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誰的經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韓信)

2022-12-29韓信

文 | 馬汀

圖片來自網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實際上說的是韓信。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他和蕭何、張良並稱「漢興三傑」。

可是,劉邦對韓信並不信任,韓信對劉邦也相當不滿。韓信在劉邦陣營的成敗,全是蕭何從中攛撻,但最終還是死於蕭何的謀害。

南宋洪邁《融齋續筆·蕭何綏(「紿」dai,即欺騙)韓信》記述:「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蕭何連夜追回韓信,對劉邦說,韓信乃“國士無雙”,遂薦為大將軍。漢室平定之後,韓信又受猜疑而被貶,便與鉅鹿郡守陳躥謀反。劉邦親自徵討陳豨,而韓信則準備襲擊呂後(劉邦的妻子)和太子。被告發後,呂後與丞相蕭何共謀,借蕭何與韓信的交情將其騙至宮中殺害。韓信,在劉邦陣營中,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來,此語比喻人和事的成敗,都由一個人造成的。

韓信其人,是在劉、項起兵反秦鬥爭中成長的重要人物。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了韓信的事蹟。開端就寫了兩個韓信年輕時的故事。

青年韓信,在家鄉淮陰,窮困潦倒,連飯都吃不上,被人瞧不起。有一天,在城外河邊遇一「漂母」(洗衣老太),看他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韓信很感激,便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公子)而進食,豈望報乎!」韓信羞愧不已,立志成就大業。這就是「漂母飯信」 的故事。也稱為「一飯之恩」或「一飯之德」。

晉代晉陶淵明《乞食》;「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唐李白《宋薛九被諂去魯》:「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都是引用「宋薛九被諂去魯」:「沙丘無漂母,誰肯飯王孫?」皆引用「漂母飯信」的典故。

第二個故事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內心)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胯)下。視之,俛(俯)出袴下,蒲伏(匍匐)。後來常以「胯下之辱」表示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負重的胸襟和氣概。

後來,韓信在反秦勢力中,輾轉於項羽、劉邦之間,在劉邦一方成為大將軍,又任命為左丞相。他領兵東下,打敗魏、趙,降服燕、齊,最後又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完成了漢王朝的統一大業,可謂名聞天下。

可是,劉邦不信任韓信,想辦法削弱其兵權,封為「楚王」。封地正是他的家鄉。回到家鄉,他首先找到了「一飯之恩」的漂母,賞賜千金,於是,又有了「一飯千金」的典故。而且,找到那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少年,不但沒有報復,反而稱其為“壯士”,收為貼身衛士。韓信之舉,被傳為佳話。

韓信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其軍事才能是不同凡響的。可是,高祖常忌恨他的才能,解除其大將軍的軍權,並採用謀士陳平計謀,假借遊覽夢澤之名,意欲襲擊韓信。韓信也天天怨恨高祖,收容項羽舊部鍾離昧在家中,事態敗露。有人建議韓信,殺了鍾離昧,提頭見劉邦。韓信照辦,但還是被劉邦逮捕,劉邦也沒再遊夢澤。這就是「偽遊夢澤」的典故。後來,韓信被劉邦大赦免罪,改封淮陰侯。

《史記 淮陰侯列傳》還記載:有一次,高祖把韓信召進宮裡,議論軍事謀略。 「上曰:『如我,能將(統帥)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擒)!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能將(統帥)將,此乃信所以為陛下禽也。

這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也常作為歇後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或只說“多多益善”,表示東西越多越好,來者不拒。

由此可見,“多多益善”的韓信“將兵”,終究敵不過劉邦的“將將”之能,也逃不過反复無常的蕭何的詭譎。

作者簡介:馬汀,生於1933年10月,淄博市張店區人。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今山師大)中文系。 1960年起先後在淄博六中、十一中任語文教師。淄博市首批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先後發表教學論文、散文、詩歌等200餘篇,個人先後出版散文集《雜記與漫談》《打磨子軼事》《農民楊玉寬》《晚霞集》《牽手集》《冬天裡的收穫》等。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