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暗渡陳倉》曰: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暗渡陳倉之計的大意為:在明面上採用假動作,進行佯動或者佯攻,用來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或者兵力;暗地裡悄悄地安排佈置主力部隊,迂迴到別的方向或者地方實施偷襲攻擊。
「益動而巽」出自《易經易·益卦》“益動而巽,日進無疆”,意為風雷激盪,順乎自然,行動合理,好處無窮。
暗渡陳倉,生動地反映了《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出奇制勝的戰略思想。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發生在楚漢相爭時期的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 「明修棧道」是明面上公開的行動,是假動作,是佯動或佯攻的方向;」暗渡陳倉」是暗地裡隱藏的實際行動,是真實的意圖,是主力部隊實施偷襲攻擊的方向。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西元前206年)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四月……漢王之國……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兵敗,還走”
西楚霸王
石門棧道
西元前206年正月,大秦王朝滅亡後,勇冠群雄實力最強的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項羽違背「先入鹹陽者為王」的約定,分封先入鹹陽的沛公劉邦為漢王,封地在偏遠的巴、蜀、漢中,都城為南鄭。
當年四月,漢王劉邦率部進入封地蜀。從關中入蜀道路險峻,自古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許多路段是修築在陡峭半山腰的木棧道。劉邦大軍通過後,為了迷惑項羽,沿途燒毀身後的棧道,一是防備章鄔等關中諸侯從身後襲擊,二是表示自己沒有向東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意願。
蜀中棧道
進入蜀中之後,劉邦就加緊積蓄力量,鄭重登台拜將,任命韓信為大將,準備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
韓信為了迷惑敵人,揚言準備從棧道出兵關中,派樊嘩、週勃帶領一萬多人馬,大張旗鼓去修復燒毀的棧道,並限令三個月完工。可是,棧道修復難度極大,進展相當緩慢,別說三個月,但半年也難以完工!
蜀中棧道
守備關中的雍王章邯得到消息,料定棧道修復工程艱鉅,漢軍短時間內就是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飛過來,因此毫無戒備。
殊不知,漢王劉邦和大將韓信親自率領主力,從極其險要的山間小徑,正在悄悄地向關中進軍!八月,等漢軍主力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關中陳倉時,章邯還不相信前方的緊急軍報呢。結果可想而知,漢軍輕鬆的擊敗毫無準備倉促應戰的章邯,很快就攻下鹹陽,佔領關中。
接下來,梟雄劉邦與戰神項羽,即將展開激烈的直接碰撞,由此拉開了楚漢相爭的歷史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