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怎麼死的真實原因(西漢功臣韓信被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024-07-12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是幫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大功臣,然而功成之後,他卻成了被烹煮的走狗,下場很是淒慘。關於他被殺的原因,歷史上的說法歷來各異,主流觀點對此有幾種不同的論點。

此篇內容,本人總結了幾個主要觀點,為大家逐一剖析一番。朋友覺得哪一種說法比較真實可信,歡迎積極交流、共同探討。

韓信

---引用自頭條百科

韓信

韓信

野心太大,因謀反而被殺

有些學者認為,韓信是因為謀反而被殺的,這種說法有以下依據。

早在楚漢戰爭的最緊要關頭時,韓信就逼劉邦封他為齊王,完全暴露了其野心家的嘴臉。因而楚漢戰爭一結束,劉邦就奪了他的兵權,並徙封為楚王。

韓信到了楚地,野心仍然不死。平時巡行所轄縣邑時,出入陳列兵仗,排場陣仗很大,後來被告發。

劉邦便採用了陳平的調虎離山計,以出遊雲夢、會諸侯於陳為名,趁韓信前來朝會之際逮捕了他。但劉邦念其立有大功,又赦免了他,降封為淮陰候,讓其居於長安。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從此便「常稱病不朝從」,並且「日怨望,居常怏怏」,以此用消極心態來對應。

西元前200年,韓信勾結握有重兵的邊將陳豨,再次陰謀叛亂。西元前197年,陳豨果然在代地反叛,漢高祖劉邦帶兵親徵平叛,韓信卻託病而不隨徵。

《史記•淮陰侯列傳》所載:「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韓信不但不隨漢高祖出兵平叛,仍私下派人與叛將陳豨取得聯繫表明心跡,準備裡應外合共同謀反。

正在此時,韓信的陰謀再次被告發。蕭何與呂後設計捕殺了韓信,清除了這個謀叛亂、鬧分裂的不安定分子。

韓信

△劉邦與蕭何影視劇照

對此,有人還認為,亡週亂秦兵革之後,漢初的社會各階層都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韓信從個人恩怨出發,製造新的動亂,違反了歷史發展趨勢。

因此,呂後殺韓信避免了第二次楚漢戰爭,是帶有歷史進步的正面色彩。這不僅為新建立的西漢王朝除掉了一大禍害,而且在客觀上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應當正面評價呂後所舉。

韓信

△劉邦與呂後影視劇照

韓信

無意叛漢,而是屈殺功臣

與上述觀點恰恰相反,還有些學者認為韓信無意叛漢,他的被殺完全是屈殺功臣。

所謂史籍所說韓信密謀「詐詔赦諸官奴,欲發以襲呂後、太子」,並與叛將陳豨搞裡應外合,都是沒有真憑實據的。

這種觀認為,首先,告發者是韓信準備處死的一個罪犯的弟弟。即使韓信確有密謀,也不可能讓這個人知道。

其次,《史記•淮陰侯列傳》載當年韓信據於齊時,手握重兵,有人勸他「反漢與楚(指項羽)和,三分天下王之”,可韓信卻認為「漢王遇我甚厚」「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反,到後來他閒居長安,既無兵權,又無武裝之時,怎麼又會造起反來了呢?

再者,韓信被捕後,立即被斬於長樂宮鐘室內。而宮中懸鐘之室,豈是刑場?這其實無異於暗殺,若謀反有憑據,何不昭示群臣?

最後,漢高祖劉邦平叛陳豨在西漢十一年十月至十一月,十二月攻下東垣。而韓信「謀反」則在第二年的正月,這時陳豨已經兵消瓦解,韓信又怎能「從中應之」

漢高祖劉邦平叛陳豨歸來,《漢書》記載其「見信死,且喜且哀之」。所喜者,畏將已除也;所哀憐者,大臣無辜就被戮。從劉邦的這種心情可以看出,他本人也不認為韓信真的會謀反。

韓信

△韓信影視劇照

韓信

功高震主,免不了一死

更是有人分析了漢初全部異姓諸侯王的命運,把他們分成三類,各有不同的命運。

第一類是與韓信一樣,並沒有謀反,也無其他的罪,而最終為「謀反」藉口被殺的,如梁王彭越、越王張敖。

另一類是由於劉邦的懷疑和逼迫,以致走上了反叛道路的,如韓王信、淮南王鶏布、燕王盧綏。

再一類是各種示弱而免於殺戮的,如勢力最小的吳芮。

凡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將領,不管你反也好,不反也好,皇帝總是要找理由將他殺掉的,韓信就屬於前者。

韓信

劉邦對於韓信,如《史記•高祖本紀》中所載的,既佩服他那「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過人的軍事才能,自稱{ b}「不如」,但同時又對他的這種才能極不放心。

因而處理韓信的政策是:使用限制誅殺。即在戰爭中用其所長,為我效力;隨著戰爭的漸趨結束,開始逐漸限制;一旦奪取全國政權,其才斷不可留,一殺之了事。

如此這樣,韓信當然免不了一死了。而「謀反」雲雲,則只不過是劉邦與呂後在政權到手後殺戮功臣猛將的藉口而已。

最後,韓信為何被殺雖眾說紛紜,但他作為中國西漢時代有功之臣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誰也不會有不同意見。

韓信