上限制的。”他說,“比如我們也歡迎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加入,一起為應對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共商良策。”

亞投行也從未把投資侷限在亞洲。 「亞洲的發展不可能獨善其身,不可能遊離其他地區發展。」金立群說,因此亞投行在重點投資亞洲的同時,也向非洲、拉丁美洲等域外地區國家提供貸款。

他指出,中國儘管是亞投行的最大股東,但從一開始就堅定支持亞投行依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 “亞投行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國際公信力和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能源轉型,以歷史定力邁向更高品質發展

針對近期中國部分地區的限電問題,金立群說,能源供應緊張不僅存在於中國,歐洲一些國家也面臨天然氣價格暴漲的局面。

「這更說明邁向『雙碳』目標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加快清潔能源投資尤為重要。」他說,能源轉型需要時間,不能因為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而對其否定。

金立群非常讚賞中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認為這是一個「雄心勃勃且展現大國擔當」的計畫。他指出,中國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能源的投資合作力度,將更能幫助這些國家經濟轉型發展。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金立群說,中國經濟的韌性毋庸置疑,“如今中國經濟規模更大,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帶來的經濟社會進步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他也強調,中國正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成長,品質的穩定性和永續性更為重要。 “經濟增速低一點但生態環境更友好的發展將會更加健康。我對中國經濟始終有信心。”

統籌:鄒偉、邱紅傑、劉心惠

文字記者:於佳欣、劉紅霞

攝影記者:李賀

來源: 新華視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