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
藺相如,趙國人。生年不詳。趙孝成王六年(西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時,他已病篤,大約就死在這一兩年內。
趙惠文王得到楚國著名的「和氏璧」。秦國昭襄王聽說了,派人送信給趙王,表示願意用十五城來換取這塊寶璧。趙王跟大臣們商量,如答應秦國,恐怕秦國的城得不到手,白白上當;如不答應,又擔心秦國派兵來攻。既沒有商議出好的方法來,要想派個使者到秦國去回覆這件事,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時候,宦者令繆賢對趙王說:「我的捨人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合適?」繆賢回答說:「我曾得罪大王,打算偷偷地逃往燕國。 ,說:'您怎麼認識燕王? '我告訴他:'我曾經隨從大王在國境上會見燕王,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和我交朋友。所以想去投奔他。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趙王對您又寵幸,燕王才想跟您交朋友。還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解衣露體俯伏在刑具上,到大王跟前去請求處罰,還有僥倖免罪的希望。 '我聽從了他的建議,後來果然得到大王的赦免。的使者。 」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說要用十五座城來換我的寶璧,你看能不能答應?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我們不可不答應。趙王接著又問:「秦國拿了我的寶璧,但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國用城來換寶璧,如果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寶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那是秦國理曲。衡量這兩種辦法,我們寧可答應,而叫秦國來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趙王問:「誰可出使秦國?藺相如說:「大王如果確實找不到人,那我就去一趟。假如秦國把城劃歸趙國,我就把璧留在秦國。要不然,我一定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於是便派遣藺相如做使者,帶著和氏璧西行去秦。
秦昭襄王聽說趙國
的使者送和氏璧來了,很得意地坐在章台上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高興極了,把璧遞給美人及左右待臣們傳著看,左右的人都歡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沒有償付給趙國城池的意思,就上前對秦王說:「璧上有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瞧一瞧。」秦王把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持璧退後幾步站住,靠著柱子怒發沖冠地對秦王說:「趙王接到大王情願用十五座城來換這塊和氏璧的書信時,集群臣商議。大臣們都說: '秦國貪得無厭,欲以謊言得璧,千萬不能答應。我來向大王送書獻璧。趙王這樣作,是表示對大國的尊重和恭敬。分明是在戲弄我。王沒有償付趙王城池的意思,才把寶璧拿了回來。打量柱子,想要撞擊。秦王恐怕寶璧被他碰碎,就婉言道歉,堅決請他不要這樣做,並且找來有關官員查看地圖,指點從這裡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藺相如猜想這是秦王的騙術,城是得不到的,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由於害怕秦國的強大,不敢不獻給大王。趙王送璧時,曾經齋戒五天。下。藺相如猜想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一定會背約不肯償付城池,就叫他的隨員穿起老百姓的粗布短衫,懷裡揣著璧,從小路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在朝廷上設置了九賓的隆重儀式,傳命帶趙國使臣藺相如來獻璧。藺相如到後,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二十多位國君,沒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的欺騙,對不住趙國,已叫人把璧送回趙國了。 ,只要秦國先把十五座城劃給趙國,趙國怎敢留璧而得罪大王?有的想拉相如去處治。秦王說:「殺了相如,終究不能得到璧,反而損害了秦趙兩國的友誼。還不如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想來趙王決不會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
藺相如回到趙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位稱職的大夫,出使能夠不侮國命,任命他為上大夫。以後秦國沒有把城給趙國,趙國也終究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澠池之會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第二年,趙惠文王十七年(西元前282年),秦藉口趙不跟它聯合攻齊,派兵攻下趙的兩座城池。趙惠文王十八年(西元前281年),秦兵侵趙,攻下石城(約今日河南林縣西南)。趙惠文王十九年(西元前280年),秦將白起率軍攻趙,取光狼城(約現今山西高平縣西),斬殺趙國三萬人。秦在對趙國進行軍事威脅的同時,又在外交上迫使趙國屈服。趙惠文王二十年(西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趙王在西河外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地方作友好會見。趙王畏懼秦國,想要辭謝不去。廉頗、藺相如兩人商量之後對趙王說:「大王不去赴會,顯得我們趙國軟弱、膽怯。」於是趙王決定去和秦王相會,帶藺相如同行。廉頗送到國境上,與趙王訣別時約定說:「大王出發之後,估計來迴路程及會見的禮節完畢,前後不過三十天。要是過了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讓我們立太子為王,用以斷絕秦國賓,同儐。 「九賓」:由九個典禮的儐相依序傳呼,接引賓客上殿。
趙王到了澠池與秦王相會。席上,秦王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彈瑟,請彈一曲給我聽聽。」趙王就在筵席上彈了一曲。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的音樂,現在我奉獻盆瑤,請秦王敲敲以相娛樂。藺相如捧著盆縹上前,跪著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說:「我跟大王的距離不滿五步,大王要是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可要把頸上的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衛們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起眼睛,大聲呵斥他們,嚇得那些人直向後退。秦王很不高興,只好勉強在瑤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縵。」秦國的群臣說:「請趙王送十五座城給秦王作為獻禮。」藺相如也說:「請秦王把國都鹹陽送給趙王作為獻禮。」直到酒筵完畢,秦始終不能佔趙的上風。趙國調集了大軍提防秦國進犯,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藺、廉相與歡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國後,因為藺相如的功勞大,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以上。廉頗對人說:“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藺相如本來是個卑賤的人,就憑著一張嘴,地位反而在我之上,我覺得羞恥,不甘心在他以下!”他又揚言說:「我碰到了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薔如聽到了這些話,不肯再同廉頗會面。每逢上朝的時候,他常常託病請假,不願意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後。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了廉頗,趕緊吩咐趕車的轉過車子迴避。藺相如門下的人們,都規勸他說:「我們遠離家鄉,投奔到您的門下,是因為敬仰您為人富於正義,勇敢不屈。如今您和廉頗的職位相同,廉頗公開說出那些令人難堪的話,您害怕得閃回避,實在太膽怯了。哪一個厲害?藺相如說:「請想一想,秦王的威勢那麼大,我藺相如卻在朝廷上當眾呵斥他,使秦國的滿朝文武都蒙受恥辱。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暴的秦國所以不敢出兵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的緣故。 「廉頗聽到這些話後,很受感動。他解衣露膊,背著荊條,請門客作引導,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說:「我是個見識短淺的人,不知道將軍竟寬恕我到這種地步!」終於兩人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所謂“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廉頗、藺相如的「相與歡」增強了趙國的力量,不斷攻取齊魏兩國的土地。而且能抗拒強秦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