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簡介及作品欣賞(約瑟夫.海頓誕辰290週年紀念)

2023-01-14海頓

昨天是

弗朗茨.

謹以此文

紀念奧地利作曲家

弗朗茨.

海頓

海頓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札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優美的羅勞村。 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1809年在維也納離世,是一位純日耳曼血統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驚愕交響曲》,《午別交響曲》,《小夜曲》、《吉普賽迴旋曲》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4部清唱劇以「創世紀」和「四季」最為突出,同時也寫了68首的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20部歌劇(5部散失)、輕歌劇、 13首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閒、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本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札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取代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

海頓自幼就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了早慧,6歲時與其叔父一起生活,叔父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兩年後海頓被維也納聖斯蒂芬大教堂收為唱詩班歌童,在那裡他獲得了大量的音樂實踐經驗,但並未受到系統的音樂理論教育,在因倒嗓而被辭退後,海頓靠打零工和教學勉強度日。期間,他自學富克斯(奧地利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的《藝術之心》一書而掌握了對位法

於此同時,他逐漸向在維也納有影響的人士自薦,亦跟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兼聲樂教師尼科洛•波爾波拉上過幾次作曲課。在1758或1759年時,海頓謀得波希米亞貴族莫爾欽伯爵府聖堂音樂總監一職,他的第一首交響曲即為伯爵的樂隊而作。1761年是海頓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開始任職於保爾•安東•艾斯特{ b}哈齊親王府,親王是財勢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長,熱愛音樂、慷慨資助各項藝術。

艾斯特哈茲宮內有兩個劇院,一個用以演出歌劇,一個演木偶劇;有兩個富麗堂皇的專用音樂大廳。海頓的任務是創作親王點寫的任何品種的音樂、指揮演出、訓練管理所有的音樂人員、保持樂器完好。樂隊原有10人,海頓將其擴建至25人左右;歌劇演員有12人左右;主要演奏演唱人員都是從奧地利、意大利或別處招來的最優秀音樂家。

海頓

雖然艾斯特哈茲宮地點偏僻,但是貴客和優秀藝術家絡繹來訪,海頓偶而也去維也納,因此他能夠跟上音樂界的發展步伐,而且海頓還有兩個無比寶貴的有利條件:一班熱心而技藝高超的歌唱家和演奏家;一個通情達理的主子。親王的要求固然不勝其煩,但是他體貼熱情,鼓舞創作。

海頓與保爾•安東•艾斯特哈齊親王簽訂的合約約定不准出售他所創作的任何一首樂曲,也不准送人,而海頓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盛名遠揚後,歐洲各地的出版商和個人都來請他作曲,這一條款後來有所放鬆。他在艾斯特哈茲一直住到1790年尼古拉斯親王去世,此後海頓自置宅邸遷居維也納。隨後在音樂經紀人約翰•彼得•薩洛蒙的操持下兩度參加倫敦的演出季(1791年1月至1792年7月,1794年2月至1795年8月),雖然很辛苦,但是創作豐碩、收益不小。

在倫敦期間他受到王公貴族的宴請、款待,人們把他奉為名流。牛津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稱號。作為回報,海頓寫了《牛津交響曲》 (N0.92)。此外,他在指揮音樂會的同時創作了大量新曲,包括12首《倫敦交響曲》

海頓回國後繼續在艾斯特哈齊府任職,但他基本上住在維也納。彼時,收貝多芬為學生,只是這兩位偉大作曲家的相處並不融洽。

隨著艾斯特哈齊親王的故去,繼位的親王尼古拉二世對海頓的音樂不太關心,他只是為了能僱用如此顯赫的音樂家為自己服務而增添光華,但這卻給了海頓極佳的創作空間,使得他能潛心創作。

海頓

海頓在1792至1802年間為王子創作的主要作品是6部彌撒曲,1797年創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 )被用作奧地利國歌。《創世紀》(1798)和《四季》 (1801),這兩部清唱劇即是在這一期間寫就,且在維也納上演轟動一時。在這以後,海頓雖然曾幾度公開露面,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他的最後一首作是弦樂四重奏Op.103,1802年開始創作,但至1803年僅完成兩個樂章。

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於他身體上已經無法繼續作曲創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意,如潮水般源源湧來,等著他去完成。儘管海頓在最後的幾年裡被僕人精心照顧,經常有人登門造訪,並得到了許多榮譽,但這絕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在生病期間,他經常靠著彈奏奧地利國王頌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作的。

1809年,七十七歲的海頓在法國佔領維也納期間辭世於維也納郊區的家中他最後的遺言,竟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後他安慰僕人們不要害怕。 ,拿破崙出於對海頓的敬意在其屋外立了榮譽警示牌

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園(現在的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洋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

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後來調查發現,Esterhazy大公的秘書–JosephCarlRosenbaum,是當時頭骨學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他買通了監獄管理人和其他兩個公務員,在海頓下葬八天后,把棺材打開,偷走了頭顱。因為當時找不到被偷的頭骨,人們只能將無頭的遺體運到Eisenstadt下葬。後來監獄管理人JohannPeter交給警察一個所謂的海頓頭骨,但真的頭骨在秘書Rosenbaum那裡。

他請好友Peter將頭骨轉交音樂學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 Peter的遺孀還是沒有做到。頭骨後來經過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維也納音樂家之友協會收藏在它的博物館裡直到1953年。又幾經周折,終於在1954年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Eisenstadt與身體合為一體,經歷了145年,海頓總算是有了全屍。

海頓是一位極其高產的作曲家,很難說出海頓創作樂曲的準確數,他生前亦無完整可靠的曲目登記,他的作品的編目工作早已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今人編制的海頓作品評註本至今猶不完全。

海頓的一生相對地說過得是四平八穩,但他的捲帙浩繁的音樂創作中卻是幾乎每一首都不乏可喜的奇筆。不過,儘管海頓的傑作在數量上和幅度上總是使人瞠目結舌,但他的音樂卻不像莫札特和貝多芬的音樂那樣能長久地牢牢抓住聽眾。他被認為是{ b}「交響樂之父」(事實並非如此)和弦樂四重奏之父。但海頓的成就不單單體現在他的器樂曲作品,他的聲樂作品、清唱劇、彌撒曲和歌劇(他的歌劇目前還在重新發現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器樂作品一樣不分仲伯。

他的貢獻還在於他善於開拓獨奏樂器和演奏大師的潛力,且感到樂在其中。凡是採用過的體裁他都加以發展、擴充和改造。他的交響曲例示了他是如何傑出地把一種特定的形式加以發展,使之具有深邃感情、戲劇效果和優雅情趣及睿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