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是“漢初三傑”,是“兵家四聖”;他是為了一頓飽飯而施千金報恩的重情重義之人;他是世人眼中的“兵仙” ,定三秦,平天下,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揚天下,威震四海,豐功偉績令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但就是這樣一位國士無雙、略不世出的統帥,最後竟也逃不出兔死狗烹的結局,死於非命,禍及家人。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但回首風雲激盪的戰爭歲月,他身上的光芒卻越發耀眼。
他,就是戰無不勝的一代軍神-韓信!
從忍“胯下之辱”的貧民到滅六國的“兵仙”,韓信的一生可謂是精彩傳奇。後人對韓信的評價很高,膽力絕眾,才略過人,威執項羽,名出高帝,但這些都只是從韓信的軍事角度去誇讚的。 最能概括韓信一生的當屬韓信墓前的一副對聯:「存亡一知己,生死兩婦人」。
存亡一知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對聯的上聯所說的正是影響韓信一生的關鍵人物——蕭何。慧眼識珠,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韓信一方霸業;為求自保,蕭何請君入甕,結束了韓信傳奇一生。 可以說韓信一生的起起伏伏都少不了這個知己「蕭何」的參與。
心懷大志的韓信仗劍從軍,可惜三次投靠都不得重用,項梁、項羽、劉邦都認為韓信不過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將。可蕭何卻看到了韓信的過人之處,並稱他為國士無雙。韓信自認為不得劉邦賞識,一氣之下轉頭便逃離了劉邦的軍營。蕭何愛惜人才,顧不得上報劉邦,跨馬提槍,轉身就去追韓信。 於是歷史上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動人佳話,韓信也因此被劉邦提為大將,得到了自領一師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生」。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韓信用兵如神、出奇制勝,在軍中立下了很高的威望。甚至當時有人評價韓信名出高帝,他比漢高祖更適合稱帝!
傷人之語不可輕易講,這誇人的話也不能隨意說。雖無心謀反,但功高蓋主,你有能夠謀反的能力就是天大的死罪。 西元前196年,韓信被人誣陷解除兵權,後被蕭何詔騙,隻身入宮,斬於長樂宮鐘室,株連三族。這就是所謂的「死」。
韓信的輝煌得於蕭何的舉薦,韓信的死蕭何也難逃其咎。
生死兩婦人-生於婦人,也死於婦人。
這兩位婦人分別指的是呂後和「漂母」。 韓信早年家貧,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時間久了人們便嫌惡他,不得已韓信在河邊釣魚度日。可沒有魚餌,韓信終日無所得。 此時有一位洗衣服的婦女看韓信可憐便拿出糧食來給韓信吃,之後幾十天「漂母」都來給韓信送食物,以免餓死。 韓信感激這位婦人的善良舉動,對她說:「我一定會重重報答你。」之後韓信也的確做到了,功成後韓信回到楚國,專門召見了那位婦人,賜她千金。是這位婦人給了韓信生機,給了韓信溫暖。這就是所謂的「生於婦人」。
第二個婦人指的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雉。 西元前197年,呂後與蕭何密謀將韓信騙入宮中,隨後派遣數名壯士將韓信抓起來,將其殺害。 劉邦曾對韓信許下「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刀不死」的承諾,於是呂後將韓信吊在鐘室中,鐘室四周用布遮上,命數名宮女用竹片戳死。一代兵仙韓信在一名婦人手中結束了他的生命。
存亡一知己,生死兩婦人。戎馬一生、戰功無數的他最終還是無法逃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魔咒,這十字是韓信的勵志史,也是他的血淚史。
短短十字,韓信一生的大起大落卻盡訴其中,可謂是字字珠璣,點點瑯玕,令人叫絕!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無須嘆息,不必傷懷,英雄已逝,但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