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約西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複使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情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項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就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隔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鐘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漂母舍飯圖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韓信曾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後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予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為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結緣蕭何
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劉邦,劉邦又生氣又喜歡,罵道:「你
蕭何
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啊。劉邦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當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劉邦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 」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劉邦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當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當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劉邦說:「那麼,讓他做大將。 」蕭何說:「太好了。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劉邦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初露鋒芒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羽。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隻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算匹夫之勇。
韓信畫像
,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但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就在這時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 。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但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作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徵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佔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稱「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痺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攻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對峙(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陝西武功東南)、好對峙兩地再敗雍軍,俘虜章平,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劉邦率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劉邦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兵敗彭城
參見:睢水之戰
劉邦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
韓信
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劉邦派酈食其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豹把重兵佈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輪臨晉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小怪,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劉邦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馀,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馀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閏與。現在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裡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
成安君陳馀是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聽李左車的計策。
東進滅趙
參見:井陘之戰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
楚漢戰爭示意圖
窺視趙軍,並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打敗他們。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准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李左車,韓信親自上前鬆開,請李左車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後存'嗎?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
韓信題跋全身像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薊,今北京)、伐齊之事。李左車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俘虜,哪裡有資格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左車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將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如今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清。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卹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麼替齊國策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
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刻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定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三年(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劉邦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並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妙計滅齊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範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
韓信(三國誌12歷史武將)
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 「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訊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壘,以守為攻。 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瀟水東西(山東境內的瀟河)擺開陣勢。土,壅塞濰河上流。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逃散。
平定四國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复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
西楚霸王·項羽
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擊敗項羽
參見:四面楚歌、垓下之戰
漢五年(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荒,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山東),彭越從梁地(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以北至谷城(山東東阿南) ,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安徽靈璧南)退兵。
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中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江蘇邳縣東)。
回饋漂母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眛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眛,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
王孫一飯圖
軍隊戒嚴。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抓。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鍾離眛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韓信持鍾離眛首級去陳謔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煮;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功成被貶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綛侯週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嘩,樊嘩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劉邦曾經悠閒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回答:「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轄制? 」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韓信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天下就可以取得了。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悲劇結局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
漂母飯信圖
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攻擊呂後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綁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麼話?」呂後說:「韓信說悔恨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蒯通被帶到,劉邦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蒯通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採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採納我
17張
韓信塑像
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劉邦生氣地說:「煮了他。蒯通說:「哎呀,煮死我,冤枉啊!劉邦說:「你唆韓信造反,有什麼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傑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傑都來搶奪它,於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不是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這時,我只知道有個韓信,我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幹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麼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 」劉邦說:「放掉他。 「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
延伸閱讀
- 韓信是誰殺的?明面上看是呂後、蕭何,其實得怨他自己
- 背水一戰的主角是誰(韓信的巔峰之作「背水一戰」)
- 胯下之辱的主角是誰(深度解析戰神韓信為何要忍一個屠夫胯下之辱)
- 韓信怎麼死的真實原因(西漢功臣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 韓信簡介與生平事蹟(韓信簡介,韓信的典故,韓信之死)
-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誰的經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韓信)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韓信墓前一副對聯,短短10字概括其一生,真乃神作!)
- 多多益善的主角是誰(中華歷史名人《「多多益善」的韓信》)
- 暗度陳倉的主角是誰(暗渡陳倉:一代戰神韓信的出山之作,出奇制勝的經典戰例)
- 背水一戰的主角是誰(憑「背水一戰」成了兵仙的韓信,勝利背後真是靠「兵置死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